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經濟是奧運會舉辦城市在籌備和舉辦奧運會期間,以及奧運會后的一段時期內,利用奧運會的資源優勢和奧運會創造的商機,所開展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從而拉動本地區經濟發展,并給舉辦城市和國家帶來階段性經濟發展加速的經濟現象。
自2001年北京申辦奧運成功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生態環保,交通設施以及生活環境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奧運收益舉世注目。據專家初步計算,包括奧運營銷,奧運商業推廣、贊助商活動、廣告,場館建設,門票收入、轉播權收入等,北京奧運經濟內涵意義上的總收入大約為20億美元。
日前,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奧運會的收入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轉播權出售的媒體收入,二是現場門票收入,三是來自各級贊助商的收入,四是標識衍生所產生的收入。
本屆奧運會主辦城市北京可以直接從國際奧委會拿到兩筆主要收入:一是國際奧委會電視轉播權總體收益的40%。北京主辦本屆奧運會的2005~2008年周期里,國際奧委會的電視轉播權總收入為17.37億美元,北京所得大約為8.51億美元二是TOP計劃(即奧運會合作伙伴計劃)所有收益的33%。TOP計劃總收入為8.66億美元,北京所得約為2.86億美元。北京奧組委從國際奧委會拿到的就是大約11.37億美元。此外,奧運會門票和紀念品也將為中國賺上一筆,其中,門票預算收入約為1.4億美元,而特許經營預算收入約7000萬美元;再加上中國政府的財政補貼、賽后物資的處理收益、個人與集體的捐贈等,北京奧組委的收入超過20億美元應在情理中。
專家告訴記者,可以肯定,2008年奧運會對北京的經濟發展有明顯推動作用,是送給中國的巨大經濟蛋糕,數據顯示,在奧運會籌備期間,奧運經濟對北京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市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處提供的報告顯示,在2005~2008年的“奧運投入期”內,北京市GDP的年均增長速度將達到118%,較“十五”時期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2007年受奧運影響GDP的拉動幅度增長最大,達到1.14%,2008年為0.85%。2004~2008年間,奧運因素共拉動北京GDP增加1055億元。
在6月份舉辦的“2008奧運經濟(北京)論壇”上有專家估計,北京奧運會至少能夠帶來60億美元的賽后收益;從2003~2010年,北京奧運會產生的總體經濟影響將達到717.06億美元,其中直接影響為419.32億美元。如果算上旅游、商業、地產、建筑、交通、體育,科技信息、電信等因奧運而受益的外延產業。
該專家把奧運帶給中國的間接影響總結為八大收益:
一是經濟增長。在奧運籌備期間,北京GDP增長了1%左右,但奧運對北京的影響在奧運會后,仍然通過奧運形成的各種資產進一步推動北京的經濟發展。未來兩三年內,可以明顯看到由于奧運資產發揮作用,北京及周邊環渤海地區的文化、體育、會展、旅游等產業,迎來一個井噴期。
二是社會收益。通過舉辦奧運會,大大增強了中國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
三是文化收益。加深了全世界對中國的文化的認識。
四是科技奧運理念收益。奧運場館的科技理念,可以進一步為中國建立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市提供重要思路。
五是中國國際形象得到極大提升。
六是生態收益。通過舉辦綠色奧運,貫徹綠色奧運理念,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綠化覆蓋率,普通百姓的生態意識大大提高。
七是形成了一個跨層次(從中央到地方)、跨部門進行綜合決策的體制和機制。為了主辦奧運會,各級政府和部門,進行跨地區合作,有效改善了中國長期以來各地存在的條塊分割現象。
八是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和現代化進程提速。
專家向記者指出,奧運會結束后中國經濟不會下滑。北京市經濟僅占全國經濟總量的3.6%,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也僅占中國過去4年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0.55%~1.06%。因此,奧運會不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對后奧運經濟效應沖擊不會太大。
另據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相關場合表示,中國不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出現“后奧運衰退”,因為中國目前還處于工業化中期,由于更加重視環保和資源消耗率,固定資產面臨大規模更新,中國工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服務業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增強。從近期舉辦奧運會的國家來看,也可以得到類似的結論,如1996年舉辦奧運會的美國,舉辦前一年經濟增長2.5%,當年增長3.7%,1997年的增長是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