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縣按照“三個基地一個后花園”的戰略構想,大力推進工業化
永新初夏,翠竹拔節,生機盎然。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經濟》記者來到革命老區江西省永新縣。煥發新青春的老區人民,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行希望的耕耘。
在永新縣的田間地頭,中共永新縣委書記黃少峰向記者介紹起在過去一年永新經歷的成長和巨變。
黃少峰說,永新縣的經濟發展力有效增強。2007年,全縣經濟指標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GDP達28.39億元,同比增長12.7%;財政總收入達1.84億元,增長27.2%。
社會的和諧力有效增強。堅持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同步,扎實推進134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建設,認真落實教育“六項”政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體系日趨完善。

干部的執行力有效增強。強化廣大干部發展意識、市場理念和效率觀念。堅持“在實干中看干部,憑實績選干部”的用人導向,求新思變、為民謀利的氛圍日益濃厚。
新工業規劃
當談到今年的工作思路時,黃少峰說,永新縣將緊扣效益這個核心,主攻產業發展,提高經濟發展效益,壯大經濟實力。
黃少峰說起具體工作的實施:首先是以工業“三園”,促進工業經濟的總量和質量迅速攀升。
堅持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戰略。一是依托四大產業,打造優勢產業園。二是發展草根經濟,建設返鄉創業園。主動跟蹤永新在外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行業、地區。三是注重招大引強,培育新興產業園。積極招引大客商、大項目,建設“園中園”。
黃書記接著說,依靠縣城“兩區”,改進縣城的形象,促進城市功能有效改善。
堅持經營城市的理念。把建設新城區作為推動縣城持續發展的載體,著手建設以袍田垅為中心的城北新區,推進縣城向北拓展、向園區延伸。把老城區改造作為提升縣城品位的民生工程;從三個方面籌集資金,即政府、片區單位和片區居民各籌集三分之一。
新農村布局
黃少峰又談到永新縣以農村“四帶”,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系統性和示范性新農村建設工作。
切實改變以往新農村示范點建設布局分散、投入分散、難以形成綜合示范效應的現狀,整合農村發展資源,沿319線、圳永線等主要公路沿線打造百里黨建示范帶、百里產業示范帶。
做好高標準規劃。在布點上,只求整體形狀帶狀分布;在建設內容上,對村級班子能力強的著力打造成黨建示范點。分步驟實施,對產業發展的商品率以及對農民增收、財政增長貢獻率量化、具體化。硬措施推動。實行三級書記抓“四帶”,促進各項涉農資金的安排向“四帶”傾斜。
黃少峰最后說,力保公眾“兩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同步推進。
切實把經濟發展的成果轉換為推動社會發展的資金投入。一方面,極力提高公共福利對公眾的惠及度;提標擴面,不斷完善城鄉低保制度;搞好移民搬遷以及困難群眾救助;加快建設經濟適用房、微利商品房,滿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覆蓋面;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免費政策。
另一方面,極力提高公眾對公共安全的滿意度。深入開展社會治安“鞏固提升年”活動。完善防控體系,健全政法系統的人員、財力保障體系;進一步嚴厲打擊影響公眾安全感的違法犯罪行為;疏通信訪渠道;加強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同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堅持選“能辦事,能辦好事,能破難事”的干部;嚴厲整治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良作風,保持干部隊伍的純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