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叉學科是高等學校提高學術和教學水平、培養創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當代和未來一流大學發展的一個主要支撐點和主題。開設選修課是我國各大高校學校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文化素質修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措施。目前各所院校每年有近百門選修課開出,所以在這方面的問題必須及時梳理和研究解決的辦法。本文以《項目評估》課程為例,分析了在選修課教學管理中的不足,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了改進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選修課 項目評估 教學管理
“學科交叉、特色突破”成為不少高校提高辦學水平的著眼點。當代多學科更深入更廣泛的交叉,大大提高了知識創新的速度和密度,也成為了當代科學發展的主導潮流。追求卓越的高校,應當著力促進多學科的交叉綜合發展,這會使培養出的人才更具創新性。交叉學科是一門獨立存在的學科,與其他單一學科一起共同組建了龐大的科學家族。但與單一學科相比,交叉學科的研究對象往往橫跨多門單一學科來研究其獨特規律。學生在選擇選修課時,往往忽略了交叉學科的特殊性。
《項目評估》是對擬建項目在工程、技術、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可行性的可靠程度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的一門課程,涉及到財政、金融、技術經濟等多門學科。正因為如此,部分院校相關專業相繼開設《項目評估》這門課。本文針對《項目評估》選修課教學情況進行分析,提出選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改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效果提出相關建議。
一、選修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選修課是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置選修課的初衷是有利于促進不同學科交叉滲透,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專項能力以及拓寬專業知識面。但在一般院校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選課目標不明。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到,許多學生對所選擇《項目評估》的內容的了解僅憑課程名稱來臆測,往往是在對這門課的意義、性質、要求、任務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來選課,這充分暴露了學生在選修課的選課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此外,由于這門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很多,學生在不了解這門課與前續課程的邏輯關系的前提下而盲目選擇,致使一些學生感到學習吃力。同時還應該看到盡管多數學生選這門課的主要動機是為了學知識,但仍有部分學生是迫于學分不夠而來被動地選這門課,這種情況下,顯然不會有很強烈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態度上,重必修課,輕選修課。一些人認為,必修課才是教學的重點,不把選修課算正常的教學課時,至多只算培訓課時。學生對選修課不太重視,課堂紀律受到影響,出勤率不高。據調查《項目評估》選修課平均到課率低于同期必修課到課率達15%左右。由此可看出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同時也發現學生遲到現象較普遍,不少的學生沒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甚至還有些學生上課睡覺。有的學生在上選修課時,看必修專業課的書本。由于沒有學生的積極表現和配合,老師自身的講課情緒和水平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3.選課制度不完善。目前全國高校普遍采用學分制。但實行學分制也會帶來一些問題,主要是學生常常選修那些課時少、有趣味、教師要求較松的課程,以此來獲得較多學分,而忽視那些綜合性強、難度較大的課程;同時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只要選修課學分夠了,就沒有必要再去選其他的課程。結果出現雖然取得了足夠的學分,但在知識結構方面達不到培養目標所要求的理想狀態。據調查有86%的學生是因為學分不夠才選擇《項目評估》這門課,而真正對這門課有興趣而選擇的學生只有8%左右,其余6%的學生就是隨大眾。
4.考核方式不科學。任課老師在評定學生成績時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針對專業的需要來制訂靈活多樣的考試方式。大多數老師認為選修課沒有必要讓學生不及格,因此考試試題難度較小,許多學生平時不努力學習,依靠考前集中時間的死記硬背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不利于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知識并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
二、加強《項目評估》選修課教學的具體建議
1.從學校教學管理角度來看
(1)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態度。學校應采取各種手段和方式讓同學們樹立正確的選課動機,不只為拿學分而學習;重視對同學的學習目的和方向的指導教育。建立必要的選課指導小組或導師,根據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來進行選課建議指導,減少盲目性;讓他們知道選擇這們課前應該學習《經濟統計學》、《會計學原理》等相關課程,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提高同學們對選修課的態度積極投入,主動培養對選修課的興趣。在學生選課時,指導人員首先應該把《項目評估》的應用前景和工程技術中的前沿問題介紹給學生,講述本課程作為一種投資決策方法,有助于促進投資主體決策科學化,提高投資效率,使學生帶著感興趣的問題進入課程的學習。
(2)打破專業間的壁壘,允許學生選修其他專業的課程,打通各個專業的學習渠道,使教育向復合型、多技能方向發展。由于《項目評估》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廣泛涉及到投資、金融、財稅和外貿等領域,對于這些專業的學生以及對投資決策感興趣的學生都可以把這門課設為選修課甚至是必修課。
2.從老師角度出發
(1)選用教材的科學性。即從客觀上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先進、實用的教材。例如許多《項目評估》教材中一直使用“計委”一詞,但早在2003年“計委”就已經更名叫“發改委”,所以有必要選擇包含本學科最新發展的、較新的教材來取代老教材。
(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由于教學對象的較大差異性,教學目標的具體多樣性,要求教學組織必須做到機動靈活性,最大限度促進學生個性與特長的和諧發展。具體方法有:①自學。學生可通過課件和網絡課堂來理解和掌握課程基本內容。②小組討論。結合我國市場經濟改革與發展實踐進行有針對性的小組討論。討論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學習體會與經驗。例如在講述投資環境的分析評估時,就可向學生介紹新加坡的投資環境,讓他們討論我國首鋼公司是否適合到新加坡投資。③教學輔導。輔導形式有面授輔導、電話、EMAIL答疑、BBS等形式,偏重于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習中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和學習時怎么把握重點等進行輔導。
(3)輸出知識要適度。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一定要適度,既要體現《項目評估》教學計劃要求,也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由淺入深,由單一到復雜,由具體到一般,力求循序漸進。例如在講區域投資環境的評估時,要學生思考“一個地方投資環境的優劣是否是絕對的?為什么?”,這時學生答不出來,接著可繼續問“一個采礦業項目能否建在上海?為什么?”對這一具體問題,他們就紛紛舉手發言說了許多理由。最后從具體情況升華到一般,總結出不同的項目具有不同的特點和環境要求,很大程度上說一個地方投資環境是相對這一結論。
(4)改進教學方法。到目前為止,我國各大、中專院校教學大都以課堂講授為主,以灌輸式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學習知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培養出的人才難以適應現代化財經工作的需要,更不用說適應國際經濟競爭的需要。因此,必須進行改革。如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促進教學方法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①引進案例式教學。《項目評估》學實踐性強、業務性強,適合于案例教學。案例教學通過對各種經典案例的分析與討論,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客觀上也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的主動性與興趣。②“走出去,請進來”。所謂“走出去”,就是創造條件讓學生到金融部門實習,從而有效地配合學校內的專業學習。所謂“請進來”就是定期聘請專業人士給學生講課或辦講座,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5)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加深同學對《項目評估》的理解與興趣方面,除了要因材施教,根據課程本身固有特點而采取相應的方法外,還應采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可適當填充一些與課本有關且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以此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到可行性研究的內容時,可先問“假如你準備投資一個洗發水項目,你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同學們紛紛發言,最后總結出在投資決策時所要考察的內容有:市場分析和銷售研究、建設規模的確定、項目地址的選擇、生產建設條件分析、項目技術方案的分析、投資估算、財務效益評估等等,從而使學生加深了這方面的理解。
(6)改革考試制度。考試是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的效果。考試方式要突出多樣性、針對性、生動性,不能只限于筆試,還應采取口試、試驗、參與科研、實地調查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例如對于證券投資專業《項目評估》考試的設計,應加強可行性分析的考查,采用答辯的方式進行。老師可以根據本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結合學生將來就業崗位時的要求,把學生分成幾組,每一組負責對一個具體項目的建設必要性、市場分析、選址方案、生產條件、建設條件等方面進行調研,小組成員的工作由每一小組組長來分工協調,調查可以采取走訪、互聯網、電話等多種形式,最后形成書面報告。報告的完整,考試答辯時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性、條理性作為學生考核指標。至于會計專業以及證券等專業的學生,則應加強對財務分析指標的考查,可讓學生就某一具體項目編制《總成本估算表》、《產品銷售收入和銷售稅金估算表》、《損益表》、《借款還本付息表》等財務報表,并對項目進行財務效益評價。此外平時成績也是重要的考察方式,它應該占總成績的30%,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還可以通過面談、正式作業、討論問題等方式考察和評價學生。
參考文獻:
[1]周惠珍.投資項目評估.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2.
[2]呂愛軍,路紅梅.教師上課“六忌”.中等醫學教育,2000,(6).
[3]劉文暉.自主互動型教學模式的效果認證.職教論壇,2004,(11).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