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當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被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認定為北京首批十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的時候,并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視,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工業設計。而當入駐DRC的心覺設計公司一年時間資產增長了五倍、洛可可設計公司年產值以300%超高速增長的時候;當全球貿易環境惡化等諸多不利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影響,而僅有7700平米的DRC卻創造著近百億的年產值的時候,人們不禁要問工業設計到底是個什么東西,它何以能在諸多產業中脫穎而出?
“入駐公司的增長速度之快連我們自己都感到意外。”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秘書長、DRC基地副主任宋慰祖自豪地說,“因為自主創新而被大家所認識的工業設計已經不僅僅局限為一個研發概念,而是被提升到借以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戰略高度,絕大多數人誤認為工業設計就是指外形的設計,其實工業設計這一概念正在被國人重新定位,目前的工業設計已從產品的綜合設計擴展到形象設計、展示設計、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環境設計等等,工業設計正趨向于更大范圍的跨領域合作,成為各創新領域橫向結合、推動國民經濟向著更新、更健康方向發展的先導產業之一。”
其實,工業設計是制造業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我們可以從美國蘋果公司因工業設計而轉型成功的案例中得出一些啟示。
如果說砸在牛頓頭上的蘋果引發了現代文明中劃時代的工業革命,那也許是歷史的巧合,掀起當今創新浪潮的又是一只蘋果,一只缺了口的蘋果。曾經以技術擅長著稱的美國蘋果(APPLE)公司在締造IT神話后不久就因其過分迷戀自己的領先技術而錯誤地估計了市場的變化,從而開始陷入了長期的低迷。蘋果承受著競爭對手在市場上的傾軋,公司引以為豪的先進技術也漸成昨日黃花。數年后,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再次復出,臨危受命,并將公司的蘋果標志設計成缺口的蘋果,以紀念蘋果公司對其市場把握失誤的慘痛教訓。自此,蘋果再次對產品設計傾注了全力,更將設計與技術相結合,推出以設計領先的IT產品iPod,并迅速席卷全球,占領了世人的視野,也由此成就了蘋果公司國際公認的工業設計旗手地位。
經濟學家郎咸平曾經對產業鏈有過詳細的闡述:任何行業的產業鏈,除了加工制造,還有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等六大環節。正是這六大環節創造出了90%的價值,并且是整條產業鏈里面最有價值、能夠創造出最多盈余的,其中工業設計更是產品設計這一環中的核心。
作為制造大國,當我們引以自豪的全球制造中心正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憂慮和危機感的時候,我們意識到必須盡快地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而工業設計可以說是推動這一轉變的重要力量和途徑。
如今的中國工業設計產業,如同老秀水街里的小販們不得不面臨當年拆遷一樣,也不得不面臨著這樣的改變,甩掉“跟隨者”,成為“原創者”;換掉“made”,成為“disigned”。
“當一個產業被公認為朝陽產業時,那么這個產業選擇在哪里茁壯成長就顯得尤為關鍵,因為這將成為引領這一區域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工業設計行業浸染了二十多年的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創意總監蘇彤指出。
蘇彤坦言,工業設計將成為激活經濟的中心穴位,以設計服務為代表的創意產業將成為“中國創造”的驅動器和發動機,但這一切的實現必須將這一產業在合適的區域實現落地,北京將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如今的北京,以設計為先導的中國“蘋果”—長城華冠、天圖博文等一批工業設計龍頭企業正在快速崛起,政府也在一些區縣上進行著戰略布局的謀劃,北京更以超過400多億的設計產業年產值,讓其他欲與北京一爭高下的城市難以企及。與此同時,業內專家也正在“設計產業的北京定位、需突破的瓶頸及戰略布局中的差異化互補”等問題上為北京進行著戰略“設計”。
北京正在向全國乃至世界證明,北京完全可以擎起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的振興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