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伴隨著社會分工的形成而逐漸產生的,至今已經細分為數千種甚至數萬種。職業是社會的重要基礎,本文主要對職業的含義、特點及發展趨勢予以探討。
一、職業的含義
“職”指職務,即執掌之事,《書·周官》中所謂“六卿分職”;“業”指業務,我國古代把要做的事刻到木棒上成鋸齒狀,每個鋸齒代表一件事,每完成一件事情就去掉一個鋸齒,此名曰“修業”。“職業”一詞連用,最早見于《國語·魯語》:“昔武王克賞,通道于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賂來貢,使勿忘職業。”
在英語中,“Vocation”(職業)一詞是由拉丁文“Vocare”轉化而來的,意為由神感召而得的圣職,這與人們認為勞動可以贖償“原罪”、恢復神圣和諧的世界的宗教理念有關。無獨有偶,德語中“Beruf”(職業)一詞同樣具有天職的含義??梢?,無論英語還是德語,從詞源上看,“職業”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語中 “Vo-cation”曾專指以體力勞動為主的比較“低下”的職業,如農業、手工業、工業、商業等,并將從事這些勞動的人稱為“職業人”,而用“Profession”則專指從事腦力勞動或者受過專門訓練的職業,如政治家、僧侶等。當然,現在的“Profession”和“Vocation”都是中性詞,不帶有褒義或貶義色彩。
現代的職業含義,是指人們在社會中所從事的相對穩定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并以此為社會服務和體現自我價值的專門工作。這需要從四個方面把握此含義:第一,職業必須是社會分工產生的,為社會所承認的有益的工作;第二,職業必須是相對穩定的,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臨時的,有一定的連續性;第三,職業必須是“為群服務”的,是服務于社會也是社會所必須的,從而也是個人發展和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要渠道;第四,職業是能夠“為己謀生”的,是個人愿意以此獲取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
二、職業的特點
職業作為一種勞動,它既有一般勞動形式的特點,也在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可以與其他勞動形式相區別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性
從其產生來看,職業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隨著社會分工而逐漸產生的,沒有社會分工就沒有職業;從其組織結構看,任何一個職業都不是孤立的,它是社會整體中的一個子系統,與其他職業及其系統有著緊密的聯系;從其服務面向來看,職業是社會所必須的、服務社會的專門工作??梢?,職業的社會性非常明顯地存在于各個環節中。
2.經濟性
從事職業,于己于公都具有經濟性。對個人而言,職業是個人獲取生活資料的主要途徑;對社會而言,個人從事職業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
3.穩定性
職業的產生、發展和消亡是一個較長的周期過程,受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職業必須具有在一定時期內的相對穩定性,臨時性的活動不能稱之為職業。但在今天,職業的穩定性有所降低,一些職業隨著技術的更新速度的加快,其消亡周期在縮短。
4.技術性
盡管各種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術差別較大,但絕對不存在沒有知識、技術的職業。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各行各業對知識、技術的要求相對更高了,各種職業的技術含量也不斷增加。因此,職業的技術性更加突出。
5.專門性
任何一個職業都是要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因此它的專門性也會越來越強,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比如公認的專業化程度高的職業是醫生、律師、工程師及教師等,社會對這些職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它們都具有其他職業不可替代的特點。一些傳統職業,看似專業性不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其要求也不斷提高,如環衛工作也不僅是打掃衛生,更主要的是垃圾分類、處理等,其技術性要求越來越高。
6.群體性
首先,職業具有一定規模,是群體的共同行為,達不到一定數量,從業人員的勞動不能成為職業。其次,從業者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業者相互合作、齊心協力,共同承擔社會責任,內部的不同崗位責任明確、目標一致,具有群體認同感,通過群體的努力共同完成職業要求。
7.規范性
每種職業都有一定的從業標準和職業道德,即所謂的“行有行規”。比如對知識、技術的要求,具體職業操作流程和質量標準,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等。
8.時代性
職業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新的職業不斷產生,舊的職業不斷消亡。時代不同而職業有所不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職業。
9.多樣性
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的種類也必將越來越多,且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職業的專業性越來越強,需要的知識、技術越來越深,職業的差別也越來越大,已很難再出現精通各個崗位或領域的專家,這也是職業多樣化的結果。
10.發展性
職業的發展性是強調職業對于人自身的發展體現出的價值,人通過將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奉獻給所從事的職業,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以體現??梢哉f,職業是人發展的舞臺,任何人的發展都離不開職業。人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也正是職業對其提出的新的要求,需要不斷適應新的變化。
三、職業的發展趨勢
職業發展到今天,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相應的產業結構將加快調整和升級,職業也因此表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1.面向第三產業類的職業、與高新技術有關職業更加發達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類職業將得到全面發展,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將得到很大提高。根據統計,在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占GDP的比重已達60%到70%,而我國第三產業的產值僅占GDP的40%左右,這說明我國的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大。相應的職業必將不斷擴大規模,越來越發達。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高新技術產業、高效益產業、輕型產業、潔凈型產業的比重越來越大,大量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運用到各產業領域,這也必將帶動相關職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2.職業的綜合化、智能化、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從職業的專業化程度方面分析,職業中的知識要求越來越豐富、技術含量將越來越高?,F代教育之所以要普及,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越來越長,都是因為職業需要越來越多和越來越新的知識、技術;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相關職業更是離不開強大的智力、技術、人才支持。而且,一個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術已經不是單一的了,而是越來越豐富和復雜,需要從業者具備綜合職業能力。
3.傳統職業將萎縮,新的職業將不斷涌現
任何一個職業都要不斷發展,甚至消亡,新的職業也會不斷涌現。在當前,職業的發展、變化及更替將更加迅速。現代大生產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必將不斷催生新的職業。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