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發展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從三個方面淺談了素質教育下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現狀及對策。
[關鍵詞]素質教育 農村中學 語文教學 現狀 對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然而,我國的語文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尤其農村中學的教學更令人擔憂。傳統的教育教學已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了。 隨著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為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在農村中學,實施素質教育和使用語文新教材、進行新課改遇到重重困難。農村中學語文教學要擺脫目前的困境,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實施素質教育與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在新課標下的語文課程的改革,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新課標更加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同時,創新發展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梢哉f,新課標、新教材體現了一種全新的語文教育觀念。
從2005年開始,全國幾乎所有的小學、初中以及部分省市的高中都執行了新的課程標準,使用新教材。近幾年來,在以現代教學手段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介入,使語文教學開始變得輕松、有效、趣味十足。然而,在經濟和教育相對落后的廣大農村地區,由于受許多因素的限制,在實施素質教育、使用語文新教材、進行新課改中遇到重重困難。
二、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1.教學設施簡陋、教學手段落后
在農村中學,由于經濟條件差,教學設施陳舊、單一、落后。多數學校沒有圖書館、沒有多媒體,教室里仍是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教學手段得不到優化。由于課堂教學對學生情趣的激發功能低,使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興趣也低,教學效果較差。
2.教師隊伍差異大、能力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
(1)教師隊伍差異大。農村語文教師在觀念、能力、水平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許多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對教學的理解、對學生的要求,一直沒有跳出傳統的藩籬;在能力、水平方面,從學歷達標率上,可以間接地反映出差異來,且貧困地區的優秀教師流失嚴重。
(2)課堂教學方法單一、陳舊、機械。幾乎仍沿用著“灌輸式”教學方法,作業量大,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3)對語文教學改革的參與度不高、力度不夠,鉆研大綱、吃透教材、研究教法、開展教研的氛圍不濃;開展課題研究的人少,教科研層次不高,成效不大。
3.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作業多
這將造成農村中學把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被擠壓或匱乏、校園文化氛圍沉悶等狀況。導致學生知識面窄、學習積極性不高,難以提高語言文學水平;更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文化素養。
4.課程設置仍然沒有脫離應試教育
許多農村中學仍然圍繞應試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學什么,對音,美,勞,計算機等諸多課程,或壓縮、或沒有開設。這不僅影響了高一級學校的生源質量,更影響著學生自身全面而長遠的發展。
三、改變當前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現狀的對策
1.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要拋棄傳統教學觀;要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做到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理論與實踐、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注重培養自學能力和創造精神的現代教學觀。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轉變觀念:語文課不是學課文,而是學知識,學技能,學運用。在教學中,不因為學什么課文而設定教學目標,而是先定教學目標,然后再選取與之相適應的課文作為范例。教師可以把一學期、一單元、一篇課文所涉及到的聽、說、讀、寫的知識和技能一一地羅列出來,把這些內容系統整理,將聽、說、讀、寫的各項能力的學習目標、要求和方法詳細地安排好。實現知識和技能的系列化教學。
2.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方法有多種,在選用教法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其一,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既有優點,也有缺點,每一種教法可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但對另一些問題可能無效。而且,單一的教法會遏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二,要根據不同的內容、對象、特點、目的要求,而選擇適宜的教法。其三,教學是雙邊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綜合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宜采用靈活多樣方法。
3.激發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又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種高效催化劑。當學習者對某事物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出強大的內部推動力主動自覺地學習,如饑似渴地去探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增加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來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究授課藝術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興趣時,要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嘗到學語文的樂趣,從而快樂地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去。
4.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新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明確規定:語文學科思維包含了人類三大思維,即模糊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材中不同文體特點,來培養學生不同的思維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文學作品、記敘類作品的閱讀、理解、欣賞多運用模糊(直覺)思維、形象思維、悟性思維;議論文的閱讀理解多運用辯證思維和邏輯思維;哲學文章、科學文章多運用邏輯思維。
此外,語文教學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即求異思維,就是對一件事情要從多角度去看,去分析,不搞答案的“唯一性”。教師應該允許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性情氣質、知識積累、興趣愛好等,對課文做出不同的解讀。同時應該認識到,這種“不同解讀”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思維訓練。
5.提高語文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
新課標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語文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可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一是進行崗位練兵,即:開展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請優勝者、新秀上示范課、觀摩課,達到研究、學習、促進的效果。二是積極參加繼續教育,進行業務培訓,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專業知識;學習現代技術和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等。
6.增加硬件投入,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我國對教育投入加大,農村中學的教學設施將逐步得到改善。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為輔助的教學,已越來越普遍地走進包括語文在內的各學科教學之中。使語文課超越了時空限制,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地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克服了傳統教學手段單一、課堂氣氛沉悶等不足,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作者單位:甘肅會寧縣白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