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陜西大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方法能否科學、客觀地分析當地旅游資源的特有價值,直接關切到區域旅游市場定位以及運作模式的成敗。為謀求陜西大旅游產業發展最佳的空間運作方式,本文借鑒國內外有效的評價方法建立較為系統的評價方法體系,探尋陜西大旅游產業空間發展的最佳結構和旅游產業最佳的組合模式。
關鍵詞:大旅游產業 評價方法 評價體系
Big Shaanxi Tour Estate Develops Level Overall Evaluation Method Studying
YUGuang-jian
(The Xia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y, manages the academy , Shanxi , Xi'an, 710061)
Abstract:Big Shaanxi tour estate develops level or not, science , proper analysing the resource touring in the locality objectively are worth , are deeply concerned with directly to area tourist market allocation an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perating a pattern to appraise method synthetically. The space being that estate develops the best seek big tours of Shaanxi operates way , the best structure and tour estat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drawn the space estimating that method builds comparatively systematic valuation method system, fishes for big xun = 2.66 meter of Shaanxi tours estate having effect at home and abroad developing are optimum constitute a pattern.
Key words:Big tour estate; Appraise method; Appraise system
陜西大旅游產業發展呈現的格局是以省會西安為中心,以文物古跡為特色的10大旅游區(西安古都旅游區、臨潼旅游區、華山旅游區、咸陽帝王陵旅游區、法門寺佛文化旅游區、太白山旅游區、延安“三黃一圣”旅游區、終南山旅游區、漢中“兩漢三國”旅游區、榆林塞上風光旅游區)和東西南北4條傳統旅游線路,“絲綢之路”、西安古都文化游、“三國”游、黃土風情游和黃河精選游等5條專項旅游線路,旅游活動項目不斷豐富,基本完成了由點向線的發展,并顯現自助化、多樣化和追求高品味產品的需求特征。為了使旅游產業效益最大化和負面效應最小化,最佳的方式就是建構陜西大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方法體系。
一、旅游流的ADod指標分析方法
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空間距離對旅游流的旅游心理流動和行為的正向流動影響概率最大,它直接涉及到游客的不方便程度、心理承受程度、旅游目的地價值接收程度、貨幣成本和介入成本。因此,需要用ADod指標分析方法對陜西省旅游流進行統計分析,它直接關切到陜西大旅游產業運作能力水平的“入口”。用ADod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ADod是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市場平均距離,T為旅游目的地游客總量,xi為中第i個客源地的游客數量,n為客源地總數,di為第i個客源地到目的地距離。ADod值越大,說明客源地的吸引力強化,客流分布區域的流量倍增;ADod值越小,說明客源地的吸引力弱化,客流分布區域的流量減弱。這種分析方法雖遇個別年份數據異常會導致數據的異常。但如果西安對國內所有的市場吸引力均等,且客源地影響客流流動的經濟等因素都均衡,用客源地的客流份額作權重,便可推導出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市場平均距離。
二、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定量評價方法——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作為定量化的一種系統分析技術可將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通過劃分出相互聯系的有序層次。使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問題條理化并做出客觀現實的判斷。由于對每一層次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給予定量表示,并利用數學方法確定其權重,便可通過排列結果,得出有效結論。其空間排列的程序是:首先理清因素分解和確定層次結構。明確主要影響因素和主要內容,再將因素分組,按其內在結構關系排列為若干層次和方面,建立起合理的評價層次結構模型。其次選擇評價指標。構造判斷矩陣。對層次結構中的每一因素,要選擇恰當的評價指標或參數。再次確定權重,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判斷矩陣,通過分析和計算,得出各層次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確定權重。最終數據結果處理。
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定量評價方法選擇要項有①旅游資源價值——包括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②旅游區位條件——包括位置、通達性和景觀地域組合;③開發條件——包括旅游容量、投資條件和施工條件等。根據以上選擇要項,將各種影響因素進行歸類和分層劃分,確定出各因素間的不同層次和不同組織水平關系。依據這種關系,將陜西旅游資源評價因素歸并為四個層次一目標層、綜合層、項目層、因子層,不同層次間的因素便構成陜西旅游資源的評價模型。
三、陜西大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定性和動態指標體系
時下陜西省政府明確提出要“以旅游產業為重點,加速旅游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轉化。”因此打造陜西大旅游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凝聚陜西大旅游產業的價值鏈就應從定性和定量角度規制旅游競爭力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由于對區域旅游競爭力的評價不僅要反映旅游競爭力的市場狀況,即區域旅游競爭業績狀況,還應該體現出旅游業長期保持與發展市場鋒芒的能力,即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還要兼顧區域環境對旅游競爭力的影響、內部支撐外部卓越的能力。測度與評價區域旅游競爭力等要素。因此首先從三個大層面構建區域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即區域旅游競爭業績、區域旅游環境競爭力和區域旅游競爭潛力。其次構建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核心要素。在層次上其分布為:①區域旅游競爭業績:主要有旅游綜合經濟實力、旅游產業競爭力、旅游市場競爭力及旅游外匯收入、旅游企業單位數等16個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旅游局公布的具體指標數據進行評價②區域旅游環境競爭力。應包括區域的基礎服務設施和旅游公共設施等硬環境和區域經濟環境、自然環境、技術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等軟環境兩部分。環境競爭力是經濟實體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協調程度。協調程度越高,競爭力越強,反之越低。協調程度是基于一定范圍內綜合比較中體現出來的相對優勢,而這種優勢有助于該地區旅游產業比其他區域競爭對手產出更多的財富(旅游收入和乘數效應)。③區域旅游競爭潛力。主要測度一地區旅游競爭過程的后續能力。其主要測度指標有:旅游資源質量和潛力、高質量旅游人力資源、客源產生能力、市場營銷能力、旅游經濟增長速度和創新能力等。旅游競爭潛力反映的是旅游業未來發展的后續能力。
四、區域旅游開發評價的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的優點是根據評價指標中存在著相關性的特點,利用較少的指標來代替原來較多的指標,并使這些指標盡可能反映原來指標中的信息,從而解決了指標重疊的問題,也簡化了指標體系中的指標結構。主成份分析法中,各綜合因子的權重是根據綜合因子的貢獻率的大小確定的,避免評價方法中人為確定權數的缺陷,使得綜合評價結果唯一。主成分分析法包括資源特征評價、開發條件評價、區位條件評價和市場評價要項,具體是①資源自身評價。形態表現為:成因演化、價值、容量、節律、影響程度等。其中:容量評價包括旅游資源容量、生態環境容量;節律是指旅游活動隨時間變化的現象,這一指標表明了旅游資源利用率的高低。至于基本類型個體間相互關系(結構)評價:包括評價旅游資源的類型數量豐度、個體數量豐度、類型組合、空間組合、功能結構、等級序位、級別構成等情況。但還不能忽視區域旅游資源總體特征評價。包括區域資源數量、資源豐度、資源級別構成、類型及組合情況、總體分布特征、功能特征、聚集特征的評價等系統要素。②區域開發條件評價:對區域的投資能力、融資能力、旅游設施、基礎設施、用地條件、地方社會經濟狀況及對旅游業的支持程度進行評價。③區位條件評價:包括可進入性、旅游地位置、與其他旅游地的關系三項指標。其中旅游地所在位置決定了旅游資源開發的微觀環境;與其他旅游地的關系則主要指其競爭格局。④市場評價:包括與客源地的聯系緊密程度、客源市場狀況、旅游地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影響旅游者購買決策的因素等方面的評價。
主成分分析方法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計算過程比較繁瑣,需要的樣本數是根據樣本指標來進行綜合評價的,評價的結果跟樣本的規模有直接的關系。主成分分析法假設指標之間的關系都為線性關系。若指標之間的關系并非為線性關系,直接導致評價結果的偏差。
五、陜西大旅游產業一體化價值評價指標
依據陜西大旅游產業空間發展結構一體化影響程度的不同,將構成大旅游產業區域成長的價值鏈的因素分為三個層次,即環境界面、基礎界面和核心界面。①環境界面。它包括整體經濟水平、科教發展水平、社會發展水平、生態環境水平和區域安全水平,整體經濟水平包括人均GDP、人均消費支出、恩格爾系數和產業高級化指數等,科教發展水平包括教育規模指數、教育成就指數、科技資源指數和科技產出指數等,社會發展水平包括城市化指數、信息化水平、對外開放程度等,生態環境水平包括區域環境水平、區域生態水平、區域抗逆水平等,區域安全水平包括社會公平指數、社會安全指數和社會保障指數等。宏觀環境因素雖然有些直接對旅游產業造成影響,優異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旅游區域旅游吸引力的組成部分;社會安定程度直接影響旅游區域在客源市場中的形象。但較多的是間接對旅游業形成影響,技術環境因素如滲透到旅游產業的各個因素中去,對旅游產業的價值創造過程起放大作用。②基礎界面。它包括旅游企業經營水平、旅游設施水平、旅游管理與服務、旅游科教指數和旅游宣傳與促銷等。其中,旅游企業經營水平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資本積累率和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旅游設施水平包括星級賓館數、旅客周轉量、客房入住率和城市公交車數量;旅游管理與服務包括政府管理效率、居民配合效率和旅游服務水平等;旅游科教指數包括旅游高校規模、旅游人才規模和旅游人才水平;旅游宣傳與促銷包括旅游廣告支出、宣傳手段多樣化指數和旅游促銷回報率等。③核心界面。它包括客源市場狀況、旅游收入水平、旅游區位指數、旅游資源狀況、旅游投入與形象等。其中,客源市場狀況包括國際客源市場、國內旅游市場、市場多樣化指數,旅游收入水平包括國際旅游收入、國內旅游收入、人均花費水平,旅游區位指數包括經濟吸引力、交通可達性、發展潛勢度,旅游資源狀況包括資源豐度及其組合狀況,旅游投入與形象包括旅游資金投入、旅游商品開發和旅游形象指數。上述因素是區域旅游產業所獨有。比如獨特的旅游資源、優越的區位條件等,都構成一區域旅游產業的比較優勢。
總之,在陜西省大旅游發展的模式下,通過建構大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方法體系可使陜西省大旅游發展戰略建立在旅游產業價值鏈、開發運作鏈、產業聯動鏈三個緯度基點之上,由此搭建大旅游產業模式的坐標體系。此坐標體系的建立使陜西省相關產業有了明確的良性運作,使大旅游發展戰略為陜西相關產業帶來極強的溢出效應,并是整個產業聯動連與旅游開發運作鏈呈現出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
參考文獻:
[1]甘枝茂馬耀峰:旅游資源與開發[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4.2-3
[2]張結魁李德明:區域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研究[J].合肥工業
大學學報,2004, 27 (2)
[3]保繼剛等著:旅游開發研究—原理方法實踐[M].科學出版社,
2000.30-36
[4]劉鋒:中國西部旅游發展戰略[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