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團體操的訓練和表演的始終都滲透著對參入者的體力、美育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把它運用與學校體育與素質教育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育手段,眾多學生的參入也正好為團體擦的開展提供了得天獨厚條件,學生在團體操的嚴格訓練和表演之中,不僅鍛煉了體魄和意志,陶冶了情操,還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有效地推動學校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
[關鍵詞]學校團體操 創編 訓練方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團體操的發展亦是日新月異。但遺憾的是,團體操沒有在學校得到很好的普及,其原主要原因是:學校領導有顧慮,編排人員經驗不足,擔心訓練時間長影響學生學習時間,擔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等,這一切都是約束學校團體操發展的重要因素。結合這些不利因素,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經驗總結,提出了一些簡單編排訓練方法,為解決學校團體操排練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借鑒作用。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分析法:查閱了《中國團體操》等著作和10余篇相關論文。
1.2實驗法:總結教育實習時對團體操編訓的經驗,發現訓練方法的優缺點,對此提出新的編訓方法。
2提出問題
問題之一是時間緊;問題之二是責任重;問題之三是經費少。
3討論與分析
3.1效率高——學生好組織,好管理,作好排練前準備
3.1.1.組織編排充分
前期的編排準備非常煩瑣,編排組要分工合作,其一,要找學校領導確定表演單位人員及候補人員,確定的名單由各班班主任打印名單上交體育組,表演名單一旦確定不得再變或換人。其二,制定緊密的訓練計劃表,下發到表演的每個單位領導。其三,由學校領導給表演人員進行思想動員。其四,確定表演的規定動作,道具,音樂及主題思想。
訓練計劃工作時間安排一般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訓練的前期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是編排人員起主導作用。第二階段是訓練的中期階段,此階段主要是表演者起主導的作用,從最早的操化動作學習到隊形的變化,這是個最艱難的階段。這個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小階段:(1)表演者基本操化動作學習;(2)表演者隊形變化訓練過程;(3)入場和退場排練工作。第三階段是訓練的后期階段,此階段是訓練的尾聲階段,也是動作定型的階段,此階段可以確定最后上場的表演人員,進行服裝訂做尺碼的登記。
3.1.2.編排人員的訓練方法要得當
團體操的排練在多數情況下都需要較長的時間,而絕大部分團體操演員都是在校學生,其能夠投入排練的時間往往是非常有限的,過長的訓練時間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也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甚至產生抵觸的情緒,為避免這一切的發生,編排人員在訓練的方法上應該注意排練時訓練方法。
(1)訓練時間大概掌握在30分鐘—60分鐘之間,過長了學生厭煩。(2)訓練時間最好統一在早操時間,其一,出勤率高。其二,可讓學生進行早鍛煉。(3)排練時出現表演人員經常性的缺席,要加強組織紀律要求,有必要的話可進行排練前點名。(4)編排人員要注意排練時語言對學生進行的調動。(5)訓練過程中遇到不切實際的隊形要即使進行修改。
3.2時間緊——為避免影響學生學習,應盡可能縮短訓練時間
3.2.1.盡可能的節約訓練的時間
通過分練與合練,分組與分區的切割與重新組合,訓練全場隊形圖案的整體表演效果。為了使隊形圖案變化迅速、準確、整齊。一般采用基準人、基準排、基準點和特殊點的訓練手段。對于較為復雜的隊形圖案訓練,可先畫出圖案的輪廓。然后在場內設置特殊標記,采用骨干學生帶領,由走到跑,逐步過度的方法,讓學生熟悉之后,開始邊拉隊形,邊訓練動作,這樣有利于學生迅速準確地掌握隊形圖案變化。
由于團體操表演的場地大,沒有特殊的標志提示,表演者很難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勢必會影響表演的效果。布置場地時,應根據方案設計的要求,在坐標紙上繪制場地圖按比例在表演場上布置出來,正中線要和主席臺的正中垂直,各種點和線條要用不同的顏色或標志物加以區分,前、后、左、右的排數與行數要標明。最后進行檢查,如有錯誤及時糾正
3.2.2為了省時省力,可大膽將廣播操和健美操融于團體操中
很多學校在運動會上融廣播操比賽作為開幕式表演,由于新生進校時起點一致,學校領導及學生都把廣播操視作表現良好精神風貌的最佳時機,但學生卻反感單調乏味的廣播操訓練。因而,我們可以取消硬性的廣播操比賽,對廣播操動作隊形變化進行加工,讓真正喜歡參加表演的學生上場表演,使校運動會真正成為多數學生表現自我與增強團隊凝聚力的亮麗舞臺。
健美操已經在中學\\\\大學非常盛行,對這一大膽的設想,可激發學生積極表演的興趣,編排時應注意規定的動作應以95%簡單的比例,再融5%協調優美的比例,動作簡單而新穎,容易讓學生接受與掌握,這是融健美操于團體操表演中的基礎,只有在這基礎上才能盡快地省時省力地去進行隊形變換。
3.3效果美——突出風格和亮點,從而展示學生們朝氣蓬勃的姿態
排練出來的效果圖,即隊形的變換圖要體現出主題思想。如我們在表演過程中穿插了橫排的波浪組合,這一表演效果體現的就是學生們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姿態。再就是服裝和道具的選擇,表演服裝可選擇亮色,因為操場的綠草作襯托,可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3.3.1根據所表現的中心思想,注意突出風格與亮點
團體操表演要使節目突出特征,形成亮點和高潮,編排人員在排練中必須根據每一章節甚至是每一個舞蹈的特點,在表演動作的整齊、規范、準確及以隊形變化的新穎、自然、流暢等方面下功夫,對特征動作要精雕細琢,要不厭其煩地強化和定位,隊形的變化要嚴格按音樂的要求、節拍和節奏的需要,表達出符合節目氣氛的情感,當代學生強烈的時代氣息。
3.3.2學校團體操表演可以恰當選用服裝和道具
以紅色為主,表現主題風格的歡慶,熱烈,其實恢弘場面.以綠色服裝為主,表現學生欣欣向榮,是祖國的幼苗.充分發揮道具的作用,可襯托表演場面的氣氛,而道具可用呼啦圈、彩帶、亮光紙、健身球等代替,道具選用適當,與團體操主題風格相一致,其作用在團體操表演中是非常重大的。
3.3.3隊形變換時應迅速,自然流暢,巧妙而有規律,盡量是表演者移動的距離短而全場變化明顯
團體操表演中的隊形及其變化是有目的的,科學而巧妙且有規律的變化,將表演者合理地安排在運動會上,并結合各種動作的表演,以形成不同的風格和特點。當然,為了出奇、出新,必要的全場大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為此,隊形變化時,要充分運用隊形變化中的合并、分段、分區、分散等。
4小結與建議
組織編排任何一場成功的大、中團體操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創編的方法和技巧還有很多,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團體操表演正是體育與藝術相結合的結晶。結合學校團體操編排的優勢及時代的發展,充分反映學生們的風采風貌,才能將學校團體操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使之成為學生們鍛煉身體,培養良好道德風貌的特殊教材。
參考文獻:
[1]陳國友.我國團體操演變初探.北京體院出版社,1990.
[2]毛學信.中國團體操.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10.
[3]鄭麗冰.團體操的創編與訓練.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87.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