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奧運會的結束,無論是網絡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在盤點奧運期間各自的表現和收獲。除了央視等強勢傳統電視媒體之外,網絡這一新媒體在奧運期間表現最為搶眼。網絡媒體時效性強,不受時空限制,能做到實時傳播、同步傳播、連續傳播,成為受眾與北京奧運間的全天候、無縫對接平臺,而其互動性更是讓普通人有了在公共媒體中發表奧運評論和觀點的機會,大大增強了信息傳遞的互動性,為全民提供了一個自由體驗奧運和參與奧運的空間。
那么在后奧運階段,是不是新媒體可以更快更強地發展呢?哪種媒體將會引領后奧運傳媒時代呢?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奧運期間新媒體的各自優勢。
網絡門戶,誰是“奧運冠軍”?
事實上,在奧運結束之后,幾大網絡門戶都在盤點各自在奧運期間取得的成績,并且毫不例外地說自己取得了最大的成功,這多少有點讓人覺得自得其樂。中國網站排名(Chinarank) 監測顯示,自奧運開幕以來新浪奧運用戶數和流量兩項指標均逼近四大門戶均值的200%,再次體現了其權威的行業影響力。擁有龐大QQ 用戶的騰訊公布的奧運期間流量數據顯示,騰訊網奧運頻道在此次奧運報道中日均流量達10 億,最高流量達11.4 億。
我們無法考證誰的數據更準確,誰才真正是這次奧運報道中最大的贏家,但通過此次奧運報道整個網絡新媒體所表現出來的蒸蒸日上的勢頭是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這也是我們看好新媒體能引領后奧運階段傳媒時代的原因所在。
輿論傳播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博客等新Web2.0,甚至Web3.0 的崛起,讓我們看到新媒體的勃勃生機。以新浪網為例,奧運期間,體育、文化等各知名人士首選通過新浪博客傳播其對奧運賽事的觀點,網友們也借助博客、論壇平臺發表看法,進行交流與互動。劉翔退賽的消息突然傳來的時候,整個互聯網都沸騰了,面對網友們不同聲音的評議,眾多博客名家都在第一時間發出了他們的聲音。
據統計,單新浪的博文和評論在奧運期間就被300 多家國內外主流媒體廣泛引用。可以說,奧運期間新浪等博客已成為重大事件輿論傳播平臺,網民已高度認可新浪博客的權威性及快速性。
廣告商緣何看好網絡媒體?
我們再看看奧運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改變。根據央視索福瑞的收視調查,奧運會期
間央視收視份額高達52.19%,從8 月8 日奧運會開幕到24 日閉幕,收看央視奧運轉播及相關報道的觀眾人數累計達11.2 億。業內人士預計,央視奧運期間的廣告收入高達20 億元。顯然,對電視業來說,尤其央視來說,奧運的收益是非常可觀的。但是對平面媒體而言,發展卻不容樂觀,基于中國整體經濟增長放緩,下半年乃至2009 年的平面廣告增長不甚樂觀。
據悉,傳統媒體之前的主要客戶大致可分為三類:汽車、金融和綜合消費品。目前資本市場的低迷直接影響了金融客戶的廣告投放量;而上半年汽車廠家普遍銷售轉差,相應廣告額也大幅下滑。
與之相比,新媒體的廣告額卻大幅增加,除了奧運會因素、內部提價因素,很大程度是由于綜合消費品類廣告增加。為何廣告商要把自己的“賭注”押到網絡媒體上?很顯然,目前網民的快速增長以及寬帶的發展,網絡經濟的能力表現越來越強。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奧組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 #12316;6 月間32 家北京奧運會贊助商的互聯網廣告投放費用累計達3.2 億元,同比上升35%。這也是我們看好新媒體發展的根據之一。后奧運階段,這種廣告投放雖然會放緩,但是因為網絡新媒體表現出來的態勢已經注定了新媒體已經擁有脫穎而出的氣勢。
包括門戶網站形式在內的網絡新媒體雖然暫時沒有新聞采編權,但卻擁有直達新型消費群體的渠道。毫無疑問,IPTV、手機彩信、數字電視、視頻網站等新媒體將利用自己良好的開放性、高傳播度、互動性作為賣點來爭取廣告商。后奧運時代,新媒體將極有可能成為傳媒時代迅速崛起的力量,快速占領更多的地盤。
他們表現出來的互動和引導傳播的能力越來越強。更主要的是,網絡可以帶來一種全民參與的樂趣。據了解,奧運期間近百萬新浪網友參加了“我記錄”百萬網友同觀奧運有獎征文活動。博客的流行已經使新媒體找到了一種溝通網民的最好橋梁。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優勢都注定了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將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