近期,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雷曼兄弟破產、美林轉手,全球經濟持續動蕩,金融危機肆虐全球。最新公布的美國AP-GfK民調結果顯示,近1/3的美國人認為金融危機可能令自己職位不保。面對如此巨大的經濟動蕩,企業裁員、大量人員失業的趨勢幾成定局。因此,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各國面臨和關注的一個焦點。
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堪憂
對于就業壓力日益嚴峻的中國人才市場來說,大學生的就業將遭遇多方面的挑戰和擠壓,在整體環境堪憂的情況下,應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或許將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
中華英才網人力資源專家歐陽暉表示,大學生就業難已不是一個新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8年《社會藍皮書》指出,2007年全國近500萬名高校畢業生中,至今仍然有100萬人沒有找到工作。從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的統計看,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學生就業比率有所下降。再加上中國經濟增長的整體放緩,以及“過冬論”在房地產、互聯網、家電業、IT行業等多個產業中的傳導,在本已積重難返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只能用“屋漏又遭連夜雨”來形容。企業對大學生的招聘比過去要謹慎。近年來,國內就業形勢逐年嚴峻,對于有經驗、有資歷的職場前輩構不成太大的威脅,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人脈使得他們另謀出路的難度相對不高,而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就業可能就是難上加難了。
大學生求職需有道
對于環境的驟變,大學生應該有所準備和思考,然后再準確出擊,盲目是在不樂觀的現實情況下的最糟糕的心態。歐陽暉認為,雖然整體就業環境比往年有所惡化,但應屆畢業生如果能夠在找準定位、應聘部門、應聘地區三個方面深思熟慮,還是可以在競爭激烈、環境欠佳的情況下脫穎而出,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完美的第一筆。
首先,要找準定位,調整好心態。應屆畢業生切忌好高騖遠,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放低薪酬要求,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提前做好步入社會的準備,“深挖洞、廣積糧”,多充實、提升競爭力,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著學習的心態去適應社會,從基礎做起,不要眼光過高。
其次,應屆畢業生需要對應聘的部門進行分析,規避掉那些在企業經營壓力下容易被裁減的部門。比如在新經濟形勢下,公關廣告、品牌推廣等不能直接產生利潤的部門,預算是最先被截流的。
以阿里巴巴公司為例,阿里巴巴B2B在今年年初大規模招聘銷售人員,對銷售隊伍的組織結構進行重組,加強對客戶后續服務。同時,其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大規模人員擴張和新產品研發。歐陽暉提醒求職者,盡可能地選擇公司核心或者有潛力的部門就職,企業在擴張期和鼎盛期才會考慮設立的職位可能會被縮減,與其四面碰壁,不如尋找一個大的入職空間。
最后是對應聘地區的篩選,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這種經濟震蕩會突出表現在經濟發達或者發展迅速的地區,比如深圳、浙江等以出口為主的地區的降溫,以及全球金融業動蕩對上海的波及等,大學生在進行就業選擇的時候都要有所顧及。因此,歐陽暉建議畢業生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就業,可以選擇有潛力的二級城市,避免扎堆,以致競爭激烈喪失就業機會。
從長期看,這次金融危機帶給中國的不僅僅是挑戰,更是巨大的機遇。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我國政府積極應對,努力提高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及時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總的看,我國經濟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美國金融危機使國際金融格局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歐美的全球金融經濟核心角色淡化,新興經濟加快崛起,尤其東亞的金融經濟地位將會日益重要,這將給中國未來的發展帶來很好的機遇。而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如果能夠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用真才實干努力捍衛屬于自己的工作陣地,那么在危機過后,他們的職業生涯將會迎來更大的曙光。
(供稿:中華英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