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閉關”
比爾·蓋茨從小就酷愛讀書,他經常把自己關在書房里,閱讀父親的藏書。
比爾·蓋茨的“閉關周”在電腦行業聞名遐邇,因為每次他“閉關”之后,微軟總會有驚人之舉。從上世紀80年代起,比爾·蓋茨都要進行每年兩次、每次一周的“閉關修煉”。在這一周里,他把自己關在太平洋西北岸的一處臨水別墅中,閉門謝客,讀書充電,思考未來。
李嘉誠:“搶學問”
李嘉誠自幼酷愛讀書,3歲就能背誦《三字經》和《千家詩》。上小學后,李嘉誠不滿足于先生講授的詩文,把祖屋藏書閣中的線裝古籍翻出,常常手不釋卷。堂兄李嘉來感嘆道:“我見過好多次,他在書房里點煤油燈讀書,很晚都不睡覺。”
李嘉誠深信知識改變命運,“搶學問”這個詞就是他提出的。“我不是求學問,而是搶學問。我的知識基本上是靠讀書得來的,先是買舊書,再把讀完的舊書賣掉,再買舊書來讀;可謂買舊書,讀舊書,賣舊書。”
張瑞敏復印書
張瑞敏經常把書中某些章節復印下來,寫上自己的感受,然后,發給大家討論。當《世界是平的》一書問世時,張瑞敏等不及簡體字版的到來,就買來與英文版差不多同步上市的繁體字版本學習。
作為一個擁有3萬職工的企業掌門人,一個把工廠開到13個國家的跨國集團CEO,張瑞敏的空閑時間都用來讀書。每次到機場候機,他的第一件事是在候機廳書店里買最新的管理書籍,然后,便暢游其中。
馬云從不讀:“死”書
很多時候創業者因為自己搞不清楚而不去創業,實際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會去創業了。馬云一直在阿里巴巴布道:書讀得不多沒有關系,就怕不在社會上讀書。
最廣為傳播的是他在央視經濟頻道“贏在中國”節目的發言:學者型的創業者往往面對同一個問題,他總是從宏觀推向微觀,根據這個國家甚至國際經濟走勢一定能預測出來一些創業方向。這個東西特別的學術化,往往是我聽得很激動但我不知道怎么干。實際上有的時候大勢好未必你好,大勢不好未必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