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決定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決定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會議指出,根據國務院的部署,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組織各方面力量,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用兩年多的時間,形成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召開專題座談會,直接聽取各行各業代表的意見,對文件又作了修改、完善。《意見》提出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方向、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措施。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包括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比較規范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此,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努力建立協調統一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高效規范的醫藥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嚴格有效的醫藥衛生監管體制、可持續發展的醫藥衛生科技創新機制和人才保障機制、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建立健全醫藥衛生法律制度。
會議強調,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涉及面廣、難度大,需要經過艱苦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探索;需要統籌兼顧,把完善制度體系與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結合起來。近期要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入手,重點抓好五項改革:一是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較大幅度提高參保率,妥善解決流動人口醫保問題,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二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科學合理確定基本藥物,控制基本藥物價格,減輕群眾藥費負擔。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費保障機制,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完善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加大政府投入,規范收支管理。改進醫院內部管理,優化服務流程,規范診療行為。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衛生部“三定”規定公布 明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改由衛生部管理
記者近日從衛生部獲悉,《衛生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據介紹,根據國務院批復衛生部的“三定”規定,衛生部的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主要有以下調整:
第一,明確衛生部管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第二,調整部分職責。將綜合協調食品安全、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職責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劃入衛生部;將食品衛生許可,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和保健食品、化妝品衛生監督管理職責由衛生部劃給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衛生行業科技成果鑒定工作和多種產品的技術評估工作分別交給市場中介組織和事業單位承擔。同時,增加衛生部組織制定食品安全標準、藥品法典,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職責,強化衛生部對醫療服務、公立醫療機構的監管職責。
第三,調整部分內設機構。在衛生部原有內設司局的基礎上,增設“醫療服務監管司”和“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并將“衛生監督局”調整為“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同時增加了部分行政編制。
此外,明確相關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職責分工。“三定”明確規定,衛生部牽頭建立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負責食品安全綜合監督;農業部負責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和進出口食品安全的監管;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責任。國務院要求,各部門要密切協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藥品受理、審評、審批三項職能權力分離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近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藥品的受理、審評、審批三項職能的權力進行了分離,三個職能不會集中在一個部門。
顏江瑛介紹說,相互制約方面,在藥品的受理、審評、審批三個環節,在職能設定中,在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中,在機關內部“三定”方案進一步細化中,在職能設置里面有所體現。例如在審評、審批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承擔技術審評,審批由食品許可司負責保健食品和其他食品的許可,都進行了權力的制約和相互工作的制約,同時也加強了一些協調工作。
相互協調方面,對藥品的研制、生產、經營、使用和藥品安全進行監管,這個監管涉及到四個環節即藥品的研制、生產、經營、使用。這次機構職能調整中,體現了相互協調,原來在生產環節的一些工作放到了市場司,將這些職能權力和責任在一個部門進行了統一。即將公布的機關“三定”方案中,把藥品的監管和審批也進行有機整合。
據介紹,根據職責不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設10個內設機構:辦公室(規劃財務司)、政策法規司、食品許可司、食品安全監管司、藥品注冊司(中藥民族藥監管司)、醫療器械監管司、藥品安全監管司、稽查局、人事司、國際合作司(港澳臺辦公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機關行政編制為197名。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上海面向全國招收培養社區全科醫生
記者從上海市衛生局獲悉,為了在2010年完成構建一支為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的1 000名全科醫師的人才隊伍目標,上海不斷加大力度,給出比較優厚的條件,面向全國招生并進行規范化、高質量的培養。
近日,2008級上海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舉行開學典禮,這次招生開班的全科醫師學員達154人。
上海全科醫師培養不斷完善,先后制定了《上海市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細則》、《臨床輪轉手冊》、《社區實踐手冊》、《考核管理辦法》、《學員人事管理規定》等教學和人事管理文件,并在全市建立了10個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臨床基地、30個社區基地。
據悉,上海的全科醫師學員面向全國招生,愿意在上海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兩年內的臨床醫師或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屆畢業生均可以報考。培養時間三年,按衛生部制定的《全科醫學專科細則》和上海市衛生局組織制定的《上海市全科醫師規范化培養教學大綱》開展系統規范培訓。
上海全科醫師培養對象在培養期間享受生活補貼,第一年每人每月1 600元,以后每年按12%幅度遞增。學員培訓結束,凡到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并簽訂5年及以上合同,工作滿3年并經考核合格者,給予12 000元獎勵;工作滿5年并經考核合格者,再給予獎勵10 000元。凡到寶山、閔行、浦東偏遠地區及崇明、奉賢等郊區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并簽訂5年及以上合同,工作滿3年并經考核合格者,給予獎勵18 000元;工作滿5年并經考核合格,再給予獎勵20 000元。全科醫師培養經費分別納入市、區縣兩級財政預算,由市、區縣財政按規定予以保障。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
上海郊區村衛生室將全部實行基本藥品“零差率”
記者從上海市衛生局獲悉,2008年10月1日起,全市1 800家郊區村衛生室352種基本藥品全部實施“零差率”,凡是郊區(縣)農民到村衛生室看病,藥品費用全部按醫療機構實際進價費用支付,以進一步減輕農民醫藥費用的負擔。
上海村衛生室按此政策實施減少收入的部分,由各區縣財政原則上按基本藥品收費總額的15%予以補助。據悉,藥品從生產廠商到病人手中,要經過眾多中間環節層層加價,進入銷售終端醫院之后,國家允許醫療機構可以再加價15%銷售給患者。
上海市10個郊區(縣)共擁有1 800家村衛生室,年門診就醫人次達594萬。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建立與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基本藥物制度,進一步體現村衛生室公益性,切實減輕郊區農民醫藥費用負擔,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下,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農業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在深入調研、反復商議的基礎上,最近聯合制定并出臺了《關于上海市郊區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品按實際進價收費的試行意見》。
《意見》規定, 經上海市各區縣衛生行政部門批準設置的村衛生室,均可實施基本藥品按實際進價收費。凡在村衛生室就診的市民,均可享受基本藥品按實際進價收費的政策。村衛生室的基本藥品,是指《上海市郊區村衛生室基本用藥指導目錄》制定的本區縣村衛生室基本用藥目錄范圍內的藥品,共為352種常用、廉價基本藥品。
村衛生室以基本藥品的實際進價向就診患者收取藥品費用,不得加收藥品運輸、貯藏、損耗、人力等費用。村衛生室定期向所在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出基本藥品采購需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一組織向區縣藥品采購部門申報,通過區縣藥品采購平臺統一采購后配送。
(來源:新華社上海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