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傳統”
名人講座名人聽
當年葉嘉瑩先生在南開講詞數日,陳省身先生每場必到;范曾先生在主樓小禮堂講“大丈夫之詞”的時候,中科院院士葛墨林便早早趕來,坐在第一排聽講;王蒙來南開講《紅樓夢》中的政治,葉嘉瑩先生臺下就坐;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在伯苓樓主講“新儒學”的時候,整個報告廳人山人海,歷史學院院長李治安稍微來得晚了些,結果沒有找到正坐,只能站著聽。
南開語言有特色
一般來說,南開人稱麻省理工不叫麻省理工,叫MIT。陳省身這樣叫,侯自新這樣叫,張偉平這樣叫,張朝陽也這么叫。南開人愛說“沒道理”。陳省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到了當年他和愛因斯坦之間的一個故事。陳老當時說:“愛因斯坦邀我做統一場論,我認為這個沒道理,所以沒做。”“沒道理”應用得相當廣泛,楊振寧愛這么說,葛墨林愛這么說,范曾也這么說,就連有的學生也學著這么說:“噢,你看,這個沒道理。”
化學院里人才多
南開有一個奇特的現象:搞計算機最多的一般是化學院的學生。雖然南開有軟件學院,有計算機系,有電子商務和管理信息與工程專業,可是,南開網絡的一大部分卻被化學派“控制”了。BBS的精英離不開化學院的學生,南開BT聯盟的服務器就在化學院。化學院支撐起了南開網絡的一部分。如果哪天他們集體生病,南開網絡可就有危險了!
眾師相
張棟——《法理》
他喜歡從不拿書,就帶著一個水壺講課,從東講到西,從南講到北,夠健談。不過,你的課本好像連1/3也沒講完啊!
王金立——《管理信息系統》
人品好,知識也不少,不過,該學學語文,懂得怎么組織語言,那就完美了。他畫重點的時候,心里很想全告訴我們,可亂的那個法子,唉,不說也罷。
賈蘭香——《數學》
她總喜歡說:“我講得很清楚了,大家沒有疑問吧?”然后我們就弱弱地點點頭,可是我什么都沒聽明白。后來她病了,換個老師講課,阿彌陀佛,是他的不幸,也是我的萬幸,不然我考試哪能打100,早就掛了。
劉老師——《數學》
一個總是穿得像個農民,身上永遠是粉筆灰的老師。四節課一周的數學課往往被他變成了九節課,比高中的老師還要負責任。
劉士心——《刑法》
大才子一個,還不乏風趣,只是自傲得好像睥睨眾生啊,知識分子的老脾氣。
于斌——《管理學》
三節的課,他能兩節半就走人。
王金濤——《計算機》
他對我們說不要用xp,說98好,穩定、安全。一周后我們打電話問他關于windows 98的問題,他告訴我們:“我已經裝上xp了。”
金巖——《民法》
雖說他只是學士畢業,但英雄不問出處,什么都懂,連風水也有一套,使我們了解到化學樓是兇宅,斷了南開的風水。
南開行
思源堂
南開大學私立時期的建筑幾乎都是靠捐贈建成的,老校長張伯苓還由此被戲稱為化緣校長。思源堂用的即是袁述之和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捐款。
關于思源堂,還有一則故事。1922年12月初,洛克菲勒基金會想要捐贈南開大學的理科教學,就派該會的駐華代表Gee來南開考察。張校長就告訴化學系的系主任邱家岳:他們要聽你的課,你可關系重大啊!邱先生滿懷信心地登上講臺,一堂課下來,就把美國代表鎮住了,他高興地說,在美國大學里也很難聽到這么高水平的課。不久,洛克菲勒基金會就決定為南開建設科學館提供費用,并捐助科學館儀器設備。后來師生們笑談,說邱先生一堂課就給南開贏來了一座樓。
宿舍
曾經,有人將南開的學生宿舍以電影命名:
1號宿舍(時為女研究生宿舍)——巴黎圣母院
2號宿舍(時為訪問學者宿舍)——客從何來
3號宿舍(時為留學生宿舍)——何日君再來
4號宿舍——花園街五號
5號宿舍(女生宿舍)——冷酷的心
6號宿舍(男生宿舍)——望穿秋水
8號宿舍——十字街頭
11號宿舍(教工宿舍)——鍋碗瓢盆交響曲
時過境遷,當時的15個宿舍已變為現在的20個,宿舍里住的人也變了。
情人“結”
一、有一位南開學生,他與他太太相逢于南開園。他太太從小身體不好,肺病纏身,但他一生不離不棄。“就因為她身體不好,我才要娶她,我想好好照顧她一輩子。”這是哪一位校友?
A.中央研究院院長梅貽琦
B.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
C.中國科學院院長朱光亞
D.中國工程院院長周光召
二、南開曾有一位大師,年近半百仍默默獨身,只為了等一個小女孩長大成人后去娶她。這位浪漫多情的老夫子是誰?
A.物理系開山鼻祖饒毓泰
B.用一堂課換來洛克菲勒資助的邱宗岳
C.經濟學院第一任院長何廉
D.數學系的創辦者姜立夫
三、南開有許多院士,其中有一對夫妻院士,請問,夫妻院士叫什么名字?
何炳林、陳茹玉
四、因南開大學前任校長侯自新的太太康岫巖也是南開中學校長,所以有夫妻同掌南開門一說,他們又都是南開大學數學系的學生和南開大學排球隊的隊員。請問,他們在哪里明確戀愛關系?
A.數學系的教室里B.排球場的看臺上
C.插隊的農場D.馬蹄湖的湖心島
(注:答案在選項中已標明)
印象派
南開人務實,注重的是有沒有根基,立得穩不穩,在做實事方面很突出。所以從南開出去的畢業生中,特別大的官兒沒有,都是中層干部,業務骨干型的。南開培養的是棟梁型的人才。在這一點上,南開像清華。
但這并不意味著南開不能應變。當年南開率先開辦心理學系、社會學系,說明她并不是因循守舊的。像中文系的葉嘉瑩先生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可稱得上是異類,但她確實是在南開作出了創新。只要能真正提出新見解,就能被南開人接受。今天的南開給人的感覺是,本來有一個好基礎,應該有大的發展,但步子慢了。
從我的角度來看,南開注重實力,認為只要有實力,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被拋棄;然后在穩定的發展中慢慢地尋求變革。南開出的不是冒尖的人才,有領導在上面指方向,他就在下面埋頭苦干。像周恩來,穩重,但決不保守。其實,從廣義上說,今天任何一個大學都面對變革,清華屬于創新型的,能適應變革,很快產生新東西;北大的步子慢一點,但一旦適應,前景可觀;而南開,更多的是矛盾。
(姜奇平:IT評論家、《互聯網周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