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倔老頭
我老爸是個對許多事情都愛產生不滿情緒的人,比如晚上看電視,新聞里說到節儉的問題,他就會氣憤地說到小區里的孩子,離學校也就幾百米,卻要讓家長開車接送,然后說到自己當年如何節儉,這樣的敗家子將來怎么可能把國家建設好。然后一定要問我是不是也這樣認為,我實在不愿撒謊,只好跟他理論。結果老爸更加氣憤起來,氣教育部門不管,氣家長嬌慣縱容子女……咬牙切齒的樣子,仿佛天馬上要塌下來。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十幾年了,我也勸自己別跟老爸一般見識,畢竟他年紀大了。可事到臨頭,我總管不住自己,往往會隨著老爸的情緒激動起來。
我自己也是三十多歲的人,眼看著老爸年齡越來越大,脾氣一天天古怪,我曾經想過遠遠離開他,不再讓自己受他的折磨。可是,不行,身為女兒我做不到。
有時想想,每個人看待生活都有自己的角度,年紀大的人在他的生活經歷中形成了他的道理,很難用好壞對錯來評判。老人的生活圈子窄了,有什么想法也只有對女兒說,對親近的人說,這很正常。現在看著老父親,見一次少一次,就是聽他說說,又能怎樣呢?如果等老父親故去了,我就是想聽他說,也聽不到了。
(南京 方 圓)
將速度放慢點
第一次見面,我對他的印象還可以,不算非常滿意,但也不至于OUT,就是可以相處看看的那種。他在分開后發了一個短信給我,說了些表示好感的話。
第二天接到他媽媽的電話,表示他兒子對我十分滿意,他媽媽說:只要我愿意,就去登記。在這短短的一個月中,他媽媽的電話就像一條紅線貫穿始終,而電話的內容從第一次見面后就已經固定:大家滿意了,可以登記、結婚了,裝修房子呀、訂酒店呀、蜜月呀,生娃啦,娃娃我可以帶呀。每次電話都是一個小時,打到我要一邊充電一邊接聽。
我自然理解大齡男青年媽媽的心情,但是也有自己處理感情的原則,我和大齡男的感情遠遠不到可以談婚論嫁的地步。之后,大齡男約我和他的幾個好朋友吃飯,朋友看到我的時候的那種感覺,好像是:哎,我們的老大難終于得救了!是啊,他得救了,可是我呢?
愛情這鍋營養湯有時候是要慢慢煲的。如果他媽媽和她一家人將速度放慢一點,將求愛的姿態變優雅一點,我們的感情發展會順利得多吧。
(青島 吳 英)
我不要相敬如賓的生活
我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北京闖出了一方天地。4年來,我先后把孩子、母親和哥哥一家都遷來北京。可是卻一直無法和分居的丈夫團聚。
從我到北京開始,我和丈夫就開始討論如何團聚的問題。但4年過去了,一直沒有結果。我在事業上是女強人,但面對他就挺猶豫的。如果讓他來北京,他就得放下家鄉的事業;如果我回去,那我這4年的奮斗也白費了,心里會有不甘。當然還有個可能,就是我們分手。但是,我們感情一直很好。況且,孩子也大了,沒法分開。
表面上看起來,我們倆人相敬如賓,不論遇到什么問題都在為對方著想,都會說:你看著辦吧,你自己決定。實際上,我卻感到深深的不安。總覺得我們的夫妻關系里缺了些什么,總覺得我在他生命中可有可無。
也許,我們關系和睦,但內心的距離卻很遠。我甚至無法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告訴他。不管怎樣,我很在乎這段婚姻,也很在乎我們之間的感情。
今年元旦,他會到北京來看兒子和我。我一定要和他談談,告訴他,我和兒子非常希望和他生活在一起。我要打破這幾年的僵局,不再要這種相敬如賓的生活。
(北京 舒 云)
寶寶出生后
成為新媽媽之前,我從未想到生養一個小生命是一項如此艱辛和龐大的工程。因此,當寶寶來臨是,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在寶寶出生后剛從醫院回家的幾天,家庭氛圍異常和諧,老公樂呵呵地為女兒洗澡、換尿布,同時也很注意照顧產后虛弱的我。這一切讓我感到很溫暖,慶幸自己嫁了個好老公。
然而好景不長,當初為人父的新鮮感逐漸消退后,照顧寶寶所需付出的勞動卻有增無減。老公“為寶寶服務”的熱情越來越淡,把家務全部甩給了我媽媽,把媽媽從“辦公室一族”變成了“洗衣做飯的老媽子”。我慢慢體會了當媽的不易,希望年富力強的老公多承擔一些,但他對很多活壓根兒就視而不見。起初,我跟他談,甚至跟他吵,可沒什么效果。找個保姆,家里又住不下。當我的身體日漸恢復后,開始盡可能地忙這忙那,家里又恢復了平靜,但我心里對老公非常失望:這就是我們的美好生活嗎?這就是我和老公的親密感情嗎?
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間,兒子已經一歲了,不記得我們是怎樣磕磕絆絆地走過來的,總之,有快樂也有悲傷。好在我們總算挺過來了。
(昆明 小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