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把現代信息技術引進課堂,讓電教媒體這種新型的先進的教學工具成為教學的輔助手段。電教媒體以其真實、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對積極調動學生通過多種感觀進行感知、理解、記憶和鞏固,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其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
[關鍵詞]電教媒體 課堂教學 作用 化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特別是隨著課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已成為當前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課題。當今社會是信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教育已不再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傳統模式,而是“傳統+現代”的多形式的教學模式。電教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已悄然進入化學課堂。那么,現代教學媒體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有哪些優越性?結合中學化學教學的實踐及電教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談談幾點認識。
一、電教媒體的真實性有利于提高實驗的可視性
眾所周知化學演示實驗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演示,因此,除前幾排的學生外,后面的同學較難看到變化的現象。而投影機能把一些現象放大,幫助學生觀察。如講“布朗運動”時,在大燒杯中盛1~2cm高的水,放入一點松樹的花粉,利用投影觀察,可以減少近距離觀察時呼吸的干擾;而講到“H2的制取原理”時用培養皿盛稀硫酸和鋅反應,利用投影觀察其反應放出氣泡的過程。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對于一些較復雜、有危險、要求高、時間長的實驗,不適合課堂演示,則拍成錄像,于課堂播放。這樣,既保證了實驗的真實性和直觀性,又便于觀察實驗現象,同時也提高了課堂密度。如講“CO的性質”時,我把家中的煤爐燃燒情況拍成錄像用于上課。又如講“碳還原二氧化碳”時,很多同學很難想象這個反應實驗該怎樣做。我經過多次試驗之后,確定采用鐵管作為木炭還原二氧化碳的反應器,然后把實驗拍成2分鐘的錄像,這樣把一個復雜、反應時間長的實驗帶到課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電教媒體的大容量有利于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電教媒體技術在化學教學過程的應用,使得化學教學過程圖、文、聲并茂,信息傳播量大,速度快,形象,直觀而富感染力,加之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運用,使學生各種感知器官密切配合運作,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效率,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使每個學生在各種聲像素材的感染下,與教育者達到情感共鳴,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同時,它還使各種風格的教師都有可能優化自己的教學系統的途徑,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而同時使用兩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識約65%。電教媒體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長期保持和獲取知識。比如,在講煅燒石灰石時,運用多媒體的縮影作用,把開發、煅燒石灰石、技術人員檢驗煅燒后生成物的成份以及于謙的名詩《石灰吟》,用圖像、聲音、文字,動態地展示整個過程,對城市的學生來說,身臨其境,對煅燒、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深刻的理解,效果頗佳。再如甲醇、一氧化碳的中毒現象及原理等許多新課教學都可以利用開發軟件制作成如意的教學情景。
三、電教媒體的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化學課堂教學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運用文字、聲音、圖像來刺激學生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多種方式,不同的表現手法對新授課的內容進行加工,生動、有趣地展現于學生面前,喚起學生和形象思維,給學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實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充分認識化學現象,化學反應及規律,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極大興趣。比如講“碳的化學性質”時,我將課本中“筆意”二字放大復印,上課時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地引入新課。模型的展示、掛圖及活動掛圖的合理運用,均是一些簡單,卻不失為有效的教學媒體。如有機化學中,運用甲烷、乙烯、乙炔的球棍模型來說明其分子結構及單、雙、叁鍵的特點,分析其化學性質,既直觀,又可以提高學生對有機物空間結構的想象能力。
四、電教媒體的形象直觀性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化學概念及原理大多較為抽象。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且化學變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合的結果。因此單靠語言和文字描述,學生較難理解。利用電教媒體自身優勢,把電、光、聲、形有機結合起來,將教學內容在動和靜、虛和實、局部和整體、外表和內質之間進行轉化,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充分顯示出來。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讓學生更容易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理解化學原理。如解釋化學反應時,利用電腦行動畫模擬“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別拆為原子,最后重新組合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過程。又如:在做“Cu-Zn原電池”的演示實驗的同時,通過動畫模擬或使學生形象地看到電子運動方向及兩極電子得失的特點。這樣,既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物質的結構,理解化學變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總之,利用電教媒體,能優化課堂教學、多方面彌補傳統化學教學中的諸多不足。今天,它已走進了課堂,給化學課堂帶來了無限生機。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地去研究、探討,真正理解和認識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的內涵,真正感受到多媒體的神奇和巨大的潛力,電教媒體輔助化學教學就能為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葉青,陳永寶.計算機多媒體在大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大學化學,1999,(3).
[2]晏明.多媒體化學課堂教學積件的開發研究[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6).
[3]鄧力新.介紹幾個著名的化學軟件[J].化學教育,1998,(11).
[4]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2003,7.
[5]朱嘉泰,李俊.化學教學藝術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5.
(作者單位:河南潢川幼兒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