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瑞士的政治制度更多地體現為差異性與一致性,多元性與協調性的有機結合。本文擬從瑞士政治的制度結構方面去分析其“共識民主”模型,“共識民主”的制度結構為不同團體提供了利益表達的途徑,為少數提供保護,同時在協商與合作的氛圍中化解矛盾,達成一致。在此基礎上揭示瑞士政治的特有內涵。
[關鍵詞]共識民主 權力分享 聯邦制度 比例代表制 合作性
瑞士風景秀麗,有世界公園之稱,同時,它也以典型的“共識民主”制聞名于世。它的人口,僅七百余萬,但確有德、法、意三種語系的民族。自然資源極其缺乏,除了豐富的水力,幾乎沒有任何其他值得重視的工業資源。它被譽為民主政治中的三大類型之一,與內閣制、總統制鼎足而立。
一、“共識民主”的提出
“共識民主”的提法最早由美國學者羅伯特.G.狄克森提出。李帕特借用了狄克森的“共識民主”概念,在其“協和式民主”研究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共識民主”模型的理論概念,得到學術界大多數的認同,尤其在對瑞士政治的研究中,“共識民主”和“協和式民主”幾乎成為瑞士民主制的代名詞。其價值在于:通過協商和妥協避免了單純的多數決策;它拒絕建立強力民族國家的意圖,避免了由此可能產生的錯誤,體現出瑞士社會一體化的進程。瑞士的比例代表制使不同文化團體之間相互尊重,政治精英之間的政治合作促成不同文化團體之間的廣泛合作。瑞士的共識民主充滿彈性,使之能夠在沖突狀態下變革其制度以承受壓力。
二、憲政基礎
1.聯邦制度
1848年,瑞士憲法所采用的聯邦制,與以往的邦聯制的精神大為不同,聯邦有聯邦政府,而且有憲法賦與的聯邦權。1874年的憲法修正案,聯邦又增加了軍事、市場管理等權力,較美國聯邦的權力更大。
2.自由與民主
瑞士的自由思想歷史悠久。它于19世紀制定憲法之際,就把這種精神形諸筆墨,列為保障自由與權利的許多條款。應當指出的是,此種制度所以在瑞士取得成功,與瑞士人強烈的公民觀念也有關。他們把公共事物看得與個人利益一樣重要,大部分人都能竭盡全力的去了解和關注國家的重大事情。
3.政黨政治
瑞士與其他歐洲大陸國家相同,有許多小的政黨縱橫于政治之中。瑞士的執行委員會一向采用混合方式,從來沒有一黨所組成的政府,但它既沒有因多黨而發生內部的混亂,也沒有因國會的壓迫而總下臺。所以,瑞士雖有多黨,卻沒有發生多黨的弊端。瑞士國會在選任執行委員的時候,重視候選人的經歷和過去的政績,黨籍居于其次。因而,瑞士的政黨及其領袖也有務實精神,不斤斤計較于主義的立場。
三、瑞士的聯邦權力結構與“共識民主”
1.聯邦行政權利的分享
到20世紀50年代,瑞士聯邦委員會成員分配形成其固有的“神奇公式”:激進民主黨、天主教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和瑞士人民黨四大政黨依據2﹕2﹕2﹕1的比例,在聯邦委員會中進行權力的分配。盡管此種權力分配模式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但此后按比例分配行政委員會員額的制度一直得以遵循。聯邦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通過此種體制將各種潛在的反對勢力納入正式的政治系統,實現權力的分享,為解決瑞士多元社會的各種沖突提供了一條從制度上加以疏緩的渠道。委員會的組織構成與行為方式均體現出權力分享的特征,這一特征也成為瑞士“共識民主”的精髓,成為了瑞士政治成功的保障。
2.聯邦立法權力的分享
根據瑞士聯邦憲法第71條的規定:除人民及各州的權力外,聯邦的最高權力由聯邦議會行使。聯邦議會由國民院和聯邦院兩院組成。從總體上看,首先,瑞士國民院代表全體國民,而聯邦院代表各州。這種體制反映了瑞士聯邦建立的兩個原則:民主原則和聯邦原則。按照民主原則,每個投票權具有相同的價值;根據聯邦原則,各個州應當被平等對待。兩院分別代表不同的利益,體現了全體國民和聯邦各成員州對立法權的分享。其次,瑞士國民院和聯邦院權力平等,共同分享國家的立法權。
3.聯邦行政機構與立法機構的權力關系
瑞士仿效美國實行三權分立,然而在瑞士的政治實踐中,三權之間相互分立和牽制的趨勢并不明顯,它所體現的是一種較為平衡的行政與立法之間的關系。議會無權彈劾委員,政府也不得解散議會。聯邦議會和聯邦委員會各司其職,其相互間進行必要的協商。聯邦議會每次會期前,聯邦委員會都要同聯邦議會各議會黨團的主席一起,就當前的重大問題進行討論,以協調立場;雙方以合作的方式進行運作。
四、瑞士的政黨制、選舉制與“共識民主”
1.合作性政黨制
瑞士政治中,政黨眾多以及聯邦議會和聯邦委員會中的多黨參與并沒有影響瑞士政府和政治的穩定。相反,瑞士長期以政局平穩而著稱。盡管瑞士黨派間差異大,涉及問題多,但各政黨在政治生活中都能做到彼此溝通,力求協商,解決沖突,實現和平共處,這成為瑞士政黨制度的一大特色。因此,在瑞士沒有反對黨之說,政黨間的區別只在于參政與否。未進入政府的政黨也不會對現行政府構成威脅。瑞士政黨的多樣性是瑞士社會多元化的產物,尊重和包容差異的傳統為不同政黨進入權力系統提供了可能性。
2.比例原則下的選舉制
在瑞士的政治生活中,比例代表制的實行更多地反映為對不同團體權利和利益的認同,成為解決社會和政治沖突的良方。因此,比例制是權力分享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它開啟了各政黨通過政黨參與的大門,另一方面,幫助新的團體從分裂中長大。比例制的作用幾乎反映到所有的政治機構:議會,聯邦委員會和法院。
五、瑞士的聯邦制與“共識民主”
在歷史的進程中,瑞士逐漸形成了包括聯邦、州和市鎮的三級聯邦體系。每一級政府享有特定的政治權力,各級政府間相互合作以保證決策和選舉的民主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社會資源的有限性以及各層級規劃的差異性,使三級政府間的分歧與摩擦不可避免。然而,這些分歧和摩擦并沒有影響瑞士總體政局的穩定,瑞士人平和的心態和政治協調機制為解決矛盾和沖突提供了有效途徑。總之,瑞士社會的多元性要求從制度上容納和解決潛在的沖突,瑞士的聯邦制成為“將文化差別制度化的民主體制”,在這種體制下,文化的多樣性得到保護和促進,也使少數者的權利得到保護。
六、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瑞士“共識民主”的精髓在于權力的分享。權力分享的政治意識和“共識民主”的政治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會的多元性。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進程使瑞士成為地區差異性顯著、多語言和不同宗教共存的國家。因而,多元主義是“隨著對寬容的逐漸接受而出現的,寬容尊重各種價值,而多元主義設想各種價值。當此種尊重和寬容作為一種“共識”融于政治體制和政治過程中時,便形成了瑞士獨特的“共識民主”制度模型。
參考文獻:
[1][美]艾倫.李帕特.陳昆森譯.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二十一個國家多數模型與共識模型政府.1993.
[2]吳志成.當代各國政治體制——德國和瑞士.蘭州大學出版社,1998.
[3]劉軍寧.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三聯書店,1998.
[4]田為民,張桂琳.外國政治制度理論與實踐.1998.
[5]王建邦.瑞士政府機構與公務員制度.1984.
(作者單位:國家法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