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放】
題目:其實很快樂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2008年山東省淄博市中考作文)
【失誤原文】
奉獻其實很快樂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奉獻其實很快樂。
街頭,有一個20多歲但身高不足1米的年輕人,他跪在地上乞討,足足一天時間,所獲無幾,正當他要絕望時,一位富人走到他身邊,看他衣著破舊,赤裸著腳,于是上前給了他一張百元大鈔。令人驚奇的不是他的意外“收獲”,他慢慢站起來,一瘸一拐地朝離他30多米遠的一個捐款箱走去,慢慢地將手中的錢放進了捐款箱中。這里,200多名網友正在為一名身患絕癥的小女孩募捐。
事情發生后,人們特意走過去問那個年輕人,問他為什么將苦苦討來的錢捐給別人。他說:“這點事不算什么,其實她比我更可憐,所以我把別人給我的錢給了她。在此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奉獻的快樂。”
是的,在幫助別人,奉獻愛心的同時,我們也會很快樂!
朔風凜冽,雪花呼呼地飄著。一位小姑娘在大街上分發傳單,人們早已厭倦了這類可信度極低的廣告單,加上天氣寒冷,人們對這類廣告單大多搖頭表示不要。小女孩的手一次次地伸出去,卻又一次次尷尬地縮回來,而小女孩只有把所有的廣告單都發出去,才會得到10塊錢的報酬。
當她正要絕望的時候,向她駛來了一輛轎車,從車上下來的是一位名氣極大的人,他走到小女孩身邊,接過一張廣告單看了看,接著又從小女孩手中接過一沓廣告單,沿街發了起來,因為他的名氣大,所以人們都來拿廣告單。不一會兒,廣告單全部都發完了,小女孩非常感謝那個人。
不久,這件事傳入了記者的耳中,各大記者都來采訪,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說:“我只不過想要嘗試一下發廣告單的滋味。這樣既可以滿足我的心愿,又可以奉獻一下我的愛心,這難道不快樂嗎?”
是的,每個人都可以奉獻自己的愛心,即使是微不足道的,都會讓接受的人感到溫暖,讓自己感到快樂。
【失誤探究】
此文內容符合題意,選用的兩個典型事例,也能夠表現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可以得到快樂的主旨。但因文章缺少點睛之筆,而只是簡單羅列了兩個事例,導致想要表達的中心說得不夠清晰。另外,此文語言不夠精煉,個別地方用詞不當,一些句與句之間銜接得不夠自然,也使文章失色不少。
修改此文,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是材料的運用應力求簡潔生動,分析材料應有畫龍點睛之筆,以突出文章中心。結尾應照應前文,作適當升華。
二是語言應準確流暢,增強感染力,突出“奉獻的快樂”這一主題。運用精煉的語言將上下文自然地銜接起來,使文章渾然一體。可適當引用名言警句等,提升文采。
【升格作文】
奉獻其實很快樂
“最好的滿足就是給別人以滿足”,法國的拉布呂耶爾如是說。奉獻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品格和精神,它不動聲色地滋潤著整個世界,給生命帶來快樂。
這是一個發生在街頭的關于“快樂”的故事。寒冬臘月,冰凍三尺,一個20多歲卻身高不足1米的殘疾人,跪在地上乞討,足足一整天,他所獲無幾。正當他要放棄時,一個富人走到他身邊,給了他一張百元大鈔。但令人驚奇的卻并非他的意外“收獲”,他拿起錢竟慢慢地站起身,一瘸一拐地朝離他30多米遠的一個捐款箱走去,那里,200多名網友正在為一位身患絕癥的小女孩募捐。殘疾人毫不猶豫地將手中的錢放進了捐款箱。冬日的陽光照在他的臉上,那一刻,他的笑臉是街頭最美麗的風景。
人們問他為什么將苦苦討來的錢捐給別人。他說:“她比我更需要幫助。我把別人給我的錢給了她,我感到很快樂,這就足夠了。”
多么美麗的心靈!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奉獻的同時,你照亮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生命需要奉獻!
朔風凜冽,雪花呼呼地飄著。一個小姑娘在大街上分發傳單,人們早已厭倦了這類可信度極低的廣告,小女孩的手一次次地伸出去,又一次次尷尬地縮回來。然而,她只有把所有的廣告單都發出去,才能得到10塊錢的報酬。
當她正要放棄時,駛來了一輛轎車,車上下來的是一位名人,他走到小女孩身邊,接過廣告單看了看,接著拿過一大沓,沿街發了起來。不一會兒,廣告單就全部發完了。
一位記者記錄下了這件事。事后,記者問這位名人為什么要這么做,他說:“舉手之勞嘛,幫助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這是件令人快樂的事。”
在奉獻中收獲真誠,在奉獻中體味快樂,在奉獻中完善生命。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將自己的一生奉獻于阿里……只要有所奉獻,不管是長久的默默無聞的奉獻,還是在短暫的瞬間發出燦爛的光芒,這樣的生命都是永恒的。
裴多菲說:“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生命是有限的,我們無法無限延長它,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奉獻,生命的價值不在于生命本身,而在于奉獻。選擇陽光,高山會擁有綠色;選擇奉獻,我們將擁有快樂的生命!
[升格啟示]
升格后的作文與原文相比,主旨更加明確、深刻了。開篇即引用名言,點明題意;接著通過兩個事例,敘議結合,然后借用排比,概述奉獻的快樂,畫龍點睛;結尾再次引用名言點題,與開篇呼應,自然作結。如此一詠三嘆,反復點題,有力地彰顯了主旨,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同時,升格文的語言也更流暢、生動、練達,更富有文采了,銜接、過渡也比較自然,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薦評教師/王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