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30年來,首都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發展機制上看,正逐漸由粗放式發展轉變為集約式發展,從發展路徑上看,正逐漸由外延式發展轉變為內涵式發展。展望未來,有首都特色的經濟發展新范式正在逐漸形成。
自上而下的發展理念轉變
國家“九五”計劃曾明確提出要實現兩個根本轉變:增長方式從粗放到集約的轉變,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經歷了10多年的發展,兩個轉變都沒有到位。在十七大報告中繼續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三個轉變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拉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方向轉變。
北京市1979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報告中就提出了“增產節約運動”,報告指出要從片面追求數量、產量轉到把品種質量放在第一位,從不計成本、不計消耗轉到加強經濟核算,講求經濟效果上來。“十一五”規劃中更是明確提出: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要抓好增長方式集約化、資源配置市場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發展協調化四個關鍵問題。
從單純的物質生產,到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兩手抓,到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從追求總量增長的粗放型經濟,到兼顧總量、結構、效益的集約型經濟;從通過擴大規模、增加投入刺激經濟的外延式增長,到通過自主創新、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的內涵式發展,都體現了我國領導集體自上而下的發展理念轉變。這一場自上而下的發展理念的轉變主要體現為:(一)由以物為本的異化發展觀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即在關注不變資本的補償過程中,更要關注人力資本的補償。(二)社會資本再生產中,由關注價值補償轉變為既關注價值補償又關注實物補償。因為單純的價值補償僅僅適用于分析單個資本的再生產過程,而在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過程中必須兼顧考慮實物補償,因為只有在社會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能夠得到補償,再生產才能正常進行。
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推進要素投入方式轉變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市經濟發展的要素投入方式由傳統的資本投入為主轉變為資本、勞動和技術進步為主,增
加科技投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成為經濟發展的源泉。2006年全市RD經費支出43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高出全國4.08個百分點,位列全國各地區之首,1998年此比重僅為4.3%;2006年地方財政科技撥款60.5億元,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66%,高出全國2.44個百分點,僅次于上海位列全國第二,1998年此比重僅為2.26%。學齡兒童入學率由1978年的99%上升至2006年的99.96%;初中畢業生入學率也由1978年的79.7%上升至2006年的98%;職業技術培訓機構2006年達到3711所。
在鼓勵自主創新、引進先進技術、增加財政支持以加速科技進步和協調發展各級、各類教育的努力下, 2007年,北京市的5個科技進步一級指數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各指數均比2001年有明顯提高;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由“八五”時期的43.1%提高到“九五”時期的51%,“十五”時期達到56%;“十五”時期全市科技進步年均增長9%比“八五”時期提高了1.3個百分點。

投資、消費協調發展推動向需求拉動方式轉變
把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第一位的要素,改變傳統的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不僅僅是經濟發展階段的客觀需求,更是對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體現。為此:首先我市加大了對消費品生產領域的投資力度,尤其是增加了對服務業的投資。2007年,第三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65.8億元,是1985年的79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87.37%,比1985年的比重提高了40個百分點。2007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1.4%,對GDP的貢獻率為70.1%,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8.6%。其次是通過財政補貼、提高社會保障力水平等方式提高居民收入,2007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89元,是1978年的60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559元,是1978年的43倍。
2006年,我市最終消費率超過資本形成率,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效力超過投資;隨著投資、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這一趨勢將延續,我市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將顯著增強。
節能降耗成果顯著促進投入產出模式轉變
經過多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年來,通過關閉污染企業、首鋼等工業企業搬遷、減產和引進先進技術改造舊設備等途徑,我市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6年我市成為全國唯一成功完成節能降耗任務的城市。2007年,再度完成節能降耗目標,全市萬元GDP水耗為38.6立方米,同比下降9.6%;全市總用水量比上年增長1.5%,其中生活用水增長3.6%,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分別下降3.2%和1.6%;萬元GDP能耗為0.72噸標煤,比上年下降5.11%;全市城八區和郊區污水處理率分別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市區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比上年增加5天。
展望未來:有首都特色的經濟發展新范式正日益形成
改革開放30年來,首都經濟總量和結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發展周期逐漸呈現出了波動變小、周期拉長的特征,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后工業化時代。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006.2億元,按現價算是1978年的83倍;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按現價算是1986年的20倍。三次產業結構由1978年的5.2:71.1:23.7升級到2007年的1.1:27.5:71.4,其中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上升。投資與消費的比例也由1996年的65.95:36.81轉變為2006年的50.45:53.43,初步形成了投資消費均衡拉動的模式。
展望未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政府部門有所為有所不為,經濟總量穩步增長,主要依靠第三產業推動,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需求,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成為經濟增長的催化劑,節能減排內涵式成效顯著,有首都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正日益形成。
—政府轉變職能,實現與時俱進發展。我市政府正處在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第二階段。政府將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再對市場和微觀主體進行直接干預,主要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糾正市場失靈,完善市場秩序和市場規則,舉辦公益事業,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等,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程中,適度增加對相關產業、企業的扶持。
—創新驅動取代要素驅動,實現高端化發展。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美、日等曾經成功轉型國家的共同經驗,我市正處在經濟發展4階段(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和財富驅動)中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轉型期,提高勞動者素質、引進先進技術、提倡自主創新,延續并加強產業發展的高端化趨勢,將是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加大RD投入,豐富各層次教育資源,提高勞動者素質,優化人力結構;通過政府創新引領和個人自主創新,建立并完善創新機制等將成為未來工作的重點。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實現消費主導型增長。經濟增長拉動力變化所表現出的規律性特征顯示:經濟起飛階段,投資是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在實現了經濟起飛以后,消費將逐漸成為最主要的拉動力。現階段我市處于投資消費共同拉動階段,隨著我市經濟的發展消費主導型增長將成為發展趨勢。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社保范圍、加大社保力度,增加居民實際收入;加快動漫、影視等文化產業發展以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加快服務業發展,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等就業密度較大行業的發展,以增加就業水平等將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關鍵。
—深化節能減排,實現統籌協調發展。關注全球生態環境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在全球能源、原材料價格日益高漲的背景下,對于能源消耗主要靠進口的北京市來說,節能減排將成為長期工作重點。雖然2006、2007兩年我市都達到了節能減排目標,但主要是依靠工業搬遷和減產等外延式的發展實現的,未來將主要依靠提高企業節能減排意識、增加對節能減排技術的引進、舊設備的改造、循環經濟開發利用、提升碳匯功能等內涵式的發展來實現。
(作者單位: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