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日,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告別了多年熟悉的免費塑料袋,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的環保收費塑料袋,以及由消費者自己攜帶的環保購物袋。對此,很多市民表示“不習慣,不太方便”,然而盡管不方便。大家還是紛紛表示“支持和理解這種環保的做法”,并將“逐漸適應沒有塑料袋的日子”。
前一段時間,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發展改革委要抓緊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超薄塑料購物袋列入淘汰類產品目錄。質檢總局要加快修訂塑料購物袋國家標準,制訂醒目的合格塑料購物袋產品標志。督促企業嚴格按國家標準組織生產。
“通知”規定,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商品零售場所必須對塑料購物袋明碼標價,并在商品價外收取塑料購物袋價款。旅客列車、客船、客車、飛機、車站、機場及旅游景區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購物袋(包裝袋)。同時,提高廢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大力營造限產限售限用塑料購物袋的良好氛圍。
“通知”還指出。對違規繼續生產超薄塑料購物袋的。或不按規定加貼(印)合格塑料購物袋產品標志的,以及存在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相應給予責令停止生產、沒收違法生產的產品、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處罰。
塑料袋回收價值低,其對環境主要有兩種危害,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廢塑料制品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在我國城市、旅游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均不同程度存在的廢塑料垃圾,這些廢塑料散落在地面上,或隨風掛在樹枝上飄揚。或漂浮在水面上,嚴重污染了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視覺污染。
潛在危害是指廢塑料制品進入自然環境后難以降解而帶來的長期的深層次環境問題。塑料結構穩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破壞,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解。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斷累積。廢塑料隨垃圾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長期得不到恢復,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很難回收利用。如果將其填埋,200年的時間不降解,會導致大片土地被長期占用,加劇了土地資源的壓力。不僅我們這代要被垃圾包圍。也會使子孫后代失去生存的空間。
超市:在接到通知之后,幾乎所有的超市都在6月1日以后停止使用免費的塑料袋為顧客盛放商品了。然而,超市的商品種類繁多,很多顧客還沒有養成購物時隨身攜帶包裝袋的習慣。對此。超市提供了環保的收費購物袋,價格一般為每個0.1元至0.5元不等。此外,超市還提供了一些售價在幾元的無紡布購物袋,這些購物袋質量較好。可以多次使用。
調查發現,通過“限塑令”的實施,顧客使用塑料袋的數量大大降低了。很多人自備了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忘記攜帶購物袋的顧客。也會縮減所需塑料袋數量,把盡可能多的商品放入同一個塑料袋中。一天下來。超市的塑料袋用量銳減。與從前龐大的塑料袋用量相比。節約了成本。更促進了環保。
另外,我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超市中“可降解垃圾袋”的銷量突然直線上升。其原因是很多習慣使用超市塑料袋當垃圾袋的顧客,也已經逐漸改變習慣,開始購買價格更為低廉、材料更為環保的一次性垃圾袋了。
商場:自“限塑令”實施之后,許多大型商場也將不再提供塑料購物袋。調查發現,在商場專柜購物的顧客。仍然可以得到由商家免費提供的購物紙袋。而原先某些商場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已經不復存在。
北京的宜家家居是北京首家推行塑料袋收費的賣場。顧客購物后,可以選擇由商場送貨上門,也可以自己帶走,而一些小件物品則可以根據需要購買塑料袋。宜家希望通過收費的方式倡導消費者自己帶著購物袋前來購物。自從推廣收費塑料袋以來。來這里的顧客很多已經養成習慣,自帶購物袋或者是購買一次塑料袋多次使用。
集貿市場:與超市、商店相比,集貿市場是使用塑料袋最頻繁的場所,也是不合格的塑料袋聚集的場所。為了節約成本,很多小販沒有通過正當渠道購買環保塑料袋,而是采購了一些質量低劣的塑料袋。這些塑料袋有很大的刺鼻氣味,用它們來包裝食物極不衛生。丟棄之后也難以降解,會對環境產生很大的壓力。這種質量低劣的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首要來源。
調查發現。自從“限塑令”實施以來,市場上的塑料袋明顯減少了。很多顧客都攜帶著久違的菜籃子來買菜,拒絕小販提供的塑料袋。這種返璞歸真的購物方式,使我們距離環保更近了一步。
希望隨著塑料袋的逐漸消失,我們能夠擁有一個更美好的生存環境,使子孫后代有更多可持續利用的資源,永遠遠離白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