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是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生學習獲取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一個思維的教學,學生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接受,思維的連貫性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關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認真組織教學內容,更要通過一些方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完整掌握。
[關鍵詞]數學教學 學生注意力 興趣
有一些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自覺性不夠,積極性不高,責任性不強,在數學課堂上容易走神,但他們同時又有著信息豐富、愛好多樣、活潑好動、興趣廣泛、思維活躍的特點。這些學生在課堂上不崇拜老師,不迷信權威,老師講的精彩,就能吸引他們;老師講的沉悶、枯燥,他們就思想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即使老師管理課堂時,他們也會用一句“聽不懂”來對付老師。一些老師對此非常生氣,有的甚至因而放棄了管理課堂,將“教”與“學”變成了只有“教”而不管“學”,使得數學教學逐漸退步,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也越來越差。其實,我們每位老師在堅持搞好教學這個信念的基礎上,更應正視學生的特點,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上多下功夫,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知識的學習,興趣是前提。它指一個人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且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F代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當教學內容引起學生興趣時,學生學習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對所學知識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由此,要在教學中,有意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可以向學生多介紹一些數學的應用實例,使學生領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迷、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使學生明確數學在社會和現代科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還應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學習數學對于提高思維素質,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意義。正可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學生達到了樂學的境界,就能以學為樂,積極上進。
在數學學習上我們常說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但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結果是我們講的越多、越詳細,學生越是聽不懂。教學之法,在于開竅,對于以技能和應用為目的的教學來說,我們可以使學生先做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像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先學會開車,再學習修車一樣,不知道為什么,但是知道能干什么,這基本達到了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對一些公式的推導、證明簡講,甚至于不講,而強調應用的重點,這樣可以在教學中能減輕學生的思維負擔,不至于挫傷學生的興趣,分散注意力。
數學教學不是一個講事的過程,而是一個思維的過程,講究準確、嚴密、細致、完整。老師在有思維組織的講,學生也在依照一個思維過程在學,但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有時會由于知識點的連接不上而引起思維斷路,在對一些問題思考的時候而老師已講到下一個問題,記憶跟不上,理解跟不上,想不明白的時候就會分散注意力。所以,老師在授課中應注意講速,多一些重述,對同一問題的思維要點做重點反復,可以通過加重語氣,特別強調,重點提示,要求做記錄等方法來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知識要點,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它能調整思維節奏,突出知識要點,緩解思維壓力,消除思維疲勞,是抓住學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課堂提問在應用上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使學生注意掌握重點和難點;要能夠引導、啟迪學生,使之因啟而發,積極思考;要有“最佳時機”,掌握好提問的頻率、時間和問題的難易程度;要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大腦的興奮點集中于課堂;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要面向全體學生,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有親切的態度,民主的作風,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不同的意見;要認真聽取學生的回答,運用適當夸張的語氣和鼓勵,贊揚的言辭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老師如果只講不問,進行單邊教學,學生會因為長時間的跟隨思考而思維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而不時的提問,又能使學生保持自我緊張狀態,從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美國著名數學家波利亞曾說過:“為了使學生富有成效,學生應該對所學知識倍感興趣,并在學習中尋求歡樂”。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對學生灌輸數學知識,而應積極創設數學情景,啟迪學生數學思維。學生都喜愛聽故事、猜謎語、作遐想。教師應適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以引起學生心理矛盾沖突,使他們意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些矛盾的沖突,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課堂教學有時也是一個表演過程,表演的特點就是將情節和過程表現出來,對于一些數學問題,空間想像力在一些情況下是不能夠用語言來完整描述的,就需要在課堂上能夠通過一些表演的方法來表現出相應的問題,激發興趣,輔助思考。你可以用肢體來說明二面角,你可以用動作來說明漸近線。老師在教學中的面部表情,語音語調的變化,肢體語言的應用等都有助于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在課堂上的表演,要有可看、可聽、可娛性,要能夠使課堂活躍起來。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等人的研究表明:當感性輸入的信息與人現有認知結構之間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時,人的興趣最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有時需要創設問題情景,這是一種心理機制,它對大腦皮層具有很強烈的持續的刺激作用,容易使人思維興奮起來,使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如:在講授“直角三角形”這一章知識時,教師提出如下問題,你能否不過河就能測出河寬?不上山就能測出山高?使學生一開始就對新問題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情感教學心理研究表明,學習成功是導致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實上,往往是學習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導致學生最初的學習興趣的萌發,并在興趣的推動下,集中注意力,積極學習,從而取得更進一步的學習成功,形成了“成功、興趣、更大的成功、更濃的興趣”的良性循環。在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上,不應以完美無缺的解答作為評價學習成功的唯一的標準,而應對學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個數據、一個符號的正確性都加以肯定的分析評價。充分肯定學生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點滴進步和成績,化批評、指責為鼓勵、表揚,讓學生不斷取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尤其對差生更要“錯中找對”“單項表揚”,為他們創造一些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使他們能重新建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從而在課堂上能夠提高注意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意內容組織清晰易懂、思維結構順暢明了、語言描述簡練準確,更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情況,要把握住學生的思維特點,活躍課堂、激發興趣、張弛有度、快慢結合、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手段,時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較高的教學效率。不僅要老師能講的出來,更要使學生能聽的進去,從而達到“有趣的學”“快樂的學”的最佳境界。
(作者單位:甘肅蘭州城市建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