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制原料:
草魚1條
花椒30克
鹽5克
干紅辣椒10根
姜末30克
蒜末30克
大蔥絲一小把
料酒15毫升
炒制原料:
醬油15毫升
醋15毫升
白糖5克
做法:

1、將草魚去鱗去內臟后清洗干凈。切去頭部,然后將魚身切成均勻的6厘米左右的小塊,放入大碗中。
2、放入蔥絲、姜末和蒜末。用剪刀將干辣椒剪成段放入,再倒入花椒、料酒和鹽,用手輕輕抓拌均勻(小心不要被魚骨刺到手)。
3、將抓拌好的魚連同調料一起放入密封袋中,封好口后,放入冰箱冷凍室里腌制7天。
4、7天后,取出腌好的魚塊解凍(溫度較低時可放在陽光下解凍,溫度較高則日常解凍)。魚解凍到一半時,將魚身上的調料剝下,放入小碗里備用。
5、鍋中放少許油,小火燒到七成熱時,下魚塊煎魚。煎到雙面金黃后,撈出。
6、將腌魚的小料倒入鍋中,加入醬油、糖和一點點涼水。大火燒20秒鐘后,將魚倒回鍋中,蓋上鍋燒2分鐘,打開蓋子大火收汁,出鍋之前再烹入幾滴醋,提升魚塊的鮮香。盛盤后撒一些芝麻。
★超級啰嗦:
這道菜,是在《食全食美》節目中和武漢的朱阿姨學的,因為長年在北京生活,她在此道菜的做法上稍加改動。
以上為基本制法,最后炒制時以個人口味為準,若偏好糖醋味,則可在魚煎好后加蠔油、糖、醋烹制,若偏好麻辣味,則可加花椒、胡椒、辣椒或辣醬類烹制。魚越大越好,一次可多做一些半成品,隨吃隨做。

糍粑魚的來歷:糍粑是南方的一種特色食品,由于該魚烹制過程的第二步煎魚,與煎糍粑的制法一樣,因此而得名糍粑魚。遠離家鄉的人們經常以燒制糍粑魚的方式,來懷念家鄉的特產。
這道菜現已成為我家的保留菜式了,我一般一次性做3條魚,分裝在袋子里放冰箱冷凍腌制,想吃的時候拿出來,很方便。而且存放的時間不受限制,我覺得時間越長味道越足呢。
老人的經驗和某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在做法的傳承上一定有它的理由,菜譜上明明說是腌制7天。而我在做了幾次之后,就開始自由發揮了,有一次才腌了2天,就拿出來宴客,雖也得到一致好評,但我自己知道,那和腌制7天的魚在口味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