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環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極大,它決定了教師能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能獲得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及學生能否有學習的主動性與冒險精神。本文論述了三種影響課堂教學的環境因素及它們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環境因素 課堂教學 教師特征
課堂環境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極大,它決定了教師能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能獲得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及學生是否有學習的主動性與冒險精神。作為影響所有課堂行為的第一環境要素——學校地位和學校聲譽,對學生和教師的自尊心定位起了關鍵的作用,也意味著學校能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什么樣的學習手段和教學空間,既它決定了學生能否認真上課、能否取得好的成績、能否遵守紀律、能否與他人共處等等。也決定了教師能否認真備課、能否加強對學生管理、是否關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個性特征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影響
1.教師的特征
根據福勒(Fuller)的研究,任何教師尤其是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要經過三種主要的顧慮心態:從顧慮自身到顧慮內容再到顧慮學生的過程。新教師或上新課的老教師最初顧慮諸如—學生喜歡我嗎?我能夠控制課堂嗎?這種自身影響力的顧慮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到新教師。此時的教師的教學重心放在對所教內容的簡單機械執行、樹立課堂權威及討好學生上,追求學生的合作使要使得課堂表現出寬松的一面,追求控制課堂管理使之表現權威的一面,這樣一種矛盾的課堂氛圍,學生會難以適應。而當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熟悉之后,他們所顧慮的問題轉化為—采用這些材料教學最有效嗎?有沒有足夠的時間把所選的內容講完?在這個時段內,教師習慣于選擇有難度的問題進行研究和講解,呈現的問題和難度會超過多數學生所能接受的,營造一種壓力過大的課堂氛圍。在最終的階段,他們教學經驗更加豐富,教學內容融會貫通后,作為教學效率很高的教師,他們的關注重點便轉移到了學生身上,他們更常顧慮的問題是——學生在學習嗎?他們能夠應用其學過的內容嗎?他們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學習有難度的學生身上,更希望他們能夠主動地坦誠所面臨的問題,也更熱衷于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的問題,由于對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充分了解,對教學過程的嫻熟,達到最高教學境界的教師能夠得心應手地營造的輕松、愉悅、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
顧慮自身表現的心態往往導致授課速度過快。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當每個學生感到他是與其他同學同步學習時,此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滿意度最高,此時的學習興趣最濃,最有利于教師實現學習目標。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學節奏太快,對于成績不好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抑制;如果教學節奏太慢,那些成績突出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則會受到抑制。因此只有保持中等的教學速度及課堂教學行為的流暢轉換教學效率與課堂管理才會處于較高的水平。
而顧慮教學內容的心態會導致教學難度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感到過分的壓力,往往會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所學的問題他們如不能夠完全掌握和進行具體問題的處理,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找到的僅僅是失敗的歸屬感,一旦感覺自已沒有能力學好的這一學科,就會放棄學習而旁顧其它。這種失敗的情緒也導致他們在將來很有可能不再涉足這一領域的學習。如果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放慢語速和減輕授課的難度,則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態度。
2.學生的特質
來自不同家庭,不同中學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他們獨特的個人文化背景及生活閱歷。生活和教育環境造成學生的價值觀出現很大的不同,使得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得較為叛逆,難以馴服,教師也將其視為要放棄的一族。但是,關于學生彈性發展空間的研究證明,這些似乎難以管教與成器的學生卻往往具有很大的發展彈性,如果給其提供適宜的學習和教學環境以及適宜的生活環境,他們可被教育成有創造力、樂觀豁達的個體。因此在高效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尊重不同的能力、興趣,及不同的價值觀,并給予這些學生恰到好處的指點,以鼓勵和疏導的形式幫助他們,他們會努力地學好這門課,作為老師對他們的愛好給予充分肯定的回報。他們通常能積極協助教師營造一種更為積極的課堂氣氛,通過師生互動的努力,學生的成就感及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種潛移默化的結果不是通過明令禁止所能促成的。
二、課堂教學處理方法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很多年以來,研究者們都把寬容性教學方法和控制性教學方法作為兩個對立的兩極進行研究。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教師要么在教學中利用回答法或小組討論法等寬容的方式進行教學;要么利用講解、練習或背誦等帶控制指導性質的方式進行教學。之所以這樣,是害怕教師行為的改變,導致課堂氛圍的游移不定。然而實際上索爾等人的研究卻發現,這兩種教學行為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它們并不是處于對立的兩極,而是可以同時發生的行為。
例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用高程度的控制與低程度寬容相結合的手法所營造出的課堂氛圍,會使得教學的目標指向性更強,教師極少激發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學生由于擔心不懂而遭受羞辱等原因,而表現得學習積極性甚高。再如:如果教師采用高程度的寬容與高程度的控制進行教學,則可以營造出另一種課堂氛圍,此時教師幾乎完全將課堂活動控制在自己的預期內,因為只有被教師認可的觀點與行為才會得到肯定和表揚,為了順從教師的意向,學生很少進行自己的思考并做出獨立的行動。在這種課堂氛圍中,教師利用獎勵方法把學生的思想與觀點嚴格地控制在自己認可的范圍內,學生很少有自由發揮的空間。
當然要注意對于那些生長于家教嚴格的家庭、受教育于紀律嚴明學校中的學生而言,他們更需要在一個相對寬松的課堂上學習。對于這些學生而言,如果在課堂上仍對他們進行嚴厲的管理,這必然會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要注意由于課堂上教師會不自覺地偏愛另一些學生。正是這些寵兒損害了其他沒得到“恩寵”的學生自我,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結論
教師如果能夠充分知曉影響教學效果的三個環境因素,通過寬容與良好的教育能力樹立自已的威信,在課堂上激發
學生學習的責任感并鼓勵其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營造出一種“競爭與合作適度”的課堂氛圍。學生會根據所感受到的課堂上的寬容程度,調整他們的學習狀態,這有助于學生能夠充分了解社會對他們的要求,也有助于他們準確地找好自己的位置。
參考文獻:
[1]Gary D. Borich.么加利,張新立譯.教師觀察力的培養[M].北京:中國輕下業出版社,2006.114-140.
[2]韓鳳辰.談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效益標準.教學與管理,2002,(2).
[3]王永.課堂教學評價的新視野.
(作者單位:吉林空軍航空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