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的勞動關系也趨向多元化,勞務工已成為眾多企業不可缺少的主力軍,如何使用和管理勞務工,維護勞務工的正當權益,已經成為各用工單位必須積極面對的問題。
勞務工的涵義及產生原因
勞務工是指與經勞動行政部門資質認定、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勞務型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后,再由勞務型公司向實際用工單位進行勞務輸出,從事勞動服務的一種用工形式。
勞務工的產生源于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和社會結構的急劇轉型。他們的產生是集聚了一個時期政治、經濟和地域的綜合作用的結果。
1.中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決定了勞動力市場的供大于求,這使用人單位存在著絕對的選擇權,勞動者則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勞務工們大都學歷中等,經驗不足,在競爭中處于弱勢,選擇權得不到實現,更多的是被選擇,面對不平等的待遇也只有接受。
2.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職工指的是國家勞動計劃指標內的工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在用人單位編制內的工人,其本質是國家用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不存在矛盾。但向市場經濟過渡后,國家逐漸將用人權下放,大型國有企業紛紛使用勞務工,更好地實現經濟利益,成為使用勞務工最大的受益者。
3. 在提出科學發展觀之前,考核政府政績的指標只有一個——GDP的增長,因此,經濟利益至上成為各級地方政府追逐的目標。這一目標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用人單位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隨意壓低勞務工的勞動報酬,忽視勞務工的權益維護,使勞務工更多地承擔了改革的成本。
勞務工在權益保護中的問題
1. 工資待遇低,同工不同酬。大量使用勞務工的國有企業基本上是效益較好的企業,勞務工們的工作崗位是很多正式員工不愿意從事的一線工作,勞動強度大,工作單一,而每月基本工資只有五六百元,加上各種獎金、福利,月收入也不超過千元。
2. 勞動關系不穩定,青春期被利用。勞務工大都在20~30歲之間,與勞務公司的合同絕大多數是一年一簽。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用人單位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小,30歲以后青春不再的他們可能就面臨著失業的困境。
3. 勞務工信心受挫,對用人單位信任度降低。從事與正式工一樣甚至更辛苦的工作,得到的卻遠遠不如正式工多,每年甚至有一定指標的無責任淘汰,在效益差的企業連社會保險都得不到保證。
加強勞務工權益保護的建議
1.加大勞務工勞動關系的監督檢查力度。成立勞務工權益維護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小組,由勞動、工會等部門共同組成,定期深入企業,檢查執行情況,并制定處罰標準,加大懲處力度,為勞務工權益維護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進一步實施勞務工素質提升工程。勞務工之所以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低,要改變他們的現狀,必須加大培訓力度,對其進行學歷、政治、法律、技術等各方面的再教育,為他們提供智力支持。
3. 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將用人自主權真正返還于用人單位。勞務工之所以大量存在于國有企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人單位的編制已滿,因此,消除勞務工這一不平等的用工方式,就必須讓企業擁有真正的用人自主權,建立有制度、有規范的競爭機制。
4.將勞務工最大限度地組織到工會中來,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單個員工力量有限,必須有一個能夠表達和維護勞務工合法權益的組織站出來,為他們說話,而這個組織就是工會。加大在非公有組織中的建會力度,使勞務工這個靈活就業群體也有自己的家,有地方傾訴,工會應當更多地參與勞動關系的協調,切實以維權為己任,不斷探索適應新型勞動關系的維權方式。
勞務工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很可能會引發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作者單位:華北石油局井下作業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