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作為學校校長,應該從哪些方面引導課改深入,重新思考校長角色的定位?本文從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新課改 校長角色 課程改革
課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內容的集中體現,課程改革是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無論我們對新課程了解多少,持什么態度,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必須面對新課程,認識新課程,實踐新課程。作為校長,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引導和做好課改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重要的理論和實踐課題。聯系基層教學及管理工作經驗,我認為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重新審視校長的角色定位。
一、要用新的理念引導課程改革
學校要辦好,校長就要有改革和創新的思路,新課改更是如此。校長應重視對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努力幫助教師“確立新型的課程觀,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確立新型的教學觀,以解決‘怎么教’的問題,確立新型的評價觀,以解決‘教的怎么樣’的問題。”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始后,我們討論制定了《赤城初中教師培訓方案》及《赤城初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嚴格按照“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采取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相結合,外出培訓與校長培訓相結合,集體培訓與個人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努力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專業化發展,轉變理念和思維。2003-2004年,配合暑期繼續教育活動,先后組織教師進行課改通識培訓。2005年暑期,結合中歐項目培訓,先后派出近20名教師分別赴省、市、縣三級進行對口培訓。平時我們堅持各年級組集體培訓,組織教師收看教育電視節目、優秀課件、優質課案,進行自我充電。目前,所有教師均已熟悉了新課標,基本掌握和領會了新課程體系,完成了教育理念的承繼與更新。
二、要營造參與課改的良好氛圍
推進課改,靠的是一種氛圍。校長要想將新課程精神落實到位,必須緊緊依靠全體師生。校長必須大力營造課改的氛圍,形成學習與研究的氛圍,實踐與探索的氛圍,文化與宣傳的氛圍。為了建構課改的濃厚氛圍,我們在校園師生出現最頻繁的地方刷寫了宣傳課改的標語,懸掛大型噴繪牌,大張旗鼓地宣傳課改核心思想、目標任務及原則方法。組織教師訂閱《人民教育》、《教學參考》、《新課程評價標準》等近20多種教學資料,購置了基礎教育改革培訓教材及最新教學光盤,規定每周星期二、三為教研活動學習日,開展專題報告、座談討論、集體備課,形成了自上而下普遍關注、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目前,課程改革已在校園和教師中“流行”起來,成為大家津津樂道、人人愿意參與的新事物。從2004年秋季開始,我校召開課改專題報告會十場次,同課異教的對比教學活動六場次,全校性示范教學活動四場次。同時,與兄弟學校結對幫扶、互動交流三場次,通過這些活動的宣傳、學習和實踐,使課程改革變成了全體師生的內在要求和自覺行動。
三、要寬容對待課改出現的問題
寬容失誤,才能深化改革。新的課程標準為教師教學提供了較大的空間,教師在實踐探索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甚至失誤,校長應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這些問題。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突出了知識形成的探究過程,增加了大量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嘗試探索、相互交流的機會。因而要求教師必須大力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研究探索適應新教材的教學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慣性的作用或者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教學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例如,教師仍用傳統的眼光看待實驗班級或者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由于學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學習的形式大量增加,所以有可能顯得有點“亂”;新教材配置的練習題,在數量上可能有點“少”;新教材在知識點上的闡述上,也可能有點“淺”等問題,教師未必能迅速地適應,有時甚至會手足無措,也可能出現學生成績暫時下降的現象。對于這些問題,校長要理解,要寬容,更要悉心指導,防止挫傷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
四、要重構教學管理制度的理念
1.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學管理應充分地發揚民主,充分地調動教師、學生以及相關人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建立多員參與的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機制。特別要強調的是,教師和學生應樹立主體意識,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教學管理目的不在于“管、監、壓”,而在于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要摒除濃厚的功利色彩,讓學校、課堂充滿活力,煥發生命。教學管理過程應充滿人文關懷,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不分青紅皂白“一刀切”。
2.堅持開放辦學的理念。由于新的課程實施具有開放性,因此學校教學管理必然要堅持適度開放的理念。管理目標應從“分數主義”向全面提高質量、促進師生全面發展轉變;管理內容向全過程、全方位開放轉變;管理主體從領導、權威壟斷向多元參與和家、社、校共同參與轉變;管理方法向靈活性、多樣化轉變。這些轉變必然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我們要認真地去面對和探索解決的辦法。
3.堅持管理創新的理念。教學管理有規而無定規,有法而無定法,這需要我們管理者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既有集體備課,集思廣益,提出總設計構想的一般思路,又允許教師根據自身的實際和各班的學生實際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教案寫法也不強求統一;對學生的評價考核既有共性的要求,也允許在發展性評價中有靈活的做法。總之,創新的觀念應貫穿于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
4.堅持全面發展的理念。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同時也要促進教師的發展,教學管理應體現這一理念,變以往靜態的管理為動態的管理。用發展的眼光管理人、教育人。比如我在南方考察返校后,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要求統一執教,提倡教師做好課后反思,要有課后反思,就必須有課前的準備,而且也應有課后提高,為下面改進教學做好準備,形成不斷發展提高的良性循環。
五、要反思學校管理該抓些什么
1.努力營造教師成才的氛圍。作為新課程改革的管理者,只有使教師把自己的工作當事業來做,當人生的目標來追求,教師才會甘于吃苦、樂于奉獻,工作才有動力,并不斷有所創新。否則,新課程改革就會成為教師的負擔,教師就不會積極的參與創新實踐。
2.要以校本培訓為主,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校長要組織教師下苦功夫鉆研課標,理解課標,正確地運用課標。在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學校領導要經常深入課堂,發現問題,隨時總結,及時引導。校本培訓首先要清楚培訓目的任務,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再次,要樹立問題意識,抓好教研組培訓,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
3.巧用“加壓”,變指令為指導。教師沒有壓力,課改實施就有了阻力。我們要不斷向教師提出新的工作目標和更高的工作要求,促使其不斷進步。作為校長,要為教師提供寬松的環境,傳統的學校管理往往指令太多,規定做什么或者怎樣做,自我支配時間太少,主動工作的空間太小,更談不上創造性的工作了。新課程倡導教學百花齊放,況且教學是藝術,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任何指令性都會限制教師創造性思維,作為學校管理者應該少點指令多點指導,針對課改中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實行科學管理。
(作者單位:甘肅慶陽市慶城縣赤城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