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生的心理規律決定著初中階段的學生成長,并在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初中階段的心理是一個過渡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這個階段的學生是身心發展的突變時期,不論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存在著不少特殊矛盾,這是一個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并存的時期。
[關鍵詞]心理規律 培育 和諧成長
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學生聰明好學、興趣廣泛、精力充沛,具有一種健康的心理,因而學習成績始終保持優秀,且輕松愉快。相反,也有一些學生或因為老師教得不得法,或因為家庭教育不得當等諸多原因,造成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信心不強、情緒不穩定,甚至自暴自棄。所以,心理健康與否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成長起著重要作用。作為老師必須依據學生的心理規律,通過科學的教育,充分發揮他們的天賦條件,提高其素質,使其和諧地成長。
教育實踐證明,初中生心理的共同特點是:感知活動具有一定的精確性和概括性;意義識記開始占優勢,詞的抽象識記有明顯提高;抽象邏輯思維開始占主要地位;情感日益豐富,社會情操初步形成;自我意識增強,“成人感”突出;興趣明顯擴大并不斷分化,理想幻想同時并存。總之,初中階段的心理是一個過渡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這個階段的學生是身心發展的突變時期,不論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存在著不少特殊矛盾,這是一個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并存的時期。
另外,因為初中生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的個性、興趣、愛好和智力的發展也是不同的。
如何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揚長避短,培育其和諧地成長呢?
一、優化班風,為學生創設心理平衡發展的空間
班風,是客觀存在的主要由教育者控制和把握的、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一種學校軟環境。也即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它使在其中工作、學習的學生,人人都成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重身份,為班級的每個學生成長、發展提供一種有效的動力,在那占優勢的心理氣氛中不斷進步。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應著力抓好班風建設,在良好班風的熏陶下,學生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對厭學、恐學容易被自強、發展的氣勢所替代。因此,良好的班風是一種心理資源、精神財富和心理平衡發展的空間,有利于轉化成一種優化知識結構、發展能力和培養全面素質的巨大物質能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成長。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和諧成長的氛圍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應促進學生個性和諧、健康的發展,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者,應引導學生沿著正確道路成長,而不是“教書匠”。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獨立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感受,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學會承擔責任。教材的改變使教師必須行動起來去研究、發現,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開發者。
師生關系包括倫理關系和師生情感關系,多年來的教育使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較緊張,許多教師沒有把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個人權利的社會人對待,新課改要求自主、開放,師生要民主、平等,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真情對待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尊重、贊賞、幫助、引導,并且教師要不斷完善個性,提高自身修養,擴展視野。
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因為學生對教師的尊重、信任,樂于接受教師的“引導”,并自覺地把教師的幫助、建議轉化為自覺的行動等等,都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真摯無私的愛。因此,在新課改形式下,平等、民主、互敬互愛的新型師生關系是學生和諧成長的重要氛圍。
三、以興趣為橋梁,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
興趣是一種帶有趨性的心理特征,在學習中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一旦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了興趣,他就會主動積極地去進行探索。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以興趣為橋梁,引導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生物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創設“直觀、生活、懸念、故事、游戲”等情境氛圍,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入情入迷,求知欲望強烈。學生對形象逼真、色彩艷麗、栩栩如生的模型、標本、書中插圖、教學掛圖、動態圖畫或生動語言的描述感興趣,思維被激活。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這種直觀“是一種發展觀察力和發展思維的力量,它給認識帶來一定的情緒色彩。”這種情境在學生頭腦里留下的不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內心的感受,這一切必將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例如:教學“生物與環境”時,有的教師課前放錄像:1998年長江、松花江、嫩江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直接經濟損失2480多億元,死亡3600多人,特大洪水給我國的災區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優美的九寨溝,等等……讓學生考慮:生物要想生存與哪些環境因素有關呢?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在教學“水中生活的動物”時,有的教師讓學生觀察小魚、摸小魚,緊接著提出問題:魚兒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呢?為什么又離不開水呢?你們帶來的都有哪種魚,有什么特點,說說你們的看法……學生們一下子被或者是圖像、或者是實物等吸引住了,順利地啟動思維,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其探索知識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四、以表揚鼓勵為主,用發展的觀點評價學生
心理平衡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要依據新課改的理念制定整體的教育教學計劃,又要依據學生心理的不同特點和發展水平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學生文化課成績平平,音、體、美等方面卻出類拔萃;有的學生視英語為猛虎,而數、理、化成績全優;有的學生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都超出一般同學,而解答數、理習題時,困難重重。凡此種種,這就要求教師不要用一把尺子、從一個方面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析,而要用發展的眼光,客觀、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要以表揚為主,盡量發現他們發展中的閃光點,多肯定、鼓勵,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優勢與特長遷移到劣勢上來,由厭學變成樂學,促進學生樹立自信心、全面和諧成長。
總之,青春期是人生的“花樣年華”。只要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教育得法,耐心哺育,人人都可以成才。
(作者單位:甘肅酒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