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兩課”教育中傳統的“填鴨式”、“一言談”的教學模式,本文提出了“分析解讀知識信息源→發現有價值的問題 →自主探究問題的解決→引發新的學習問題”這一自主探究型教學新模式。并結合高職生的特點,闡述了構建新模式的內容及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兩課”教學 自主型 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課、思想品德修養課(以下簡稱“兩課”)教學,是向學生系統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陣地,在培養學生高素質、高技能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對高職學生系統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為了了解高職學生“兩課”的學習狀況,從中找出兩課教學的特點、規律,使高職“兩課”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時效性,我們提出了這一“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以改往日老師在課堂上傳統“填鴨式”的或“一言談”的教學模式。
一、“兩課”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兩課”自主型課堂教學模式是指以問題情境的形成、問題的發展、探究和解決為主線索,突出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意識、探索意識的培養,強調學生對探究方法途徑的感悟和累積,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正確有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和完善學生的認識結構,促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認識探究能力。本文擬對在“兩課”如何采用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闡述,以求大家共同探討。
二、自主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步實踐研究
一直以來,學校“兩課”主要是教師通過課堂授課的方式,從大學生人生修養、經濟學、哲學等方面體現馬克思歷史唯物觀和辯證唯物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進行介紹和推廣,一般都是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被動式的聽。而自主型課堂模式要求老師正確發揮主導作用,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形成問題情境,概括基礎問題,確定方法、步驟,通過學生自學、質疑、討論、探究、師生交流學生內化等方式,培養學生自己獲取、探素、掌握并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學會自主,學會創新,學會實踐,以成為新時代科學發展的高才生。
1.思索質疑——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
(1)要營造寬松和諧氛圍,讓學生“質疑”。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具有高度民主,輕松活躍,互相理解的課堂氣氛,這對于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和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要親切和藹,平易近人,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個性特點,不隨意否定學生的言行;要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師生不同觀點的爭辯,允許學生“出錯”;要適時地采用語言、手勢、眼神等“有聲無聲的語言”給予學生激勵、肯定和贊賞。通過這些措施,營造一個“無拘無束的敢于質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大膽思索質疑。
(2)要創設思索質疑的情境,讓學生“能思索質疑”。教師要采取情境啟發的方法展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思維或探索過程不僅獲得知識,而且獲得思考的方法和探究。為此,在教學中給學生留些思考問題的空間或時間,讓學生自發的提出問題,相互討論、相互爭辯,以抓結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我們要創設質疑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使他們通過不斷感受問題的過程,產生思索質疑的意識。
2.探究求解——學生自主探究的落腳點
“兩課”教學的首要目標是不斷喚醒和弘揚人的天性中蘊藏著的探索沖動。在探究階段,學生獨立地或者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主動探索,對解決問題的切入口方法、途徑進行假設、推理、論證和嘗試選擇,最后得出結論。對于淺顯的問題,學生往往依靠個體的力量,充分調動原有的知識儲備,結合新學知識,通過分析、歸納就能使問題得以解決;而對于一些綜合復雜的問題,僅個人的力量一時無法解決,這就需要進行學生小組合作與師生共同探究。鄧小平理論、思想品德課教材,教師所選教學材料都有著豐富的內涵,這就要引導學生以組為單位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進行思考探討,鼓勵學生,啟迪智慧,轉換角度,多方探究,集思廣益,相互充實,力爭去近尋不同組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高校“兩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包括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社區服務,公益活動,參觀訪問,志愿者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走進社會,親身體驗社會生活,使書本上抽象而又枯燥的理論與具體而鮮活的素材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三、“兩課”采用自主探究型課堂,應注重互動教學,創造和諧課堂
1.善于激疑,教人思維。教師在設計課堂激疑時一定要著眼于學生的“思”。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有意識、有計劃地采用多種激疑的方式激起學生思想上的波瀾,激活學生的思維興趣是教師啟發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激疑學生思考就是在情境創設的基礎上,通過設置相關的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識結構,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如我們在給高護班同學上醫學倫理學時,提出人體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時,學生就以組為單位從到醫院見習時所見所聞的材料中,提出案例質疑、討論,甚至激烈的爭辯,最后讓學生輕松而愉快地掌握了教材中醫學道德原則、內容和規范的理論。
2.鼓勵質疑,導疑解疑。我們應采取和諧互動的教學策略,重視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讓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索。創造的前提是疑問,對學生的質疑應持提倡、鼓勵、引導的態度,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解疑的技能,倡導主動思考。質疑是問題的呈現階段,是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索的集中體現。在這方面“兩課”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讓他們懂得質疑不求提問多,而求經過深思后提出的問題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知道應在難點處、關鍵處、困惑處求疑、質疑,這樣使學生在“兩課”教學課堂中能認真思考,主動參與,紛紛盡興提問,活躍而充滿激情。
3.探究討論,方向交流。探究討論是“兩課”互動教學的核心部分。首先,選擇好討論的對象。這是激發學生討論興趣的關鍵所在。如我院護士臨床專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一是醫院、醫療差錯事故出現的問題。二是教師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通過可辯因素的挖掘而設置的能引發學生思維沖突,并能激發討論興趣的問題情境。其次,選擇恰當的討論形式,討論形式有分組討論和班討論,有咨詢式討論和辯論會。教師應根據討論對象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正確選取相應的討論形式,或有機組合幾種討論形式,必要時應向學生說明討論的意義。
四、“兩課”采用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1.重視教師在教學各個環節上的角色。在自主探究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始自終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在形成問題情境階段,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熟悉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使呈現出的問題情境和矛盾事件符合學生的心理水平和認知需求,能激起學生對自己原先的態度、目標及知識經驗的挑戰,從而引發真正的探究興趣。在思考質疑階段,教師要做到察言觀色,善于啟發,掌握時機,恰當引導。在探究求解階段,教師要調控好學生的探索方向,把握好學生的探索進程,既要使學生順利完成探究任務又要提高探究效率,保證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2.重視教師人格的引領和素質的提高。人格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精神力量,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教師的魅力是思想政治課感召力和有效力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師必須做到教人先教己,以身立教,為人師表;要視野寬闊,學識淵博,具有時代氣息;要有堅強的毅力,優雅的情趣,擁有一種不可抗拒的教學吸引力。
3.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學民主化。教學民主倡導創造這樣一種教學境界:教師愛教、喜教、樂教;學生好學、喜學、樂學。這樣在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傳統“填鴨式”或“一言談”式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與學生“學”水乳交融,真正使課堂達到師生“教學相長”“至真至善”的完美境界。只有把教學民主化真正落實到課堂上,學生才能真正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才能大膽質疑,提出新的見解,掌握課堂學習的主動權;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才能完成師生真正互動,真正溝通的“對話”的過程、“共享”的過程。
總之,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的幾個環節,既相互影響,又層層遞進,它們構成了“分析解讀知識信息源→發現有價值的問題 →自主探究問題的解決→引發新的學習問題”這一動態學習模式。這種動態自主探究型學習模式,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自我完善和鞏固,也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認知探究能力。
(作者單位:湖南永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