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自立國以來,同西方國家不同,似乎并無“第一夫人”一說。不能說蘇聯歷屆領導人都是一些沒有性別的人,也不能說他們的私生活都秘而不宣。然而,他們的私生活卻無關緊要,無論對他們本人和社會來說都是如此。
可憐的娜杰日達
列寧尚在年輕時,人們就管他叫“老頭兒”或者“伊里奇”,仿佛他身上從未有過青春的氣息。是什么將他和妻子娜杰日達·克魯普斯卡婭連在一起的呢?從照片上看,娜杰日達不修邊幅,頭發從未精心梳理過,穿著松松垮垮的女式短上衣和裙子。她身上的女人味兒微乎其微。他們沒有子女,至于說到不忠行為,列寧倒是有的。關于他的秘密情人伊涅薩·阿爾曼德,傳言真實可信。據說,列寧去世后,斯大林甚至以列寧的這段羅曼史來恫嚇娜杰日達,威脅說要取消她的遺孀資格,由阿爾曼德取而代之。僅此一點即可說明,領袖們對于私生活這樣的概念是多么地看重。
斯大林的私生活則要陰暗和反常得多。他同第一任妻子葉卡捷琳娜·斯瓦尼澤在一起沒有生活多長時間,她給斯大林生下了雅科夫這個命運多舛的兒子,便在1908年匆匆地撒手人寰,不知是死于傷寒,還是死于肺結核。革命前夕,斯大林在流放圖魯漢斯克期間,曾與一位名叫柳博芙·別列普雷金娜的16歲女孩姘居,生育了兩個兒子。一個夭折,另一個活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斯大林卻從來不認他。1917年,斯大林開始同比他小24歲、時年16歲的娜杰日達·阿利盧耶娃一起生活。看來,這是他唯一真正愛上的女人。當然,這是一種獨特的愛情。兩個子女,10次墮胎,一次,給阿利盧耶娃做檢查的醫生不禁脫口而出:“您太可憐了,您家里那位簡直就是地道的畜生!”家里沖突不斷,甚至到了拳腳相加的地步,起因都是爭風吃醋,忽而是為基洛夫,忽兒是為斯大林的兒子雅科夫爭風吃醋。而最終的結局則神秘而悲慘,1932年11月,在一次當著外人的家庭爭吵之后,阿利盧耶娃飲彈自盡。此乃官方的說法,并非人人都相信的。
阿利盧耶娃去世后,斯大林的私生活和他這個人,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時代一樣的陰暗。“蘇聯第一夫人”娜杰日達·阿利盧耶娃和整個俄羅斯本身一樣,飽受他的侮辱、蹂躪,直至被他置于死地。在歷屆“蘇聯第一夫人”中,娜杰日達·阿利盧耶娃無疑是最富女人味兒的一位。這也是命運可悲的作弄。
庫哈爾丘克夫人
繼斯大林之后上臺執政的赫魯曉夫,使業已變成大集中營的蘇聯生活出現了解凍。他那富于人情味兒和一帆風順的家庭生活也與這次解凍相類似。在蘇聯領袖中,正是赫魯曉夫率先將妻子領進上流社會。尼娜·彼得羅夫娜·庫哈爾丘克盡管像赫魯曉夫一樣的普普通通,卻是蘇聯歷史上最先陪同丈夫正式出訪的一位,從這個意義上說,蘇聯“第一夫人”大概應當從她開始算起。據赫魯曉夫本人說,這是米高揚的主意。在討論訪問美國事宜的政治局會議上,米高揚對他說:“尼基塔,帶上家屬去吧。那邊可是以為我們共產黨人都是頭上長角、還長尾巴的怪物呢。尼娜·彼得羅夫娜會講英語,孩子們也會。”

赫魯曉夫獨一無二的歷史地位,不僅在于他敢于揭發斯大林,盡管這當然是奠定了他在世界潘神翁神廟中的地位的主要功績。赫魯曉夫的獨一無二之處還在于,他已經不是獨裁者了,但還不是腐敗分子。沒有人害怕他,他也不怕下臺后受到揭發和調查。在這方面他和戈爾巴喬夫有許多相似之處。
這也就是他的私生活及其家庭的魅力所在。當他一下子被革職回家時,這才發現,他居然沒有屬于自己的住房。待到分上房子、需要報戶口時,又發現赫魯曉夫和尼娜·彼得羅夫娜竟然不曾履行過結婚手續(這在20世紀20年代的蘇聯司空見慣)。
有人曾試著輸入“赫魯曉夫的情人”,不厭其煩地在網上搜索,卻是一無所獲。貝利亞有776個情婦,赫魯曉夫卻一個也沒有。總而言之,尼娜·彼得羅夫娜在各個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夫人”,盡管這個稱呼和她的外貌始終不大協調。
列昂尼德和維多利亞
雖說維多利亞·彼得羅夫娜·勃列日涅娃和尼娜·彼得羅夫娜·庫哈爾丘克·赫魯曉娃一樣,終其一生都是給身居高位的丈夫當陪襯,從未覬覦過“第一夫人”的公開地位,然而在勃列日涅夫的家中,妻子對丈夫的影響卻與赫魯曉夫家中截然不同。
據說,戰爭甫告結束,維多利亞·彼得羅夫娜立刻以“將軍夫人”自居,決定對自己的服飾來個徹底的更新換代,為此和勃列日涅夫大鬧了一場。人們都知道勃列日涅夫本是個性情溫和的人,這次卻大發雷霆,他把妻子的衣服全都摟到一起,抄起一把斧子,把妻子的衣服鞋子砍了個稀巴爛。他邊砍邊哭,回想起不久前那場戰爭的一幕幕慘景。
隨著勃列日涅夫在仕途上步步高升,他對于戰爭期間經歷的回憶看來已愈來愈少了,妻子那愛積攢的天性已不再引起他的強烈反感。維多利亞·彼得羅夫娜特意在莫斯科弄了套一居室的房子,用以存放丈夫獲贈的禮品(順便插一句,赫魯曉夫在出訪和接見中只要收到禮品,便立刻叫來國庫工作人員,如數上繳)。參觀這個去處成了她的一大愛好,看來是為了體驗目睹寶物的樂趣,順便也清點一下。據目擊者說,許多禮品上面都掛著小紙片兒,上面寫好了子女和孫輩的名字:這位體貼入微的媽媽和奶奶將公家的財物當成她私人的物品進行了分配。
維多利亞·彼得羅夫娜大大助長了裙帶風的蔓延,這也是勃列日涅夫時代臭名昭著的一大原因。小有名氣的茨維貢將軍之所以一路青云直上,成為克格勃副首腦,首先是因為他娶了總書記夫人的妹妹為妻。
換言之,蘇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第一夫人”(因為勃列日涅夫執政長達18年之久)對于她的丈夫和被稱之為“停滯”的整個政治時代都具有非同小可的、盡管是秘而不宣的影響。

勃列日涅夫是否愛著自己的“第一夫人”?
他倆是在30年代后期結婚的,戰爭爆發后,勃列日涅夫就有了自己的“野戰太太”——前線護士塔瑪拉,戰后他還戀戀不舍,想與這位護士結為夫妻,只是出于對子女的愛,才無法拋下家庭。據說,勃列日涅夫當時同妻子挑明了關系:雙雙承認早已不愛對方。
眾所周知,與赫魯曉夫的情況不同,勃列日涅夫對妻子的不忠行為時有發生,且樂此不疲。維多利亞·彼得羅夫娜算不上美人兒,勃列日涅夫則是一表人才,就連斯大林也早在十九大開會期間就注意到他,稱贊他是個美男子。此后勃列日涅夫即時來運轉,調入莫斯科,逐漸躋身黨的高層。對于“相貌因素”在升遷方面的作用,他時刻牢記在心:據說甚至到了耄耋之年,勃列日涅夫還時常對著鏡子慢條斯理地梳妝打扮呢。他很喜歡回首如下的往事,有一次英國女王對他說道:“勃列日涅夫先生,您是個很有趣的男人!”
據勃列日涅夫的孫輩回憶說,香車和美女乃勃氏之最愛。他收藏的羅爾斯·羅伊斯轎車、林肯牌轎車(尼克松所贈)等等,已是盡人皆知。據說,勃氏“收藏”的美女有7位之多,打頭的是上面提到的塔瑪拉,押后的也是位護士,叫尼娜。勃列日涅夫在其生命的最后時日與尼娜形影不離。其間還有索契音樂廳的歌唱家安娜·沙爾菲耶娃,扎列齊耶政府官邸的侍從領班瑪麗亞,巴爾維哈療養院的護士安娜,最后還有保加利亞領導人日夫科夫的女兒柳德米拉,柳德米拉不僅嫵媚動人,而且絕頂聰明,頗有教養(她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前一年自殺身亡,時年38歲)……
據知情人說,妻子對于勃列日涅夫的傾慕對象均了然于心,但是都原諒了。這就是維多利亞·彼得羅夫娜·勃列日涅娃,一個具有男人性格的女人,看來丈夫用男人名“維佳”來叫她,不是平白無故的。
真正的第一夫人
通常認為,賴莎·戈爾巴喬娃才是第一位有一定風度、合乎時代潮流、穿著時髦得體的蘇聯領導人的妻子。此說不夠準確。戈爾巴喬夫的“神甫”尤里·安德羅波夫之妻塔季揚娜·菲利波夫娜就穿著時髦,很有品味。
安德羅波夫這位“隱蔽的西方派”為戈爾巴喬夫的上臺做好了準備,而他的妻子則是俄羅斯真正的“第一夫人”賴莎·戈爾巴喬娃的“樣本”。
當然,賴莎·戈爾巴喬娃的力量不僅在于她不同于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妻子,注意儀表,穿著打扮符合時代潮流,而不是拘泥于頭幾個“五年計劃”時期的流行趨勢。賴莎·戈爾巴喬娃是蘇聯領袖妻子中第一個上流社會女士,她一頭扎進了公眾的生活,感到如魚得水。她為戈爾巴喬夫本人的形象增色不少。多虧她,蘇聯和其他國家的百姓第一次發現共產黨總書記并不是一個沒有性別的木頭人,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人,一個男子漢。
賴莎·戈爾巴喬娃對關于蘇聯領導人妻子的陳腐觀念的摧毀,同戈爾巴喬夫對于同蘇聯有關的其他陳腐觀念的摧毀一樣,都是頗具革命性的。因此,全國上下起初都愛上了他們,后來則恨之入骨。后來又再次愛上,那是在賴莎·戈爾巴喬娃不幸地猝死之后。
賴莎·戈爾巴喬娃深入民間,開創了“第一夫人”的全部行為和生活方式傳統,這如今已成為俄羅斯領導人妻子的準則。在“第一夫人”的監護下成立各種社會基金會,鼓勵文化活動、社會機構,所有這一切,都是從她開始,都是由她開了個頭啊!她干起來有愿望,有自己的主動性,有內心的驅動,而不是因為地位要求這樣做。在她之后,大家都學會了穿得有點品位,學會了在公眾場合如何舉止得體,然而無論奈娜·葉利欽還是柳德米拉·普京,都未能像她一樣蓋過西方國家的第一夫人。我們至今記得,蘇美峰會上無論南希·里根,還是巴巴拉·布什均在賴莎·戈爾巴喬娃的面前黯然失色。
她不僅成為蘇聯真正的、不帶引號的第一夫人,而且成為世紀政治明星,比起她的丈夫毫不遜色。
給身居高位的丈夫當陪襯

奈娜·約瑟福夫娜·葉利欽娜接替賴莎·戈爾巴喬娃當上國家的“第一夫人”后,仿佛很長時間為這個角色所累,感到很拘謹,她前后用了8年的時間,總算適應了,卻始終沒有真正喜歡上這個角色。在此期間她的外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然而她不經常在公開場合露面,并未因此感到特別的愜意。問題在于她的丈夫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不同,無法預測,尤其是在公眾場合,特別是在酒酣耳熱之后。奈娜經常顯得拘謹,看來是由于她時時刻刻提心吊膽,不知丈夫又會鬧出什么亂子來。她真正獲得解放、輕松地舒一口氣,還是在葉利欽退休之后。
然而,在葉利欽剛剛開始發跡時,奈娜善于給丈夫出謀劃策。據說,葉利欽1987年被撤掉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之后,是她建議丈夫采取平民化的行事風格:開始同普通市民一樣坐地鐵和公交車,到區門診部就醫并同百姓一起排隊掛號,到普通的商店購物等等。別看這都是不大起眼的小事,葉利欽后來聲名鵲起,平步青云,均源于這些對蘇聯官員說來頗不尋常的舉動。后來葉利欽登上權力巔峰,似乎妻子的忠告就不大聽得進去了。他在正式場合的怪誕不經的行為舉止,總不能說是奈娜·約瑟福夫娜一手導演的吧。
在對待他們的前任,也就是戈爾巴喬夫夫婦的態度方面,她顯得比丈夫更加豁達大度,風格更高。人們都記得,無論葉利欽本人還是其他俄羅斯高官,都沒有參加1999年9月賴莎·戈爾巴喬娃的葬禮。奈娜·約瑟福夫娜卻參加了。
奈娜·約瑟福夫娜之所以沒有成為像賴莎·戈爾巴喬娃那樣卓爾不群和名副其實的第一夫人,而多半是繼承了蘇聯的傳統,給身居高位的丈夫當陪襯,還有一個與她本人無關的原因。20世紀90年代末,俄羅斯和外國媒體給“葉利欽家族”的概念加了個引號,這個詞衍生出了第二層意思。在家族的基礎上出現了一個龐大的俄羅斯家族式企業。戈爾巴喬夫時期,浪漫主義的多愁善感已經拋到一邊,也無須借助像賴莎·戈爾巴喬娃這樣風度優雅的妻子,讓西方相信俄羅斯在精神上、文化上同西方十分相近。一個靠政治賺錢的時代已經來臨,為此,首先得保證權力的連續性。這次權力交接在俄羅斯分幾個階段進行,于1999年12月順利結束。
然而,奈娜·約瑟福夫娜已經不參與此類“家族的游戲”了。
給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來杯酸奶
柳德米拉·亞歷山德羅夫娜·普京娜是歷屆“第一夫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如果不算娜杰日達·阿利盧耶娃的話)。人們對她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加里寧格勒人,生于1958年,當過空中小姐,1978年在列寧格勒的一次音樂會上與未來的丈夫相識,1983年結婚,1986年畢業于列寧格勒大學語言系羅曼語專業,通曉德語、西班牙語和法語,育有兩個女兒。
主要是柳德米拉·亞歷山德羅夫娜本人好像根本不愿意人們議論她。葉利欽于1999年12月任命她的丈夫為自己的臨時代理者時,她哭了很久:如今私人生活結束了。而公共生活似乎不大能夠引起她的興趣。人們在電視鏡頭上看到的她,總是不茍言笑,有時甚至板起面孔,與賴莎·戈爾巴喬娃甚至奈娜·葉利欽娜不同,人們幾乎不知道她笑起來是什么樣以及她的音色如何。
然而,柳德米拉·普金娜對社會生活的參與不僅僅限于陪丈夫頻頻出訪,她有時也單獨出訪,忽而前往柏林參加郵票首發式,忽而前往斯特拉斯堡參加青年代表大會,開展獨立的支持和推廣祖國語言的社會活動(鼓勵俄語研究中心)。據說正是多虧柳德米拉·普京娜的干預,才成功地制止了擬議中的愚不可及的正字法改革。然而這一切并未伴之以任何的社會公關活動。
她那為數不多的答記者問,基本上都是一些籠統的話,而且記者的提問也缺乏新意。例如,“您臨睡前喝酸奶嗎?”“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臨睡前喝酸奶嗎?”
提到戈爾巴喬夫,人們可以滿有把握地說,賴莎·戈爾巴喬娃是他政治命運和成功的合作者;提到葉利欽,人們可以說,奈娜·約瑟福夫娜曾給他出過不少好主意,他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聽;至于柳德米拉·亞歷山德羅夫娜在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那非凡的政治生涯中所起的作用,那么至今一無所知。相信有朝一日會大白于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