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開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企業面臨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價格競爭,而是包括金融手段在內的綜合實力的競爭,這就要求企業采取更加分散和多元化多的融資方式。去年以來,緊縮的信貸政策對企業運營形成較大壓力,進一步促使企業加快尋找銀行信貸之外的新的產業投資和融資來源。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今年在廈門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首次舉辦了“租賃投融資論壇”,而該論壇也成為此次投洽會上參會人數最多、最受關注的主題活動。9月9日,200多位來自租賃行業的出租人,承租人,供應商和金融保險機構代表以及部分行業專家和學者,就中國租賃業的風險控制、融資模式以及發展前景等問題展開了交流探討。
當前,租賃已經成為國際上重要的產業投融資模式,在促進設備銷售和擴大再生產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而租賃保險,作為租賃業的支柱之一,則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促進本國租賃業尤其是國際化租賃發展的有效手段,目前也開始受到中國企業的關注。“租賃和租賃保險正在成為國內企業‘走出去’和引進外國投資的重要金融手段。”中國信保副總經理張衛東表示。
簡單地說,租賃是指出租人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租賃物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則按租賃合同規定,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經濟活動。在租賃合同有效期內,承租人無須一次性支付相當于租金總額或租賃物價值的全部金額,就可以獲得租賃物的使用權,并有權并借對租賃物的使用權獲益,這相當于出租人為承租人提供的融資便利;同時,在租賃期內,租賃物的所有權始終歸出租人所有。因此,租賃是一種典型的以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為基礎的,將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經濟活動,兼具物權和債權雙重保障。租賃物所有權(物權)及其自身價值是天然、首要的風險保障和損失挽回手段。因此,其靈活性要強于信貸和分期付款銷售等其他方式,尤其適用于飛機、船舶、交通工具、工程機械、大型機電設備、電信設備等行業。通過租賃交易、出租人可以為承租人提供投資、融資、銷售、理財和資產變現、租賃債權和資產管理等方面的服務。而跨境租賃交易中租賃項目所在國的政治風險以及承租人自身的信用風險則可以通過租賃保險來化解。
據統計,2005年底,中國國內租賃業務規模在42.5億美元左右,還不到美國的1%,日本的2%,排名全球第23位,租賃滲透率為1.3%。租賃業務規模與GDP之比約為0.16%,全球排名第50位。這既反映了中國租賃行業發展水平較低,也揭示了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同時也說明中國企業普遍缺乏對租賃的認識和把握,相關支持手段也很缺乏,只有極少數企業運用了租賃方式參與國際競爭。
作為此次論壇主辦方之一的中國信保,于2006年推出了租賃保險產品,提供規避承租人信用風險和境外,國別政治風險、促進租賃交易多元化融資、信用增級等多重保障與服務,張衛東副總經理表示,開辦租賃保險業務的目的就是為了向租賃交易各方提供信用保障,推動中國租賃業務健康發展。租賃保險的保單產品包括海外租賃保險,來華租賃保險和國內租賃保險三大系列。初始保險期限一般為3年,之后每年投保人可以選擇是否續保,賠償比例為90%~95%。作為國內唯一針對租賃的信用保險產品,該險種一經問世,即受到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銀行等各界的廣泛歡迎和肯定。
截至目前,中國信保已承保的租賃項目金額超過10億美元,涉及航空、船舶、工程機械、電信等多個行業和領域,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開展租賃保險的專業機構,中國信保已經與中銀航空租賃、荷銀租賃和長江租賃等租賃公司在租賃保險項下建立了合作關系。在9月9日的論壇上,中國信保又與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銀租賃)簽署了支持企業出口的租賃合作協議。這也意味著中國租賃保險業務自誕生以來,將進入一個新的蓬勃發展時期。工銀租賃總裁叢林表示,雙方的合作,有助于結合雙方的資源與優勢,為市場提供更好的租賃產品和服務。
2006年,中國信保承保的某西班牙電信項目幫助中國企業首次以租賃方式進入發達國家市場。2007年,中國信保開發出了融資租賃承保模式。對于信用保險在提升信用等級、幫助企業獲得優惠融資條件方面給承租人帶來的好處,長江租賃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助理王福厚有著深刻體會。
今年上半年,長江租賃有限公司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10架ERJ145飛機項目借款合同。王福厚說,該飛機融資項目之所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國開行的審查,中國信保的介入功不可沒。在傳統的融資租賃項目中,出租人向銀行直接融資,出租人償付銀行的本息來源于承租人的租金收入,若出現承租人不能按時足額支付租金的情況,出租人對銀行的還本付息也會出現一定的風險。也就是說,承租人的違約風險需要出租人獨自承擔。而在這個項目的操作結構中,中國信保充分發揮其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的獨特優勢,利用其推出的租賃保險業務對承租人進行承保。可以說,這個飛機租賃融資項目開創了國內飛機融資的新模式,既解決了承租人融資難的問題,又有效地降低了貸款人和出租人的風險,對各方的發展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中國租賃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轉換的歷程逐步發展起來的,但由于國家財政、稅收、會計制度支持力度不足、國內健全信用體系缺失等原因,20多年始終發展十分緩慢。近兩年來,隨著中國租賃制度,體制的逐步完善,尤其是《物權法》的頒布,租賃行業顯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在當前國家宏觀調控的大環境下,租賃以融物與融資相結合的獨特作用,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2007年,銀監會批準5家商業銀行重新進入租賃行業,組建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在關鍵時期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目前,中國主要的租賃公司包括銀監會管理的12家金融租賃公司和商務部管理的19家外商獨資租賃公司、32家中外合資租賃公司以及20多家內資試點租賃公司。與此同時,眾多企業和廠商也更加充分認識到租賃對企業發展的優勢,一方面積極探索“以租代售”的模式,另一方面,也積極通過租賃方式加快自身設備引進,以提高融資效率和效益。
據商務部外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分會預測,未來3年將是中國租賃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期末可接近普通發展中國家水平(5%滲透率),未來5年可接近新興市場平均水平(10%滲透率)。
在租賃業快速起步的同時,租賃保險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以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行業為例,據商務部統計,2007年,中國對外出口總額為12180億美元,其中最適宜運用租賃的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含飛機和船舶)行業出口額為5772億美元,占比47.4%。按國際市場經驗進行簡單測算,該行業潛年租賃交易量約為1000億美元/年。
租賃保險通過承保承租人違約風險,可以為租賃活動提供有效保障。由于對租賃行業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中國信保在2007年獲得了商務部租賃協會頒發的唯一行業貢獻獎——保租合作貢獻獎。中國信保租賃業務有關負責人表示,為配合“走出去”和“引進來”形式多樣化的要求,中國信保將繼續發揮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在完善現有產品功能的基礎上,積極開發新產品,探索與租賃保險相關的其他金融服務業務,進一步支持中國租賃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