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但近幾年制約其發展的瓶頸逐步顯現出來。本文介紹了民營企業的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民營企業 問題 對策
一、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現狀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經濟成就與民營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全國已有3200多萬戶個體私營企業,民營企業的年產值增長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民營企業從業的員工大概有1.5億人,為城鄉提供了70%的新增就業。但是,在民營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二、中國民營企業存在的問題
1.管理水平落后。首先,民營企業的管理大部分是家族制形式,部分家族人員凌駕于企業制度之上,使得企業不能按制度運作也就在所難免。其次,民營企業依靠個人經驗管理企業,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這種方法已很難適應市場的需要。第三,民營企業管理人才缺乏,高新技術水平的人才很難落戶民營企業,使得企業管理水平相對落后。
2.融資困難。民營經濟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但是由于只能獲得銀行30%的貸款支持,所以融資難已成為制約民營企業迅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融資難。民營企業難以涉足主要為國有大中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資本市場;同時,適合中小企業要求的其他直接融資方式,如投資基金、場外交易市場等尚未建立或發育嚴重不良,導致直接融資舉步維艱。二是間接融資難。民營中小企業向銀行的貸款需求往往難以滿足,這與我國民營中小型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我國金融機構融資機制和社會宏觀經濟環境有著緊密的。
3.產業結構問題。從行業分布來看,民營企業真正具有競爭力的行業主要是那些技術含量不高、競爭性強、勞動密集型為主的行業,主要以紡織、服裝鞋帽和機械設備、電子等傳統制造業以及商業、房地產、建筑等傳統服務業較多,重工業、裝備制造業、新型服務業等行業,民營企業較少。由于產業結構趨同,形成同類企業對原料、資源、市場的過度競爭,使利潤率下降。
4.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問題。迄今為止,商務成本己經成為影響民營企業競爭力提升的一個非常突出的因素。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由于民營企業擁有較低的商務成本和較多社會成本的基礎,盡管其勞動力成本高于中西部地區,但總成本并不高,從而表現出明顯的成本競爭優勢。中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的要素價格雖然較低,但由于其商務成本高,缺乏社會資本的支撐,其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往往低于東部。
研究發現,外部制度和政策環境較好的地區,民營的競爭力也必然較高。近些年,政府加大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力度,但由于人們在認識上存在的各種偏見根深蒂固,因此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還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扶持。
三、進一步發展民營企業的對策
1.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首先,打破家族式管理制度、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制度管人,按照現代企業制度來運作企業,制度建立后,任何人都無權超越制度的約定。其次,是注重人才的培養,建立人才培養機制。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僅在于能夠吸引人才,穩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于不斷創造人才。為此,民營企業要把人才的培訓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完備的教育培訓體系,實現教育培訓的制度化。再次,是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良好的經營決策機制,形成“討論型管理”模式,逐步吸收骨干員工入股和引入外部戰略合作投資伙伴,使董事會中有不同的聲音。
2.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改善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首先,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解決民營企業的貸款困難問題。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應該制定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同等的貸款發放標準;另一方面,應建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其次,應改善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建立中小企業基金或民營企業發展基金;改變單純依靠政府出資設立擔保機構的做法,組建多種形式的民營企業貸款擔保機構;進一步解除民營企業上市的制度約束,鼓勵民營企業直接融資。
3.政府加強對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引導。首先,政府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政府應放松規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競爭行業。另外,政府還應通過國債、財政貼息、稅收等政策措施,鼓勵民營企業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促使廣大民營企業由粗放經營模式向集約經營模式轉化。其次,扶持重點產業發展,培育產業集群,調整工業產業結構。引導民營企業盡快實現產業結構的創新,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再次,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進入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還可以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
4.調整政策,努力營造良好的政策氛圍。一是創建公平競爭的民營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政府應該積極拓寬民營經濟發展領域,鼓勵有實力、有能力的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打破行業壟斷,為民營經濟提供更大發展空間。二是創造寬松的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民營企業應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合理有效的內部約束和激勵機制。政府應在宏觀上積極引導企業,充當好民營經濟發展的堅強后盾,努力營造寬松的體制環境。三是要建立健全法律保護體系。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切實清除限制民營企業發展的條款,清除體制性障礙。要保證程序公正、保護民營企業權益不受侵犯,做到有法必依。
參考文獻:
[1]林茂臣:芻談民營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及其創新[J].甘肅農業,2005(1)
[2]厲斌: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選擇[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1)
[3]辜勝阻等: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戰略轉型[J].宏觀經濟研究,2006(1)
[4]張帆:對我國民營融資問題的思考.經濟經緯,2006(2)
[5]朱明:加快轉變民營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