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中國(懷柔)影視基地被認定為北京市首批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2007年,懷柔成功注冊“中國影都”,獲得了一張靚麗的影視名片,同時,參展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捧回“2007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創意基地”大獎;2008年,影視后期制作、專業技術服務、影視培訓、影視制片公司集聚已初具規模。按照規劃,2010年,將完成影視展示與傳播、制片公司總部和版權交易中心的建設;2015年,將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國家級影視中心。
中影基地一期在懷柔落成,制作規模將占全國60%
歷經兩年建設,國家中影數字制作基地一期工程在懷柔落成。2008年7月31日,基地落成儀式在懷柔區隆重舉行,這個航母級的大型國企由此正式進入中國(懷柔)影視基地。
落成儀式上,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致辭說:“中影基地迎來了它的發展期,中影將和懷柔共同努力,把影視的各個關聯產業吸引到懷柔,使懷柔在中國的影視產業中占有巨大份額,使懷柔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電影產業的聚集地。”
中影基地,全名“中影集團電影數字制作基地”,由中國電影集團于2005年開始投資修建,目前一期工程已經落成。基地占地50公頃,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耗資20多億元人民幣,影視制作設備達到1500臺(套),擁有國內最為完善的影視后期制作中心和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其中包括劇本中心、16個攝影棚、后期制作中心和光盤生產中心等。
中影數字制作基地最讓人引以為傲的是它的16個攝影棚,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最集中的專業攝影棚群,其中最大的面積達5000平方米,室內可以容納下整架波音747客機。
據悉,中影基地一期主要由攝影棚、置景、服裝化妝道具、影視器材服務、后期制作、光盤生產、外景拍攝、賓館餐飲服務等區域組成。這里擁有亞洲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現代化攝影棚群,包括世界第一的5000平方米超大攝影棚以及放映廳、大小混錄棚、對白棚、動效棚、音樂錄音棚等。預計年生產膠片故事片80部、數字電影100部、電視電影200部、電視劇500部(集)。投入使用后,其制作規模將占目前全國影視生產能力的60%,另外還可承擔全國50%以上的影視后期制作。一部電影從劇本創作到最后進入影院,全部“一條龍”在這里生產,“帶著劇本來,拿著片子走”,為投資方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中影集團總經理韓曉黎自豪地說:“中國電影在后期制作上與世界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滿足不了高科技電影的需要,特別是特技、動漫,很多都要到外面去制作。中影基地完成后,這些大的電影可以在這里制作,中國電影對世界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
懷柔區委書記王海平在致辭中說,兩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國電影集團落地懷柔這塊肥沃的土壤,必定會茁壯成長,秉承中國電影的文化精髓,秉承民族傳統和艱苦創業的精神,在中央和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具有21世紀理念、具有創造精神的探索群體的帶動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開始一個輝煌的歷程。
懷柔影視產業升級,致力打造“中國影都”
中影制作基地遷入懷柔只是一個原始支點,下一步,懷柔將重拳打造影視后期制作、專業技術服務、影視拍攝、影視展示與傳播、影視版權交易、影視動漫制作、影視教育培訓、影視制片公司集聚、影視旅游等九大功能中心,建設國內首個國際化新一代專業功能聚合型國家級影視基地,開啟懷柔“中國影都”的發展序幕。
其實,懷柔區發展影視產業的開端在十幾年前就形成了,中影制作基地的遷入,則使懷柔區影視產業實現了升級,躍上了新的高度。
1995年,北方地區最大的影視節目外景地——飛騰影視城落戶懷柔區楊宋鎮。自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曾先后拍攝了《玉碎》、《大宅門》、《鐵齒銅牙紀曉嵐》等300多部電影電視作品,飛騰影視城為懷柔影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0年之后的2005年,中影集團數字電影基地與飛騰影視城毗鄰而建,不僅為懷柔影視產業發展提供了先進的設備資源、強大的人力資源、完善的基礎設施資源,還帶來了具有號召力的品牌資源和強大的市場資源,使懷柔成為離中國影視產業最近的地區。
2007年,《紅樓夢》古都文化園和《西游記》文化創意產業基地也在懷柔選址。《紅樓夢》古都文化園坐落于雁棲湖畔,建成后將用于新版《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拍攝。《西游記》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除用于電視劇的拍攝外,還是一個綜合的、觀賞與體驗并存的娛樂場所。
至此,懷柔已初步形成了“南影北視”雙輪驅動,“文有紅樓,武有西游”項目聯動的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中國(懷柔)影視基地發展規劃》中,將中國(懷柔)影視基地定位為一個立足國內、輻射亞洲、面向國際的新一代專業功能聚合型國家級影視基地。按照規劃,中國(懷柔)影視基地以中影基地為核心,將其周邊1公里左右范圍作為集聚產業發展的核心區,總面積5.6平方公里,范圍包括楊宋鎮建設區及其周邊地區;核心區外圍為影視基地輻射區,范圍包括廟城鎮、懷柔鎮、雁棲鎮的部分區域和懷柔新城一部分區域。截至目前,中國(懷柔)影視基地入駐企業已達131家,涉及影視制片、拍攝、制作、專業技術服務、展示與傳播、教育培訓等。懷柔的影視產業領域進一步拓寬,門類體系逐步完善,核心競爭力及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結束了單打獨斗的生產方式,進入了產業鏈建設時期。
中影進入懷柔并非萬事大吉,文化創意產業僅是萌芽狀態
“中影基地這樣航母級的企業進入懷柔,實現了企業自身的布局調整,但是它真正的增值部分,它的交易、發行并沒落在懷柔,而攝影棚、后期制作、光盤生產這些環節的附加值并不高,單單靠攝影棚、外景場地的出租收入也是非常有限的。影視交易在哪兒發生,稅就留在哪兒,這是最為關鍵的。所以說中影進入懷柔并不是萬事大吉了,在產業銜接上,能不能象浙江橫店那樣逐步培育出當地的產業呢?懷柔能不能成為東方的好萊塢、迪斯尼呢?能不能由此催生出新的旅游市場,帶動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這些都還是一個未知數。”在采訪中,有關人士也流露出了這樣的擔憂。
除了產業銜接不足之外,土地資源也成為懷柔影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隨著諸多的影視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不斷地向懷柔集聚,寸土寸金的土地資源越來越成為影響懷柔影視產業繼續發展的“瓶頸”。 無論“橫店”還是“好萊塢”,都以低廉甚至無償的土地價格、優惠的稅收政策、完善的市場投融資機制,作為吸引企業入駐的制勝法寶。以“橫店”為例,因其遠離大城市、位置偏僻,主要靠土地和稅收吸引制作公司,被定為國家級影視改革試驗區后,其快速審批和高效服務也成為吸引企業投資、入駐的重要手段。而懷柔區目前在土地價格、稅收政策靈活度、快速審批和高效服務等方面的欠缺仍舊對影視產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約。
記者了解到,為給影視企業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懷柔區制定出臺了北京市第一個區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懷柔區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和相關的實施細則,設立6000萬元的專項引導資金,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助、政府采購服務、獎勵、資助等方式,重點扶持影視、文藝演出、藝術品制作交易等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項目建設、產品制作和活動舉辦。凡具備條件的,均可獲得貸款貼息或100萬元至500萬元的補貼資金。
同時,依托懷柔區綜合行政服務中心,在為客商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基礎上,懷柔區還搭建了3個平臺:投融資平臺著力提高投融資便捷性,加大風險投資公司引進力度和對中小企業擔保力度;生產性技術服務平臺加大對中小企業生產技術服務支持,提供技術、設備等租賃優惠,促其快速發展;高效便捷的服務平臺,加快項目審批、注冊、登記及會展交易等手續辦理。
另外,懷柔還建立了人才保障體系,采用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方式,對區外引進、聘用的高層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提供支持保障,鼓勵中高等職業學校培養相關人才,設立了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特別獎,每兩年評選一次用以表彰對懷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
最新的數據顯示,懷柔區文化創意產業培育已顯現初步成效,今年1-6月份,全區新引進影視文化企業9家,注冊資金4000萬元。7月份,懷柔區共新增文化創意企業42家,其中文化藝術類新增注冊12家,廣告會展類新增6家,藝術品交易類新增6家,旅游休閑娛樂類新增5家,新聞出版類新增2家,設計服務類新增2家,其他輔助服務類新增9家。截止目前,懷柔區累計文化創意企業已達2073家。
“懷柔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產業發展趨勢較好,但總體上還處于初始的培育階段,尚難以對整體經濟發展起到明顯的支撐作用。懷柔未來產業發展將實現由傳統產業向高端產業轉型、由制造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轉型。”懷柔區發改委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8月28日,由懷柔區委組織部、人事局、影視基地管委會聯合主辦的懷柔區影視文化創意產業高級研修班開班。北京市人事局教育培訓處處長張鐵柱在開學典禮上談到,影視產業是懷柔區和整個北京市重點發展的領域,高級研修班的舉辦,有利于提高學員對影視產業的管理、服務能力,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朱明德為高研班做了第一講講座,他談到,在北京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方針指引下,懷柔區全力打造中國(懷柔)影視基地,已經顯示了巨大的魄力,硬件實力不容置疑。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掌握影視產業特有規律、培養本土影視人才、提高專業服務水平是產業發展制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