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加入WTO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使得高素質的護理人才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培養大量的具有先進的護理理念和外語交流能力的護理人才。培養適合對路的國際型護理人才,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就如何培養國際型護理人才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現代教育理念 國際型護理人才 英語
一、什么是國際型護理人才
國際型護理人才是學生能夠掌握熟練的現代醫學護理學基礎理論和知識,具有熟練的護理專業英語聽、說能力;熟練并掌握涉外護理的基本知識,具有從事國外醫療機構護理工作的能力。可以向國外輸出、留學和就業。這類人才或以外語為工具從事專業工作,或利用外語的優勢,先與他人了解先進的信息,用于指導自己的專業。
二、社會對國際型護理人才的需求
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護理界的國際交往日漸頻繁。對既懂護理專業知識,又能掌握一門外語的外向型、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僅有單一的護理能力的人才已不像以往那么受歡迎了。許多中外合資醫院和外商獨資醫院希望得到拿來就用的或只需短期培訓即可上崗的人才。從我校2002級護理英語加強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的反饋信息來看,護理+英語的畢業生就業有極大的優勢。她們班級有48名學生,2005年畢業,其中5名同學在涉外醫院工作;5名同學在國家級重點醫院的涉外病房工作,而這5名同學是憑借她們的英語的較強的聽說能力優勢,力挫眾人脫穎而出。由于受傳統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同時沒有意識到國際形勢的快速變化,所以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護理專業的學生只是單純的學習護理的專業知識,英語只是作為公共課程,憑學生興趣學習,學生英語聽、說、讀、寫技能無法達到涉外醫院對護士的要求,因而導致大量的護理專業畢業生待業或者在診所里混日子。所以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必須進行護理專業教學的改革。
三、如何培養國際型護理人才
1.轉變觀念,適應市場需求
我們要打破傳統的、保守的觀念,樹立先進的護理理念,以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我們的學生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型護理人才。一個學校必須生產適銷對路的人才產品,滿足社會的市場經濟的需求,才能有發展的廣大空間。目前我國市場對于護理單一型人才的需求已趨于飽和,放眼世界,目前全球護士短缺嚴重,西方國家每年缺護士40萬名,需要從第三世界國家引進20萬名具有資格證書的護士。而美國為了彌補護士的短缺現狀,制定了包括考試、留學、就業等在內的優惠政策和特殊措施以吸引國外護士。因此,在教學上要適應市場的需要,立足于培養“專業+外語”的國際型護理人才,并制定與之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育教學培養模式。
2.調查研究,進行教學改革
(1)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
要對國際型護理人才的需求進行周密的市場調查,然后對現行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大綱、課程設置等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是進行教學改革非常重要的一步。在經過我校2002級護理英語加強專業為期兩年半的教學實踐和意見反饋、調查分析后,對我校的護理英語加強專業的英語課程教學計劃和大綱進行了調整,在原有的英語精讀、泛讀、聽力、口語和護理專業英語等課程基礎上,加大了英語聽說課的課時比例。我們通過對我校2002級護理英語加強專業畢業生調查發現,75%的學生認為說是她們在工作和學習中用得最多的技能,認為讀寫用得多的只有3%。這不僅僅是因為聽說的機會在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大高于讀,而更重要的是,聽說能力是生存型的能力。在交際過程中,聽說是即時進行的,聽不懂說不出就意味著失敗,意味著出局。而讀寫是延時性的,讀不懂可以借助詞典,慢慢分析。因此就交際活動來說,聽說能力比讀寫更重要。從2002級護理英語加強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其中有50%的學生是憑借過硬的英語聽、說能力而獲得現在的崗位的。
(2)加大英語教學改革的力度
為了把我校的護理英語加強專業辦得有特色,必須進行大幅度的英語教學改革。本專業要求學生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臨場實際英語溝通能力,能在國內醫療機構或崗位從事臨床護理、涉外護理、社區護理等方面的高級護理工作,同時優秀的涉外護理人才可以輸送到國外深造或工作。根據培養目標,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護理工作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應大大加強英語教學,英語基礎、醫用護理英語、英語強化課程的總學時至少為900學時。在教學中注重把基礎英語和護理學專業英語有機結合。在教學方式上采取案例式教學。同時根據美國境外護士(CGFNS)認證考試特點,進行課程整合,開設成人護理、母嬰護理、精神護理、社區護理等英語模擬病房,為學生提供一個近乎真實的涉外病房的實際操練的場所,對她們進行綜合的系統的培訓,使學生進入醫院后能盡快進入角色。
為了突出護理英語加強專業的特色,在教學中可以考慮實行分層次英語教學。對一部分英語基礎好、聽說能力強、護理學基本理論和技能掌握得較好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訓練,使他們在英語上能夠通過托福(或雅思)考試,在專業上能夠通過CGFNS考試,畢業時能夠通過美方合作單位安排到美國就業。對于其它大部分學生即雖然經過學習、培訓,但是也無法通過CGFNS考試,在教學中重點強化她們對本專業英語聽說能力的訓練。這樣在就業時,可以考慮通過政府對外部門或社會中介勞務機構到英美國家或中東地區國家就業;或者到我國大城市的綜合性醫院就業。
3.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1)在課堂教學之外可以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外教參與的英語角活動、英語查房活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電臺廣播、病房情景模擬會話比賽,同時對學生進行雅思培訓,從而加強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2)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充足的英語方面的參考書、閱讀材料以及其他聲像材料,同時為學生提供與專業有關的各類外文圖書,使他們隨時了解有關護理方面的國外動向。
(3)請資深專家進行專題講座,講述目前國內外醫療、護理方面的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借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的護理理念向國際化接軌。使他們及早了解國內獨資、合資醫院以及國外醫療機構所需護士的資質、待遇,促使他們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向,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4)更新教學手段,把傳統教學與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把枯燥的文字性材料轉化成鮮明、生動的影像資料,使學生有一種直觀地認識。同時還可以利用教學軟件,加大學生聽、說訓練的時間和強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自主訓練。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真實環境下應用英語的能力起到極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外語界,2004.
[2]蔡基剛.大學英語精讀課多媒體教學可行性研究.外語界,2002.
[3]護士出國CGFNS考試.
[4]翠玲.大學英語教學的新理念、新系統、新模式.外語界,2005.
[5]南左民.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瓶頸與對策.外語界,2005.
(作者單位:吉林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