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改委《關于2008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對于長期低迷的股市,是救市還是治市?管理層全力推進——其中,深化金融投資體制改革被置于重要位置。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也于近日強調,要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強化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解決影響市場穩定運行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
“維穩”強音頻傳
股市發展的基礎是穩定。一個暴漲暴跌的股市,讓投資者很難形成穩定的預期,傷害的恰恰是股市發展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股市不歡迎“過山車”。
近期,管理層著力于市場基礎建設以穩定市場的良苦用心十分明顯。
首先,針對市場一直擔心的“大小非”減持問題,管理層再次在“大小非”減持程序上補闕規則。7月21日,證監會明確要求,“大小非”減持情況要在每月上旬定期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網站進行披露。這是繼頒布一系列規范減持的措施之后,監管層針對“大小非”的又一重要舉動。此舉將令一直暗渡陳倉的“大小非”減持行為,納入到“透明減持”的聚光燈下和市場自我監督的“輿論場”中。
其次,市場擔心的融資問題,也于近期發生了微妙變化。截至發稿,已過會的中建股份、光大證券等公司“樓梯響過,不見人來”,遲遲未能進入發行程序。盡管管理層并未聲明對融資采取限制措施,但一切盡在不言中。這一事實也進一步表明,“合理平衡市場供求關系,有序調節融資節奏”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實實在在的行為做注腳。
另外,證監會透露出的信息顯示,擾亂市場穩定運行的違法違規行為正在受到嚴厲查處。以往長期存在的以“建倉、拉抬、出貨”為主要特征的操縱股價行為,在監管部門的密切關注和切實打擊下,已經基本銷聲匿跡,這種“莊股時代”的基本終結,對于深受其害的中小投資者而言,無疑是個福音,也為股市的穩定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監管層之外,近期財經專業媒體連續發表維護股市穩定的言論,明確提出“對于股市與宏觀經濟的背離必將得到修正”、“目前A股估值水平接近歷史大底”、股市“出現了一系列積極的信號”等觀點。“維穩”聲音頻頻高調出場。
“監管”思維轉變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2008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年中工作會議”上強調,全力維護市場平穩運行,就做好下半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工作做了重點部署。其中提到,完善市場交易、發行制度,調整融資結構,改善市場供求關系,繼續加強資本市場法制建設,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更加注重主動適應市場穩定健康發展要求,轉變監管思維。
股市7月份的整理暫時告一段落,以月十字陽星謝幕。截至發稿,近期股指身處低位的3個日子,分別是7月3日、7月18日、8月1日,其共同的特點均是前一個交易日量處于相對地量、市場階段處于慣性下跌的恐慌期。在這3個日子里,盤中均有神秘資金護盤,及時地介入權重股,以掃盤的方式快速拉升股指,使其脫離險境。這股資金的屬性極為神秘,明顯是有備而來,而且行動極為統一、整齊,入場速度之快掃貨之堅決,實力之強勁,令人驚嘆。神秘資金的強行干預,有效地瓦解和消耗了空方的囂張氣勢,其目的就是為了扭轉單邊下跌的格局、維護市場的穩定運行。神秘資金在股指低位的數度干預,有助于市場信心的重建,有助于持股者心態趨于穩定,為近期股指底部抬高和未來市場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于監管層正通過各種措施引導投資者對股市的預期,短期看,市場下跌的空間和概率已被封殺。”國泰君安一位宏觀策略分析師說。不斷“維穩”的暖風,已使分散在市場各方的反彈動力迅速積聚。
然而,盡管“維穩”信號持續放大,多數證券分析人士依然認為,系列“維穩”招數僅可算是中性舉動。中登公司最近首次在月報中公開披露了‘大小非’解禁的相關信息,大小非6月份日均套現不到交易量的1%。信達證券一位分析師表示,“大小非”減持定期披露有助于進一步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和及時性,有利于投資者把握操作節奏,“但這則消息對于限制大小非操作并無實質作用”。輿論“維穩”的背后,反而反映了久未兌現的救市“期票”再次落空。
對此,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結構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袁增霆則認為,現階段管理層的首要工作是穩住大市信心,一旦成功在A股市場上建立積極態度,將會推出具體的救市措施。
其實,在治市與救市問題上,市場一直都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的認為不應該救市;有的認為應先救市,然后再談治市。不管其觀點是否存在差異,毫無疑問,均不能忽視制度建設這一基本點,即制度上維穩這一出發點。否則,即使監管層救市了,也是沒有抓住主要矛盾。市場當前急需的,是維穩措施中的“真金白銀”,是真正拿機制中的缺陷開刀。唯如此,維穩工作才算是做到了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