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作海外商賬,嚴格的說是指出口企業在海外的貨款因為買家拖延付款、破產等各種因素導致無法追回的資金。據國家商務部研究院的保守估算,中國企業被拖欠的海外商賬早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并且每年以150億美元左右的速度增加,而今年,次貸危機的發源地美國成為了海外商賬的輸出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是為中國企業海外追債專業機構,它們正在滿負荷工作。
形成的原因
“美國次級債的影響,導致資金鏈條出現斷裂,才出現今天這樣的局面。”負責代理中國企業的美國Malhar律師直言。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理賠追償二處的程家敏正在和美國的律師Malhar通過電話,討論債務追討的問題。這位Malhar律師正在負責追討美國一家機電企業拖欠我國浙江企業的欠款,在電話里,Malhar律師告訴程家敏,盡管欠的債務數量不是很大,但目前美國這家欠債的機電企業經營情況不容樂觀。

程家敏所在的追償二處主要負責美洲的欠款,也就是北美和南美的業務,美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進入今年的一季度,他明顯感覺到了來自美國企業欠債數量上的變化。
程家敏向記者介紹到:“我們做過一個統計,就是今年同期1月—4月,我們總體來和去年的同期來比的話,案件的金額總體是翻了一倍,就單個案件而言,比如說以前我們把百萬以上叫做大案,那么,今年百萬以上案件的這個總額個數比以往來說是翻了三倍。”據統計,每個人平均下來應該接手的案子在100個左右。
美國的次級債危機盡管沒有直接和中國企業發生關系,但美國企業資金鏈由此發生的如此大的變化,讓遠在中國的企業感受到它的威力,這其中的“危機”著實值得中國企業警惕。
哪些企業是重災區
“第一個是紡織品行業,第二個是和美國房地產行業相關的,比如說中國的建材行業,以及和家裝有關的,比如說出口的是房間里的裝飾的物品,會受到更大的影響。”程家敏解釋道。
次貸危機雖然發生在美國,但遠在大洋這邊的中國出口企業也感到了唇亡齒寒,不僅海外欠款大幅增加,還有大量債權會隨著美國企業破產倒閉化為烏有,近期美國破產法院公布的多起家具、五金機械類破產案中,大部分債權人都是中國企業和供貨商,美國企業可以通過一紙破產令,一走了之,昔日給他們供貨的中國企業又能得到些什么?記者到出口企業比較集中的浙江去看看。
記者在浙江的金華、嘉興等多個地區進行了采訪,愿意接受采訪的不多,擔心曝光消息傳到外商那里,會引起更多的欠賬。經多方努力下,浙江嘉興平湖的一家箱包廠的老板,告訴了記者他的企業近期遭遇的欠債事件。
施軍民,平湖市明達箱包有限公司董事長,從2006年的5月份開始通過臺灣的一家公司,將箱包出口到美國,開始的階段合作還算順利,可是到了2007年7月份,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美國的公司不能按時付錢,也不能一次付清,但中國企業并沒有停工,因此,慢慢累上去,累上去欠款越來越多,盡管欠賬越來越多,但當時的施軍民還是對美國的客戶抱著一線僥幸。
就這樣,到了2007年的年底,美國方面的信息終于明朗,次級債的風暴從金融系統開始暴露,世界各國的金融機構在這個問題上都縮緊了銀根,美國國內的資金流轉情況讓很多美國企業的資金狀況變得很緊張,12月底,美國的客戶正式宣布破產,承諾給施軍民的貨款,也由此成了一紙空文。
施軍民告訴記者,按去年年底來到現在,1500多萬沒有拿到。那么1500多萬的直接損失,對于施軍民來說又是一個怎么樣的概念?“我一直到目前為止經營企業6年,將近4年白做。”
截止到目前,僅平湖市的箱包企業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000多萬元。
“床上用品的生產企業,也是貨款被拖欠的主要行業之一”,浙江金華市的經濟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講到。
鄭天齊,金華美絲柯紡織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企業以生產床上用品和簇絨地毯為主,產品主要是針對美國市場的,多年來一直與美國客戶保持著順暢的合作關系,但鄭天齊感覺,從2007年的第四季度以后,美方公司支付貨款開始越來越吃力。
到了今年一月份,美國的客戶直接宣布了破產,鄭天齊的工廠由此損失了十幾萬美元,原來美國公司在資金上的壓力,一夜之間全壓到了中國企業的身上。鄭齊天說,這是最難一個階段。
不僅是傳統的紡織企業,不少機械加工企業這次也卷入了國際欠債的風波中,浙江今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葛炳灶經營的是一家是生產汽車摩托車輪轂的企業,從2007年10月以后,他就接連遇到了兩起外商拖欠資金的問題,企業購置生產原料鋁的資金,立刻面臨著巨大壓力。為了滿足企業正常的生產,葛炳灶現在每天需要500多萬的現金支撐整個企業的運行,但現在外商拖欠貨款的行為并沒有停止,企業的流動資金越來越艱難,加之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在近期狂增了40%左右,無奈之下,放棄美國市場對于企業來說,只是一個遲早的事情。
來自美國市場上的欠賬,在一定程度上讓中國部分出口加工型企業縮減了生產量,而與此同時,很多美國企業也縮減了到中國企業訂貨的定單。
一些外貿出口公司告訴記者,過去對中東、非洲、東歐等地的貿易相對來說,容易出現海外欠賬,但今年以來美國發生的欠賬在急劇上升,與此同時,浙江一些地方對美國的出口開始大幅下降,今年前3月,義烏市對美國自營出口首次出現了負增長,同比下降4.07%,中國義烏小商品景氣指數也下跌到1060.82點,逼近1000點的基數,創下兩年來最大跌幅。次貸危機緣何會有這么大殺傷力
對于來自國際社會的欠賬風波,很多中國的出口企業目前都在收集情報,分析原因,很多企業家認為,美國次級債的影響,遠遠不會只影響到金融系統,更重要的是,是對未來世界經濟的一次傷害。
浙江今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葛炳灶告訴記者,美國經濟不景氣,導致人們的收入水平的降低,消費者購買力的降低,直接導致了美國一些經銷商資金的呆滯,這個壓力是通過幾個月之后,才傳導到中國制造企業身上的。
一直在幫著企業追討國際欠債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也得出了同樣的分析結果,在保險公司看來,美國次級債帶來的影響,關鍵是引發了經濟社會對于資金信心的危機。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周紀安:“其實次貸在整個美國的金融市場還是一個小的比例,但是因為各家銀行金融機構都感覺到有些惶恐,所以收緊這個對企業的信貸支持。”
各國金融機構在資金上的收緊措施,直接導致了部分高度依賴銀行資金運轉的外貿企業,在資金流動上困難,最終,在周轉不動之后,很多美國企業直接宣布企業倒閉,把企業負擔甩給了下游的制造企業,而接下這最后一棒的,則是剛才看到的那些步步為艱的中國制造企業。
周紀安認為:“有的是主動地告訴中國的供應商,說到期的貨款付不了,有的是招呼也不打自己就宣布進入破產保護,把我們的供應商全部晾在一邊,所以這個對我們傳統產品的出口打擊是很大的。”
可以預見,這種國際欠債的情況大量發生,很重要的是在未來加劇我國出口企業的隱性損失。
“這在國際貿易中,是一種很不道德的行為,中國企業現在的真實狀況,是在一定程度上替美國承受次級貸風波造成的損失,說白了,這就是一種轉嫁危機的辦法。”對于這次國內企業碰到的國際欠債問題周紀安表示憤懣。
如何面對和解決
大量拖欠國際貨款也是美國企業在次貸危機下轉嫁損失的一種辦法,不論美國企業的這種選擇是不是惡意的,它都在提醒我們,次貸危機引發的市場風險正在一步步向中國企業逼近,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出口商在面對海外壞賬的時候,選擇了通過專業機構,利用法律手段到海外追賬。
金華今飛集團今年遇到了美國客戶拖欠貨款的問題,可是他們之前所有的出口貿易都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有合作,企業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的保障。
公司董事長葛炳灶表示:“到期這些還款就是由信保公司按照90%先付給企業。”而與此同時,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不斷的與外商溝通,簽訂了一份雙方都能夠接受的還款計劃。
前不久意大利一家客戶宣布破產,涉及到金華飛集團20萬美元的貨款,葛炳灶得到了18萬美元的賠付,這也讓葛炳灶更加體會到了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合作的益處,這對于葛炳灶來說無疑將損失降到了最低,而在這之前,他付的保費又是多少?
公司董事長葛炳灶介紹到:“我們交的保費就是千分之八左右,因為歐洲比較低一點,那么我們是20幾萬美元這個貨值,20幾萬美元的話你保費應該是在一千多,就兩千多美元吧。”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與葛炳灶有著類似經歷的企業家還有很多,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記者了解到了這樣的一組數據。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楊憶:“報案的數,個數今年我們是122個,就是一季度報案的個數是122個,是去年同期的2.5倍。”
楊憶所說的報案指的是由于外方買家的破產,拖欠,或者說對應收的貨物的拒收所造成的可能損失的個案,而這組數據也只能反映出浙江出口情況的冰山一角。
“實際上就我們浙江而言,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這個金額只占整個的大概6%,那么也就是說還有94%的出口企業實際上它所遭受的損失我們還不知道。”楊憶講到。
那么,全國的情況又是如何?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周紀安講到:“1-4月份我們報損1.7億美元,比去年的1—4月份增長了123%。”在一直在幫著企業追討國際欠債的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通過看來,美國次級債帶來的影響,關鍵是引發了經濟社會對于資金信心的危機,對于這次國內企業碰到的國際欠債問題,周紀安表示,這在國際貿易中,是一種很不道德的行為,中國企業現在的真實狀況,是在一定程度上替美國承受次級貸風波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