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也有公務員考試,其中PMF(即中央政府公務員考試)更是熱點中的熱點。通過PMF考試就可能成為白宮官員,因而是許多美國人所向往的。2007年,我以一個中國留學生的身份參加了PMF考試。
學校給我寫了推薦信
我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2005年8月,我遠涉重洋來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2006年10月間,我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消息:美國聯邦政府公開招聘中央政府公務員。記得出國前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導師曾經多次提到從政是最主流的一個職業選擇。
來到美國之后,我發現美國社會也有這種“主流”的說法——從商或從政。只不過在美國,從商從政并不完全涇渭分明,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同時都是成功的商人。我想,參加這次公務員考試,對自己來說起碼是一份寶貴的人生經歷。
按照報紙上的報名郵箱,我發出了申請信。兩個工作日后,卻意外地收到了報名處的拒絕回復,上面清晰地寫著:美國中央政府公務員考試的資格之一,就是參與者須擁有美國國籍,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外國留學生。
面對拒絕,我有些失望。我的美國導師哈瑞知道了這件事,對我說,在理論上,美國政府是允許非美國國籍的外國學生報考的,當然,必須有學校的推薦說明你很出色,能夠勝任一些美國人無法勝任的工作。如果你需要的話,我可以建議學校推薦你參加。但是你要考慮清楚,你最后勝出的可能性很小。
2006年11月3日,哈瑞教授帶著我來到哈佛大學的就業辦公室。在與就業辦工作人員的交談中,他們詳細地了解了我的經歷,當聽說我曾經以實習生的身份在美國內華達州政府財政部門工作過,他們要求我拿出證明。我馬上撥通了內華達州財政部門的電話,得到對方的確認后,工作人員馬上為我發送了推薦信。一周后,我的申請通過了!
“草率”和“不夠聰明”
聯邦政府公務員面試時間是在每年的1月。去紐約之前,哈佛大學就業辦公室特意安排了主任助理對我進行面試前的培訓。他找來一些以往公務員的考試題讓我練習。
這套試卷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須在45分鐘內完成。由于各部分的分數不同,而我是按照前后順序來做的,所以吃了小虧。主任助理惋惜地說:“這套試卷本身就是一個陷阱,考驗人的反應能力。每個部分只允許用45分鐘時間去做,如果你沒有把握完全做完的話,那么就要先從高分題做起,這樣你的分數就會得到提升。”
我來到了紐約,第二天,我早早地趕到考試地點——克里蒂大廈,大廈門前站滿了維持秩序的警察,考生要憑面試通知進場。從大門開始,要經過三次安檢才能進到考場。考場前臺的大屏上放著一張投影儀投射的圖片,“白宮,是白宮!”我脫口而出。我身邊一個美國人低聲對我說,“這個洋蔥頭建筑是國會大廈,不是白宮。去年我就在這上面吃了虧。”
經過攀談,我才知道,原來包括美國人在內,很多人都容易將國會大廈和白宮混淆。聯邦政府用這兩個建筑做了小小的“陷阱”來測試,如果回答錯誤,印象分就會打折扣。那個美國人還告訴我,他是第二次參加中央政府的公務員考試了,他說:“你要當心些,面試和筆試雖然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卻是一環套著一環。比如今天,他們會到紐約各個賓館查閱到場考生的資料,如果你提前預訂了房間,那么說明你做事比較謹慎、細心,這樣就會加分,反之,則會減分。”沒想到一個不注意,我已經先失去了印象分。
此時,有工作人員開始叫號。輪到我了,我走進了考場。面試提的都是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也會問一些你對你居住的當地州政府的看法。有了先前的提醒,我對每個問題都認真思考后才作出回答。面試完后等待筆試,有一個年輕人談自己的經驗:“面試回答問題是有技巧的,每個問題你都要思考一下,不過最多1分鐘左右。不思考會顯得你草率,思考過長又顯得你不夠聰明。”竟然連回答都有講究,我感到又學到了一些東西。
筆試是仿托福的考法。剛拿到試卷,我就找各部分的高分題先完成。考試整整進行了3個小時,從考場出來,我頭暈眼花,眼前到處飛舞著ABCD。一些考生在長吁短嘆,恨自己做題速度太慢。我心里暗暗高興,因為我完成了試卷。看來,面試前的失分,會在筆試補回來。
馬桶高低的問題
2007年3月初,回到學校的我收到了復試通知。哈瑞和學校就業辦都很高興,還為我組織了一場小派對。
能夠進入復試的考生,4月份要到華盛頓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培訓。這些人在美國被稱為“Finalists”,我把它翻譯為“終結者”,能走到“終結者”這個程序,在美國人看來是相當了不起的,各所學校也都會為自己的學生取得這個成績而感到驕傲。
不過,就業辦主任的話引起我的深思。他說,“終結者”培訓結束后,聯邦政府會頒發畢業證書,這就意味著你得到了政府的認可。但是,要得到公務員的工作,還要參加一個聯邦各部門聯合舉行的Job Fair,有部門接收,你才算徹底通過了考驗。但奇怪的是,很多培訓期間成績優秀的“終結者”卻在Job Fair遞簡歷時就被淘汰,也不知道那些部門是憑什么作為依據而拒絕這些優秀人員的。
雖然這個疑團連就業辦主任也不知曉,但我走到這一步,洋蔥已經剝到了最后一層,說什么也不能放棄,哪怕會流淚。3月底,我坐上了去華盛頓的飛機,到公務員招考部門報名后,我被安排進了培訓機構。
說是培訓,其實更像是游戲。除每天上午學習一個課時的公務員守則和各個部門的規定外,全天都是“模擬課程”。我得到的題目是虛構一個在華盛頓的居民居住工程項目,要求詳細做出規劃,從工程的準備推廣,到居住工程的設施配備,拿出全套的方案。
我首先考慮到的是居民居住的舒適性,于是我從建筑本題入手,查閱了不少節能的材料,比較方便的室內設施。半個月后,我完成了全套方案。上交后第二天,培訓老師單獨帶我出去。
我們的目的地是華盛頓第72街區。這里居住著一些居住條件不算好的美國公民,老師在車上告訴我:“你今天需要做的就是作為方案設計人,向這里的居民宣傳和推廣你的設計計劃,爭取到更高的入住率。”這讓我感到忐忑不安。來到72街區后,我發現已經有人組織了居民在等待我的到來。
這些美國人的問題相當全面,有的甚至連抽水馬桶的高低,以及抽水口的寬窄都會問到。一場推廣下來,我滿頭大汗,起初交上方案的得意已經蕩然無存。我向老師要求:“先生,能不能把方案還給我,我做個修改。”
培訓中心還有許多受試者也像我一樣匆忙地要回了自己的方案,我感受到了激烈競爭的氣氛。我想,或許最終決定勝負的契機就在其中,各個部門也許就是根據此時的表現來決定誰更適合的吧。
難忘“終結者”經歷
6月10日,最后的考驗終于到來。這次是在白宮內,聯邦政府各個部門齊聚一堂。議會、衛生部、財政部、建設部、中情局機關等等如雷貫耳的機構紛紛擺上了自己的招聘臺。我們近百位“終結者”排著整齊的隊伍,向著自己心儀的部門投遞簡歷,按照規定,每個“終結者”最多可選擇兩個部門。
因為我學的是政治管理專業,所以我選擇了議會和建設部。簡歷投遞后,“終結者”們在白宮外的草坪上等待最終結果。看著這座白色的宮殿式建筑——美國的政治中心,我奢望自己有一天能到這里工作。很快,工作人員開始念被選中的“終結者”名單,每個被念到名字的人都露出了迷人的微笑,揮手走進了白宮。
隨著念到的人越來越多,我的心情逐漸沉重起來。最終,工作人員念完了“克里·喬丹”這最后一個名字,宣布公務員選拔結束。我認識這最后一個幸運兒,他就是那個在紐約提醒過我的美國人。帶著一絲的酸楚和失落,我和其他落選者一起離開了草坪,我們手里拿著“終結者”培訓結業的證書,互相擁抱,安慰著別人和自己。
培訓老師安慰我們說:“別沮喪,不是你們不出色。培訓中的虛擬項目方案決定了最后的結果。比如你(他指著我們其中的一位說),在居民居住設計的時候特別注意到醫院的建設,而且提出了自己合理的理由,那么你可能被衛生部錄取。而考慮到投資問題,也可能會讓財政部感興趣。你最后的方案修改很合理,但是第一次方案中的重點方面不切合你所選擇的部門,你依舊會被淘汰。”
“那我呢?”我聽培訓老師這么解釋,不服氣地問,“我可是想到了居住的舒適性,而且我應聘了建設部。”
“抱歉!”培訓講師誠懇地說:“劉,你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在失業率依然很高的美國,中央政府必須做招聘美國員工的典范,只有你申請的部門職務沒有美國人能夠勝任的時候,你才能勝出。當然你的優秀我們已經看到了。”
在回哈佛的飛機上,我還是忍不住濡濕了雙眼。我把白宮公務員考試這顆洋蔥剝到了最后,卻還是流下了眼淚。不過,這次精彩的人生經歷,對我來說是非常獨特和難忘的。擁有“終結者”畢業證的我,有理由相信前途會更加美好,我為此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