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像服用了“偉哥”一樣堅挺的中國樓市,終于跌了。跌得那么兵荒馬亂,跌得那么人心惶惶,跌得開發商無可奈何花落去。樓市踉蹌而跌,是一群良知學者和千千萬萬普通百姓夢寐以求的事。按理,飆升的房價戛然而止,幸福應該寫在他們臉上。但是,從經濟學家到小百姓,沒有人從下跌的樓市中,讀到一丁點勝利的快慰。
今年上半年,中國樓市風云驟起,各路專家紛紛亮相發聲。在一片見仁見智中,我最為推崇經濟學家易憲容的觀點。易憲容是最近一年來頻頻出鏡的“明星”人物。而最讓人對他側目的是,由于他在去年7月就我國商品房價格走勢發表的一番說法所引起的轟動。他認為上海房價應跌50%,北京應跌30%。此言一出,輿論大嘩,普通老百姓為之喝彩,但房地產老板卻視其為另類,視其為PK對手。易堅定地表示:“我的觀點不會改變,因為我有堅實的經濟學理論作支撐。市場價格永遠是波動的,哪里有大漲,哪里就會有大跌。至于目前的房價為什么沒有出現大跌,這主要是由于利益集團過多地滲入,但歷史將證明我是對的。”
深圳樓市率先下跌,繼而引發全國10多個一線城市樓盤降價或低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給易憲容一個遲來而苦澀的有力論據。但北京與上海的房價,至今基本巋然不動,并沒有如易憲容預言的跌破眼鏡,莫非他的經濟學理論只對了一半嗎?
在我看來,北京、上海房價沒有應聲而降,更證明易憲容的觀點正確。因為“這主要是由于利益集團過多地滲入”。北京是中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無比龐大的利益集團以及政治文化的巨大軟實力,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抵御或化解沖擊北京樓市的不利因素;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國內外利益集團的觸角四處可及,巨大的經濟實力做后盾和支撐,也將使上海樓市繼續堅挺一段時間。房地產商的經濟利益背后,往往伴著政府高官的政治利益。
經濟學家趙曉給出了最悲觀的判斷:樓市岌岌可危,搞不好就是第二個股市。處理不當,將會蔓延。繼“銀行先死論”后,斷供危機更加危言聳聽,與愈演愈烈的救市呼吁配合得天衣無縫。房價越跌,斷供越多,最終危害的是銀行的金融安全,政府對樓市救還是不救?樓市到了非救市不可的地步了嗎?
中國樓市行情的決定因素,其實在樓盤之外。房地產商一味叫喚政府救市,誠如國務院參事任玉嶺之尖刻論斷:這是既得利益者“欲望無窮”的反應,也是少數房地產商貪得無厭的再現。樓市該不該救,我想應先剖析樓市混凝土之外的原因,應先窮究房價為何多年來一路猛進,大漲特漲。我認為中國房價的飆升,是“七力”合推的結果。
其一,家本位的傳統思想,是中國樓市的文化推手。
其二,對上負責的現行政體,是中國樓市的權力推手。
其三,對地方財稅的巨大貢獻,是中國樓市的經濟推手。
其四,暴利,暴利,再暴利,是中國樓市的資本推手。
其五,經典策劃引爆房地產,是中國樓市的智力推手。
其六,攻城略地的炒房團,是中國樓市的民間推手。
其七,國際熱錢大量涌入,是中國樓市的國際推手。
上述的“七力合推”中國樓市,使中國大中城市房價屢攀高峰,高處不勝寒。是泡沫,必有破滅的一天。泡沫化了的中國樓市,已經浮腫多年,退燒降溫,回復正常與健康的狀態,本屬正確之道。目前樓市和股市都是政府的一塊心病,不同程度虛假上漲,是典型浮腫病。 (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