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jié)后,北京市將擴大禁煙公共場所的范圍,以實現對國際奧委會“無煙奧運”的承諾。《2007年中國控制吸煙報告》指出,我國每年死于被動吸煙的人數超過10萬,因此,北京市希望以奧運會為契機,在全市禁煙。
但據了解,除了北京市規(guī)定必須全面禁煙的公共場所之外,仍然有不少特殊的服務性公共場所無法做到全面禁煙。
位于北京三元橋的一家餐廳的經理說:“我們現在也只是根據自身情況設置吸煙區(qū)和非吸煙區(qū)。初步的打算是在非吸煙區(qū)準備一間專門的屋子,擺上煙灰缸,用排風扇排煙,但這間房只是專門吸煙用的,而不能進餐。在非吸煙區(qū),我們肯定會在墻上掛上明顯的標識,告誡賓客禁止吸煙,如需吸煙請到吸煙區(qū)。在單間進餐的賓客也應該到吸煙區(qū)去吸煙。如果在非吸煙區(qū)發(fā)現有客人吸煙,我們只能勸導,不能采取強制措施。其實,餐廳也要盈利,一下子不讓人吸煙是不可能的,只能慢慢按照規(guī)定改。”
與這家規(guī)模比較大的餐廳相比,一些中小型餐館本身就沒有能力專門開辟吸煙區(qū),一家“成都小吃”連鎖店的負責人說:“我們店里一共就10張桌子,沒地方設吸煙區(qū),另外,來我們這里吃飯的人有很多都吸煙,我們根本沒辦法,只能聽檢查部門的,勤打掃衛(wèi)生,裝換氣扇,貼標語,但如果客人吸煙的話,我們也管不了。”
北京市衛(wèi)生局局長孫賢理說:“我們對北京的4萬家餐廳做過調查,贊成禁煙的達到86%,這說明大家還是能夠意識到吸煙帶來的危害。”但目前存在的實際困難是,大部分餐廳的經營者只贊成有條件禁煙,而不贊成全面禁煙。孫賢理說,“目前的《規(guī)定》仍然只是過渡性的,我們的最終期限是2011年1月9日,屆時,要在全國范圍內大力禁煙。就是說那時候除了自己的私人空間和社會上特設的吸煙區(qū),任何公共場合都要禁煙。所以我們現在禁煙,并不完全是為奧運會,也是為市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