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設計產業正在中國經濟版圖中被重新審視的時候,作為“智慧資源”最為集中的首都北京已經凸顯了戰略機遇。
北京的吸引力
如果說,當2006年西門子公司關掉總部所有的研發部門找到宋慰祖想在DRC基地尋求工業設計合作時,宋慰祖還有點始料未及。隨著與西門子的進一步接觸,宋慰祖了解到西門子看重的是分布在北京的全國頂尖的科研院所總部,因為像西門子這樣的工業企業已經從需要分層次的設計配套服務上升到了企業的整體設計服務,無疑北京富集的科研院所和人才等設計資源實力完全可以滿足西門子的需求。
“因為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緊隨西門子之后諸多跨國公司紛紛把設計中心搬到北京,或將全部的設計外包給了北京的企業,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設計出符合本土化的產品,或者說在產品本土化的設計趨勢下,中國企業的機會來了,因為我們最了解中國消費者、中國市場。”這一結論足以讓宋慰祖們興奮不已。
與此同時,工業設計的發源地英國也將目光投向了北京。2008年8月22日,由英國貿易投資總署署長迪戈比·瓊斯勛爵帶隊的17家英國創意設計團隊,在北京舉辦了一場設計創意如何幫助企業贏得商業成功的展示會。在展示會上,迪戈比·瓊斯談到,現在中國正在從過去的中國制造向中國設計轉變。
在此前的3月,英國國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開始向公眾開放“創意中國”展,這是此博物館建館以來首次推出的以中國創意為主題的展覽。展覽聚焦了中國工業設計發展最迅速的三個城市:深圳、上海、北京。博物館將北京確定為“未來城”主題,似乎也透露出了北京在全球工業設計人士心目中的地位和即將在工業設計領域發揮的作用。
“現在有一個趨勢,好的設計人才正向北京靠攏,因為設計兼有文化和經濟溝通橋梁的作用。北京作為全國的文化中心,設計師非常向往這種文化環境,這種環境對設計師的自我成長有很大幫助,這是北京特有的吸引力。”
蘇彤認為,北京對工業設計產業的吸引力已經被眾多的工業設計強國和制造業巨頭所關注,北京以工業設計為主的企業和區域也已初具規模,這一產業在北京發展的戰略機遇已經顯現。
北京的實力
據從北京發改委得到的資料顯示,北京作為中國的科技、政治和文化中心,具備發展工業設計產業的文化、科技以及人才優勢。近年來,北京已逐步成為國內高科技研發的中心地區,大批知名跨國公司進駐,陸續將亞洲研發中心轉移到北京,工業設計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北京擁有設計類的專業院校43所,設計機構數量2萬家,從業人數達到25萬,設計服務業的收入在2007年已達到417億元,成為了北京市確定的文化創意產業九大領域中增長最快的產業領域。這不僅為北京的工業設計奠定了產業發展基礎,也決定了北京在中國工業設計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

在北京發改委工業處文獻處長看來,工業設計就是產品價值而非價格的競爭,是將專業化的智力勞動和知識資本引入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催化劑,這也是北京走資源消耗少、附加值高的高端產業發展道路的重要選擇。
“汽車設計龍頭北京長城華冠汽車技術開發公司,依靠電腦仿真設計的一輛整車,可以層層剝開,觀察到每個細微之處,便于不斷作出修正,并以虛擬汽車為藍本,打造出真正的汽車。 而這輛‘虛擬汽車’,一旦被汽車制造廠買走,就可能價值千萬元以上,比任何一輛現實中的豪華轎車還要昂貴。因為,它不僅僅是一輛車,而且是幾十名設計人員的智慧。”一些設計界的專業人士用長城華冠的案例向記者解釋著什么是價值而非價格的競爭。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北京工業設計的企業有2萬余家,雖然中小型的設計公司較多,但這些企業的增長力實在驚人,幾乎以年均200%甚至更高的速度在快速成長,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它們都是占地少、資源消耗少、人員少、產出高的“三少一高”輕型公司,其中已經有了眾多像長城華冠這樣的行業龍頭企業,通過“頭腦”智慧年創造著近億元的價值。在這些公司的示范下,更多的優秀設計公司正在向北京集聚。不僅如此,在政府引導下,北京還形成了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集成電路設計園、尚八-DRC設計園、大興北京設計產業園、順義工業設計基地、昌平天圖博文設計基地等一批布局于北京多個區縣的集聚區。這一切都昭示了北京工業設計產業的先發實力。
如一些經濟學家所言,培養最具價值的核心技術和具有全部知識產權的自主品牌,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巨大的經濟投入,但如果我們從工業設計入手,逐步提升企業和產品的附加值,躋身高端行列,也許是不難做到的,而且也是目前比較可行而又快捷的辦法。
選擇工業設計產業,實現工業設計在北京的振興或許將成為北京邁向產業鏈利潤高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