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剛步入職場就面臨跳槽的諸多誘惑與選擇,他們是否都能如愿?
職場中許多年輕人,在沒有了解市場就業行情,沒有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所規劃,沒有認清自己的實際能力和職業意向的情況下,就選擇跳槽。有人將跳槽當成職場練兵,有的出于薪水考慮,有的甚至將跳槽當成了一種時尚。久而久之,跳槽成了一種時尚:工作中遭遇挫折想跳槽,人際關系緊張想跳槽,薪水未如愿想跳槽,升職遇瓶頸想跳槽,工作中出現倦怠情緒想跳槽……“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心理,永遠覺得下一個工作才是最好、最能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似乎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跳槽來解決。由此而來許多青年人由于盲目跳槽引發情緒障礙,導致職業心理受挫,從而在眾多選擇面前迷失了自我。
案例:
小顧今年30歲,大專剛畢業就憑借自己的能力,應聘到一家裝飾經營公司從事銷售工作,由于業績突出,短短幾年就升職為業務主管,月薪4000元左右。可小顧覺得沒有上升發展的空間,加之平日里與裝飾建筑行業的人接觸較多,同行們的薪水都高過自己,有些心理不平衡,于是他做好了跳槽的準備。
然而半年來,他卻一直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就業崗位,多次投簡歷、面試均沒有結果,跳槽前的種種幻想和愿望一下子破滅了,自信心嚴重受挫,于是他開始自責、后悔、否定自己,甚至一度為此失眠。萬般無奈,小顧走進了我們的職業指導工作室,飽嘗失業在家之苦的小顧連以前絕對不會放在心上的保安、理貨員的職位也來者不拒。
小顧出現的問題就是典型的習慣性跳槽。在決定選擇跳槽時,小顧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首先,他自我認知不足,盲目自大,認為自己在哪兒都是倚馬可待。其次,他不了解市場就業行情,雖然有的同行薪水比他的高,但在市場經濟社會里,薪水高的背后必定有它更高的要求。由于跳槽再次進入職場后,發現想象的美景原來只是空中樓閣,現實是如此殘酷,在擇業方向上一下亂了方寸,連保安、理貨員的崗位也想去做了。這種盲目應聘更導致了連續的不成功,嚴重挫傷了小顧的自信和銳氣。
我決定先采用認知療法對其進行心理調整,引導小顧認識到,既然跳槽已經是既成事實了,我們現在自責、后悔是沒有益處的。遇到挫折并不可怕,成功的人士在職業的道路上也會走彎路,重要的是我們要正視它,想辦法克服它。
接著,我幫助小顧一起用SWOT分析法對他進行了初步的分析。
S,小顧大專畢業后工作了八年多,既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正處在職業發展的黃金期。曾經擔任過業務主管的職務,說明小顧比較能吃苦耐勞,具有開拓精神,對于裝飾裝潢領域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與人溝通和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這些都是小顧不可多得的競爭優勢。
W,但小顧仍需要勇氣正視自己的不足,如大專學歷;管理能力上還缺乏魄力,最關鍵的是缺乏自信。
對于O和T,我要求小顧自己回去好好想想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是尋找有挑戰性的營銷管理類崗位呢,還是找一份保安、理貨員的崗位算了。
第二次與小顧見面時,他目光里恢復了自信,臉上有了笑容。他對我說他又開始在網上投簡歷了,這次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盡找一些沒有要求的崗位,而是開始“挑挑揀揀”了。近日他再一次來到了工作室,表示感謝并興奮地告訴我,三個月試用期結束了,公司已與他簽訂了正式合同,雖然工資待遇沒有以前高,但那里還是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我再一次提醒他,在工作中要沉得住氣,要耐得住寂寞,要做好抗挫的心理準備,不能再盲目跳槽,頻繁跳槽不利于對經驗的積累;建議他在工作之余多充電,為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做好知識技能的儲備和積淀。
跳槽的目的是為了有一個更好的發展,而不僅是薪水和職位。在考慮跳槽前,我們應先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作一個詳細規劃,樹立近期、中期、長期的目標。每一次“跳躍”,都應該是更進一步接近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