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大米”之爭惟獨少了一種聲音
近日,北京德潤生貿易有限公司將“學術打假人”方舟子告上法庭,認為他對該公司出品的“天價大米”的質疑是誹謗,提起訴訟索賠20萬元。北京市西城法院受理了此案。事實上,自去年12月德潤生“天價大米”上市以來,質疑和爭論就從沒停止。今年2月,上海打假名人王海東向當地工商部門投訴德潤生“天價大米”,認為其涉嫌虛假宣傳,令其一度下架。之后,王海東以虛假廣告為由,將德潤生公司和銷售“天價大米”的企業告上了法院。
“天價大米”之爭引發兩起訴訟,似乎離真相的到來愈來愈近。可在近半年的論戰中,惟獨少了一種聲音——相關職能部門的聲音。
德潤生公司對德潤生米的介紹稱:“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表明:每公斤CEB營養米富含強抗氧化因子SOD……每天食用二兩CEB營養米,相當于一次口服4000粒維生素E丸!”而方舟子質疑,他在生物醫學英文專業文獻數據庫Medline中檢索,并沒有找到“CEB”這一名詞。
到底誰的說法正確?其實,在質疑和爭論之初,只要相關職能部門授權一家機構對“天價大米”進行檢測,就可得到權威、公正的結果。
“天價大米”之爭缺少了這種權威聲音,是對公眾利益的一種漠視。“天價大米”之爭已是一起消費領域的公共事件,僵持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之中,這時,如果職能部門還持續失語,讓消費者何去何從?
查查低價房背后是否有貓膩
日前,上海寸土寸金的徐家匯,名為“帝景苑”的樓盤售罄數年后,由股東糾紛引發的舉報顯示,約400戶業主中,50余戶曾獲得一成以上的折扣,其中22名買家折扣高達3至5成。折扣買家多出自房地、規劃、工商、公安等政府部門,顯示了樓市里官商互惠的生態。
源于當前房地產領域已成腐敗重災區的現實。“樓市已成為權力尋租的溫床”,這絕非危言聳聽。大量被查辦的腐敗案件顯示,在房地產開發各個環節的腐敗中,我們都不難看到官員們的身影。2007年,曾有媒體報道說,一位多年從事樓盤開發的房地產開發商坦言樓盤開發成本只占房價20%,開發商能夠拿到其中40%的利潤,余下超過40%的利潤全部被相關職能部門層層消化掉了。
那么,這些腐敗官員是通過什么途徑發地產橫財的?主要有三種:一是在位時利用職權及人際關系,在土地出讓、房屋銷售審批等方面為開發商牟利;離任或下海后再到這家房地產公司謀取要職,收獲先前播種的“收成”;有的干脆以親屬等名義直接獲取一定的股份。二是利用職務之便,以親屬、朋友的名義,從開發商處打折購房,轉手出售。折扣高低視權力大小而定,所謂親屬、朋友事實上就是代理人。三是替開發商“抬轎子”造勢,“忽悠”消費者,自己拿取不菲的出場費。
房地產腐敗不僅影響了政府的廉政建設,破壞了國家工作人員的整體形象,而且加大了房地產開發的成本,擾亂了房地產市場正常秩序,縱容了房地產商一些違法違規行為,成為助推房價虛高的幫兇。我們期待,在房地產行業來一場實實在在的更猛烈的反腐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