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無錫紅豆國際廣場建筑工地工會成立儀式上,46名農民工會員代表選舉產生了無錫首位不拿企業老板工資的“職業”工會主席徐玲。這位工會主席由崇安區總工會派選并由工地全體職工選舉產生,工資由區工會發放,不拿所在企業一分錢,與企業也沒有勞動關系。
工會是職工權益的代表者,肩負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重要職責。可現實是,大部分工會組織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上形同虛設,沒有發揮應有作用,主要的原因在于工會對企業存在依附關系。盡管《工會法》明確規定,工會主席的任免要由廣大職工群眾說了算,然而現實生活中仍存在工會主席的任免由企業老板說了算的現象,工會主席的考評、薪酬也大多是由企業主說了算。工會主席拿的是企業主給的“飯碗”,領的是企業主發的工資,坐的是企業主安排的位置,“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又有幾個人敢不看企業主的臉色行事呢?既要為職工說話辦事,又要考慮自己的\"飯碗\",在維護職工權益時如何挺得起腰桿?偶爾出現幾個\"硬骨頭\"也慘遭報復,落個被解聘的下場。
顯然,要破解工會發揮作用難和維權難的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企業工會主席的雇員身份,使工會主席的工作具有獨立性。無錫市的做法從體制上找到了一條解決工會主席維權難的有效途徑,非公企業工會主席職業化,由上級工會出錢、出人為企業配工會主席,讓工會主席不再為老板的\"五斗米折腰\",與企業老板站在同一個平臺上,可以理直氣壯地履行工會維權職責,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徐玲曾經在一家紡織企業當過11年的工會主席,對于過去和現在的不同,她深有體會:\"不拿老板的錢,說話硬氣了,干起來放得開手腳。\"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職業化的企業工會主席能通過協調企業勞動關系,穩定職工隊伍,極大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有力地促進企業與職工\"雙贏\"的實現。從上級工會的角度來看,可以調動企業工會主席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工會工作在非公企業中的落實。這一做法無疑值得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