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時代發展對其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央企業必須樹立世界眼光和現代經營理念,加強戰略思維,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培育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一、充分認識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
有責任才有品牌,有責任才有競爭力,有責任才有和諧共贏,有責任才有基業常青。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中央企業大多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與關鍵領域,企業規模大,綜合實力強,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社會影響力。切實履行好社會責任,對轉變發展方式,保護資源和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義。
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中央企業有1000多萬職工和400多萬離退休人員,眾多的分公司和子公司遍布全國各地。中央企業的特殊性質要求其在維護社會穩定與促進社會和諧方面,必須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為全國企業作出表率。
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雖然在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一定的經營成本,但能夠贏得更高的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必然會給企業帶來長期利益。優秀企業的實踐證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提高企業競爭力是正相關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必然選擇。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使世界市場基本形成了相互依存、彼此互補的產業鏈,社會責任不再是某一個企業的單獨行為,而是制造商、供應商、采購商和品牌商共同的責任。中央企業要想在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就必須積極融入世界潮流,模范履行社會責任,從而贏得更大的國際市場,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效和經驗
近年來,中央企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企業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02到2007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年均增加1.5萬億元,銷售收入年均增加1.3萬億元,實現利潤年均增加1500億元,上繳稅金年均增加1000億元,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44.4%。中央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落實宏觀調控政策,保證市場供應。石油石化企業加強管理,保證國內成品油的穩定供應。煤炭企業在產品供不應求、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為穩定市場作出了積極貢獻。電力企業大力發展農電事業,全面推進“戶戶通電”工程。電信企業積極開展“村村通”工程,在經濟社會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軍工企業深化改革,為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取得積極成效。120多家中央企業參加了“千家重點企業節能行動”,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寶鋼集團等企業聯合發出了“開展創建資源節約型企業活動的倡議”。中央企業綜合能耗明顯下降,化學需氧量排放持續下降,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一批企業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加大研發投入,創新能力增強。2005-2007年,中央企業獲得國家發明獎17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項、二等獎154項。2006年和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全部由中央企業獲得。2007年,33家中央企業的49個科研發明項目獲得第十屆中國專利獎。中央企業為載人航天、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奧運工程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和“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工程成為我國自主創新、集成創新的典范。
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中央企業大力實施職工素質工程,在企業改制、政策性破產、主輔分離等工作中,較好地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許多中央企業承擔了援疆、援藏和定點幫扶老少邊窮地區的任務。在社會遭遇重大自然災害和危機時,中央企業更是發揮了骨干和中堅作用,特別是在今年的抗震救災中,中央企業全力以赴搶救被困群眾,全力以赴保通訊、保供電、保交通、保供應,共向地震災區捐款捐物59.53億元,其中職工個人捐款13.37億元。
中央企業圍繞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特別是國務院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發布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工作已經邁出了積極的步伐,積累了初步的經驗。
一是建立工作體系,落實工作責任。大部分中央企業明確社會責任工作的歸口管理部門,建立完善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組織管理體系。比如,中遠集團建立了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國家電網公司成立了社會責任工作委員會,中國移動公司成立了企業社會責任指導委員會,等等。
二是結合企業實際,融入生產經營。國家電網公司從企業使命、發展戰略、日常運營和體制機制上落實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中化集團通過戰略管理流程細化來實現社會責任工作與企業經營發展的有機融合,中遠集團把企業社會責任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融入企業管理,中國五礦集團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戰略、投資、人力資源等各個管理體系,神華集團建立了統一的供應商管理體系來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承擔社會責任。
三是編制發布報告,加強溝通交流。今年,神華集團、南方電網等公司相繼發布本企業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中國華能等電力企業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突出了清潔電力、節能減排等內容。長江三峽總公司連續兩年發布了環境保護報告,有針對性地回答了社會上對于環境影響的疑問。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20家中央企業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
四是加強國際交流,擴大國際影響。中遠集團2005年度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于2007年1月被評為聯合國全球契約的典范,這是中國企業也是世界航運企業首次入選典范榜。國家電網公司參加了國際標準化組織關于社會責任標準制訂工作,積極爭取國際社會責任標準制訂的話語權。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在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布國別報告,向國際投資者、東道國政府和當地社區等利益相關方公布中國石油在國際化經營中的社會責任戰略、規劃、措施與貢獻。
三、把握好企業社會責任工作中的幾個問題
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責任問題,對于推進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實踐中,關鍵是要“把握一個核心,處理兩個關系,堅持三個原則”。
把握一個核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核心是“可持續發展”。對于企業來說,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努力提高持續盈利能力,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績效目標;就是要持續加大研究開發投資,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就是要始終對環境資源承擔責任,努力實現可持續的環境目標;就是要始終承擔對社會的責任,努力保持消費者、員工和社區對企業的持續信任。
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要處理好立足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關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既要深入研究有關國際標準和規則,更要立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國情,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責任標準。二是要處理好剛性約束與自愿原則的關系。依法經營、誠實守信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具有剛性約束;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是企業自愿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非強制性的行為。中央企業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剛性要求,同時,要力所能及地主動承擔對社會的其他義務。
堅持三個原則。一要堅持履行社會責任與促進企業改革發展相結合原則。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還有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沒有解決。我們絕不能因為提倡履行社會責任,而停止、延誤分離企業辦社會的改革。二要堅持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實際相適應原則。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選擇與自己的業務、能力相關相融的社會問題來解決,切實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工作落到實處。三要堅持履行社會責任與創建和諧企業相統一原則。要特別重視抓好安全生產和保護好職工權益這兩個問題;同時,還要處理好企業各種形式的臨時工、農民工問題,建設和諧穩定的勞資關系,實現企業與職工、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四、全面提升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和水平
中央企業要努力做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表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表率,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企業的表率,成為國民經濟的棟梁和全社會企業的榜樣。當前,要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創新企業價值理念。牢固樹立現代經營理念,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創造企業和社會共享價值的長期行為,按照社會責任理念重塑企業的使命和愿景,形成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經營業務和文化特色的社會責任觀。開展社會責任全員培訓,把社會責任理念轉化為每一位員工的信念、素質和行動,轉化為企業先進文化。
二是建立健全社會責任工作制度。明確社會責任工作歸口管理部門,把社會責任工作融入企業治理結構、發展戰略、經營管理、企業文化建設中。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數據支持系統,制定切合企業實際的履行社會責任的目標、方向和重點,以及相關的工作流程和標準,建立和完善各項社會責任管理制度。
三是加強與社會和利益相關方的溝通交流。建立和完善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定期公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規劃和進展,回應利益相關方的關切,持續改進社會責任工作。要建立社會責任對話機制,適時組織開展與利益相關方的對話,促進企業與各利益相關方相互信任和理解。
四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向國際國內履行社會責任的先進企業看齊,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自身工作。積極參與國際社會責任標準的制訂,努力爭取國際社會責任標準制訂的話語權。“走出去”的企業要模范遵守投資所在國法律法規,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經營的和諧環境。
五是加強黨組織對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領導。企業黨組織要廣泛動員和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樹立責任意識,把履行社會責任工作切實融入各項工作之中。支持工會、共青團、婦女組織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發揮積極作用,努力營造有利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氛圍。
(原載《求是》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