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明星經理人“閃婚”
花10億引進“打工皇帝”唐駿,對新華都老板陳發樹來說到底值不值?已在資本市場小試身手的唐駿,顯然有信心催化這家公司,并讓老板無限接近資本帝國國王的寶座。

從沒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到擁有兩家需要多久的時間?新華都的紀錄是3個月。
2008年4月15日,唐駿盛大的“轉會”發布會上,從四面八方趕來捧場的記者們有不少還是頭一回聽說陳發樹和他的新華都,沒想到,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后來竟成了弱市中的黑馬。
4月25日,新華都參股的紫金礦業(601899.SH)回歸A股,因盤中最大漲幅超過200%而被緊急停牌半小時,復牌后,股價大幅跳水,最終收報于13.92元,全日漲幅95.23%,換手率高達92.53%。
7月31日,好戲再次上演,新華都控股的新華都購物(002264.SZ)在深圳中小板上市,開盤即報28.33元,收報于31.31元,比12元的發行價上漲了160.92%,換手率則達到了93.26%。
首日熱炒后,兩股次日即調頭朝下,一路深跌,9月12日,兩股的收盤價分別是3.85元和15.79元。
“我們沒料到(這樣的結果)。”新華都總裁唐駿對《英才》記者坦言。唐將股價大跌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大勢的影響”,不過,他并不認為兩股上市的時機不佳,“對我們來說,上市總歸是個好事情,能先上,就盡量先上。”他說。
在唐駿的規劃里,未來3至5年內,他還將推動新華都旗下3至5家公司的上市。新華都的資本帝國時代,或許將就此開啟。
11年投資六大板塊拼圖
陳發樹的投資理念聽起來很簡單。“我不做短線,希望有長期回報。”
陳發樹喜歡讀書。1987年,一本山姆#8226;沃爾頓的傳記領他進入賴以發家的零售行業,而后,“巴菲特和羅杰斯的書”又成了他馳騁投資領域的寶典,“反復讀,不斷汲取其中的精華”。
陳發樹的投資理念聽起來很簡單。“我不做短線,希望有長期回報。”2008年9月10日,陳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說,“我的基本理念就是長期擁有不用我擔心的行業,所以,資源類的行業是我比較看重的,此外,我做的投資也希望和民生比較接近,這樣有種親近感,也比較容易懂。”
陳有據可查的投資經歷始于1997年。那一年,他用6000多萬元購買了一批水電站工程設備,定金交了,合同也簽了,供貨方卻破產了。為了這批設備,1999年5月,陳發樹與廈門恒興實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新華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雙方各占50.99%和49.01%的股份。同年11月,新華都參股武夷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占比35%。
2000年,陳發樹做了迄今為止最英明的一筆投資——入股紫金礦業,通過新華都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出資4800萬元,拿到了紫金礦業33%的股份,成為它的第二大股東。3年后,紫金礦業在香港主板上市,陳發樹一下子從2004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第111位(1.34億美元)躥到2005年的第56位(2.90億美元)。
2003年,新華都獨資成立香港華誠投資有限公司,開展對外投資業務。同年,它控股的華福大酒店有限公司收購了華城國際51%的權益,擁有了第一個地產項目。
2006年,新華都聯合港商成立重慶駿樹置業有限公司,進軍重慶地產市場。
粗略計算,這10年里,陳發樹在零售、礦業、地產、工程、旅游、投資等6個產業投資的公司不會超過10個,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2001年底到2003年,根據不完全統計,復星系在鋼鐵、地產、零售、醫藥、金融等領域所投資的公司就不下10個。
“少投、精投。別人一年做三到五個投資,而我希望三年做一個好的投資。”陳發樹說。
“他的性格就是慢悠悠的,瞄準一個投一個。”唐駿進一步分析說,“郭廣昌更冒險一點兒,眼光更敏銳一點兒,比如他看好鋼鐵未來兩到三年能夠起來,他會投。陳發樹就不會,他更長線一點兒,未來20年都沒有問題的,他才投。”
陳發樹的投資奠定了新華都多元化發展的方向。
“多元化的好處是什么?就是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唐駿說,“在中國,多元化剛剛開始,你看國外的大財團,特別是美國的,很多都在多元化經營。到了一定階段,多元化是一個相對比較平衡的(經營模式)。”
這樣的平衡狀態,新華都還沒有達到。雖然已涉足六大業務板塊,但在除礦業外的每個板塊,新華都均算不上“數一數二”。
投資板塊,香港華誠去年的利潤為負;工程板塊,新華都工程公司去年虧損了2000多萬;地產板塊,兩家公司統共只有兩個項目,基本屬于小打小鬧;旅游板塊,2007年,武夷山旅游僅門票收入就超過了1個億,但受限于“風景區門票收入不再進入上市公司經營”的規定,公司上市遙遙無期。
在被新華都視為主業的零售領域,根據新華都購物的招股書,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公司已有35家門店,全年的營業收入為16.4億元,營業利潤為9203.8萬。然而,即使在福建本土,新華都的市場份額也低于競爭對手永輝集團,在去年的“中國連鎖經營100強”里,新華都被排在了第53位。
作為國內最大的黃金生產商,紫金礦業的形勢依然喜人,2007年,公司實現凈利潤25.52億元,今年上半年,已實現凈利潤17.42億元。
“不過,只有一兩個支柱還不夠。”唐駿說,“在我的概念中,國外(公司)一般有三到五個(支柱),我希望新華都有五個支柱,這五個支柱起來了,新華都才是真正成功的多元化企業。”
陳發樹VS唐駿GPS與駕駛員
一個是隱形富豪,另一個是明星CEO,此二人湊一塊,會是怎樣一對搭檔?
接受專訪的那兩天,唐駿的行程排得很滿:9月8日,飛香港;9日,飛日本。7日早上,他接到陳發樹從香港打來的電話,“說他住香格里拉,幫我也定了房間”,唐說自己當天來回,住不了了。
“老板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做什么,也不會來問我們。”唐駿笑著說。當然,很多時候,大家也不知道老板在哪里,在干什么。“到處飛,看各種各樣的投資項目。”唐說。
雖然陳發樹用“一見鐘情”來形容兩人的感情,47歲的他與小自己一歲的唐的“閃婚”,還是令人驚奇。
一個念書念到小學四年級便輟學,另一個留學日本、美國,拿下了物理學學士、電子工程學碩士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一個從一間8平方米的雜貨鋪起家,另一個從以“改變世界”為己任的微軟起步;一個是隱形富豪,訥言敏行,另一個是明星CEO,天生的“社交動物”。此二人湊一塊,會是怎樣一對搭檔?
回答這個問題,唐駿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我喜歡當駕駛員,不喜歡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陳發樹就像是GPS,一個定方向的人,告訴我,你應該去哪里,我自己帶一隊人馬就去了。有一些民營企業家,又當駕駛員,又當警察,這就不太合適了。”
8月中旬,新華都在新疆喀納斯召開了一次半年度會議。會議下午4點開始,6點結束,6家公司,每家只有20分鐘(做匯報),晚上7點,準時聚餐。
就是這樣的短會,根據唐駿的說法,陳發樹一年也只開兩次。
“他跟別人不一樣。他跟我說,因為我沒有能耐,要用有能耐的人,所以就不去管事。前半部分是他自謙,后半部分,他確實做到了,確實很放手。”
陳發樹的態度甚至影響到了他的家族。在大多數人眼里,新華都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陳氏兄弟把控著集團極為關鍵的位置,弟弟陳志程是新華都購物的董事長,弟弟陳志勇是泉州和漳州等地新華都百貨業務的負責人,哥哥陳云嵐則是新華都工程的董事長。
“如果你說我們是家族企業,我會笑著告訴你,你還不太了解新華都吧。”陳發樹反駁道。
“我加入盛大的時候,人們都把盛大作為家族企業的典型,去了以后,我覺得還可以。新華都表面上比盛大還要家族得多,進去一看,特別好玩,他的兄弟掛名做董事長,不管經營,就跟陳發樹一樣。”
而真正管經營的,是陳發樹多年苦心打造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在新華都購物,這個人是陳發樹2003年從沃爾瑪挖來的周文貴;在紫金礦業,這個人是被陳發樹力邀加盟的原福建省體改委股份制與證券管理處處長劉曉初;在武夷山旅游,這個人則是曾做過福建省證券辦主任以及十多年的廈門大學經濟系教師的葉蘆生。
這些人均持有新華都的股權。
資本收購為造系打樁
未來兩三年,唐駿會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搭架子。港澳資訊便是第一個架子。
唐駿給自己定了個規矩——每個月回一次福建總部。最短的時候,呆上一天半,最長的時候,呆一個星期。跟子公司的總裁,唐駿已有六七次會面,不過,他并不打算插手他們的事務。相反地,他特地叮囑新華都購物的總經理周文貴:“周總,平時我不來找你,你也不要給我匯報工作,什么時候需要我幫忙,你再來找我。”
更多的時候,唐駿會呆在上海,在這里,一個由戰略投資部、市場策劃部、公共關系部以及政府關系部構成的指揮中心正在組建,10月底,這個指揮中心將搬到一個體面的地方——號稱內地第一高樓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按照“五個支柱”的設想,未來兩三年,唐駿會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搭架子。港澳資訊便是第一個架子。
2008年6月30日,新華都對外宣稱收購港澳資訊股份公司。
成立于1994年的港澳資訊是一家金融信息服務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頒發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和高科技企業資質。
新華都的此次收購指向的正是金融行業。
“在中國,金融現在慢慢開放,開放以后,肯定需要一家彭博社、路透社這樣的金融資訊機構,國外的(通訊社)當然也會進來,但本土的應該也有機會。”唐駿說。
唐駿親自出任了港澳資訊的董事長,與此同時,他任命畢業于廈門大學財金系金融專業的仇非擔任總裁。據了解,此人曾擔任福特中國的市場總監,是陳發樹的多年老友,也是陳唐二人歷史性會面的關鍵人物。接受唐駿任命之前,從荷蘭尼津洛德大學取得了MBA學位的仇正在上海創業。
“讓他放棄創業,他好像有點兒舍不得,我說,港澳資訊對你來說也是創業,因為我們的目標重新定位了,所以基本上是從零開始,而且,我給你足夠的運作空間。最后他同意了。”
用三年左右時間成為上市公司,這是唐駿給仇非定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從今年開始,唐不再對港澳資訊進行業績考核,“虧本也沒關系,現在就是要outofbox,做一些別人不敢做的事。你們可以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也可以收購,可以兼并。”唐說。
除了金融,老本行IT也是唐駿時刻惦記著的。據透露,他已經向一家“名氣很大”的IT公司口頭發出了收購要約,對方表示還需要一段時間,到明年一季度再談。
此外,制藥行業以及被唐駿視為“未被挖掘的最大金礦”的傳媒行業,也在唐的考慮范圍內。
等到把架構搭建好,唐駿說自己會潛下心去管理一兩家公司。
“我最大的長項是管理,那是我在微軟十年學到的精華,這方面,我在盛大是零發揮,現在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