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產業與資本的融合,充分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快速做強做大,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突破發展瓶頸的重要途徑。集團公司組建以來,始終高度關注資本市場的發展,積極借助資本市場開展資本運作和資源重組,拉動集團公司相關產業發展,實現集團公司主導產業發展與上市公司做強做大良性互動。特別是“十五”中后期以來,緊緊抓住軍工企業改革脫困的歷史性機遇,成功實現了由傳統兵器向高科技兵器、由求生存向求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初步形成了高科技軍品、軍民結合高新技術民品、戰略資源開發三大核心業務協調發展的產業架構,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主導民品和優勢民品,具備了上市融資的良好產業基礎。在國資委及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重點選擇了礦用車、汽車零部件、鐵路車輛及火車軸、光學玻璃、電腦刺繡機等一批優勢民品進行股份制改造,陸續培育了北方股份、凌云股份、晉西車軸、北方創業、新華光、北方天鳥(2008年2月更名為中兵光電)等股份公司并成功上市。2006年3月,成功收購了遼寧華錦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上市公司遼通化工的實際控制人。2008年6月,特種化工領域的北化股份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加上集團公司組建之前上市的長春一東、北方國際和在境外上市的安捷利,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總數達到了11家。

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成為推動集團公司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通過上市公司已累計從資本市場上成功融資76億元,有力地推動了集團公司民品的低成本、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平臺作用,借助資本市場積極推進資源重組整合,成功打造了以重型裝備與車輛、石油化工與特種化工、光電材料與器件等為重點的具有兵器特色的三大軍民結合高新技術產業,促進了集團公司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
加快產業與資本融合的探索與實踐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新形勢下,單純依靠生產經營的傳統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集團公司參與國際競爭、履行“兩個服務”使命的需要,必須轉移到產業與資本融合、生產經營與資本運營并重的發展方式上來。上市公司是集團公司參與資本市場活動的重要主體。集團公司優勢資源重組、上市,有利于加快產權制度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科學決策能力;有利于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通過資本市場募集發展資金,分散發展風險,豐富融資渠道,降低資金使用成本,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加快劣勢資產的退出,集中優勢資源做強做大集團主業。因此,以上市公司為平臺加快產業與資本的融合,是集團公司推動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實現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
一直以來,由于產業跨度較大的行業特點以及軍工資產上市的體制性障礙,集團公司上市公司的數量雖然較多,但股本規模普遍偏小、所處產業相對分散。這一現狀一方面決定了在集團公司層面開展整體上市不切實際;另一方面,從資本市場發展和上市公司自身發展的需要來看,這種格局也為我們進行行業整合,在集團內進行專業化重組提供了平臺。為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集團公司以上市公司為平臺、加快產業與資本融合的思路是:發揮集團公司軍品技術和資源優勢,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資平臺和產業整合平臺作用,綜合運用多種資本運營手段,細分產業領域內部,圍繞延伸主導產業鏈條、打造產業集群,推動優勢軍民品資源注入上市公司,打造一批軍民結合產業集團,實現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發展和集團化運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按照這一思路,我們對集團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了梳理,制定了集團公司資本運作頂層設計方案和相關專業化產業集團重組方案,在加快產業與資本的融合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
(一)發揮上市公司融資平臺和產業整合平臺作用,綜合運用資本運作手段,培育主導產業集群。
兵器工業基于火炸藥技術優勢開發的系列特種化工產品,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其中,硝化棉產銷量位居世界第一,TDI、TNT、甲纖等10多種產品產銷量位居國內前茅。與此同時,我們充分發揮國際化溢出效應,積極開展海外戰略資源開發工作,成功實現進軍石油等戰略資源領域的夢想。特種化工產業是以石油化工產品為原材料、以火炸藥專有技術為基礎的特殊化工行業,與石油產業分別位于同一產業鏈的兩端,具備較強的協同優勢。為進一步深化軍民結合,促進軍工企業發展,貫通石油、石化、特化產業鏈,增強軍品保障供給能力和平戰轉換能力,我們出資15億元,成功實施了對華錦集團及其控股的上市公司遼通化工的并購,并擬利用其現有產業基礎和存量資產,通過投資改造,建設國防科技工業火炸藥原材料基地和軍民兩用化工產業基地,預計“十一五”末將完成投資200億元,新增400多億元的銷售收入。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以遼通化工為平臺,開展了一系列資本運作:一是發行了6億元短期融資券,提前開展了相關石化項目群的建設,早建設、早投產、早收益;二是收購了遼通化工母公司華錦集團的ABS資產,將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拓展到大石化領域,為以上市公司為主體開展項目融資建設奠定了基礎;三是利用華錦集團出售ABS資產獲得的部分現金收購了北瀝公司,獲得了煉油的產業技術、員工隊伍、生產能力等系列資源,進一步豐富了集團公司石化產業結構;四是利用母公司出售ABS資產獲得的剩余現金取得了富騰熱電的控制權,為相關石化項目提供了能源保障;五是開展了遼通化工的非公開發行股票工作,募集社會資金23億元,為石化項目群建設提供了資本金保障;六是以相對較低的利率發行了45億元的企業債,進一步滿足了項目建設資金需求,降低了資金使用成本;七是計劃以遼通化工為主體,發行分離債。通過以上市公司為平臺,綜合運用短期融資券、非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債、分離債等一系列資本運作手段,在集團公司沒有增加出資的情況下,較好地滿足了石化項目群的建設資金需要,進一步豐富完善了集團公司石油化工與特種化工產業鏈,大幅提高了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率。
(二)以上市公司再融資為契機,開展專業化重組,推動集團公司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
北方重工和晉西集團均為我集團公司所屬的國家重點保軍企業,兩家企業充分發揮軍工技術優勢,分別開發了鐵路用火車軸系列產品,是國內產品品種最全、技術水平最高的火車軸生產企業。晉西集團控股的晉西車軸成功完成上市后,加大了國際市場開拓的力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北方重工控股的北方鍛造,在國內車軸市場取得了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兩家企業市場各有側重,產品結構相互補充,技術路線不盡相同又密切相關,具有較強的協同優勢。為發揮集團公司的整體資源優勢,加快主導產業發展,我們以上市公司晉西車軸為平臺,對北方重工和晉西集團的火車軸產品進行專業化重組。2007年初,晉西車軸非公開發行股份再融資8.5億元,利用募集資金1.53億元收購北方重工的全資子公司北方鍛造公司100%的股權。為加強重組企業的協同管理和平穩推進,北方重工以出讓北方鍛造公司的現金購買晉西車軸本次增發的股份,從而成為晉西車軸的股東。重組及兩地火車軸生產線技術改造完成后,晉西車軸的產能將擴大兩倍,同時通過產品結構的調整,收入規模也將由10億元增長到50億元,成為國內和全球鐵路車輛零部件的主要供應商。
火車軸專業化重組是集團公司在所屬骨干企業和主導產品之間實施的一次跨地域專業化重組,所采取的以上市公司為平臺、以存量帶增量放大重組效益的重組模式,較好地兼顧了重組雙方的利益,實現了雙贏,為集團公司專業化重組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三)依托上市公司和優勢企業,創新重組融資方式,探索軍工資產上市發展的有效途徑。
華北光學是我集團公司的重點保軍企業,主要從事武器裝備平臺配套的光電分系統核心部件業務。近年來,企業在滿足國家裝備訂貨需要的同時,還自行開發了無人機、無人車等先進的軍民結合高新技術產品,并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單純依靠國家投入難以滿足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資金已成為當前企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華北光學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兵光電主要從事電腦繡花機業務,占據了高檔電腦繡花機產品的絕大部分市場,產業發展基本處于飽和狀態,繼續發展的空間有限,募集資金缺乏投向,上市公司的融資功能難以有效發揮。華北光學與中兵光電重組,可以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的融資功能,在拓寬上市公司發展空間的同時,又可以滿足母公司產業高速發展的資金需求,實現較強的協同優勢。對符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構建“小核心、大協作”的國防科技工業科研生產體系,促進國防經濟與國民經濟的融合,是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央企業深化改革的大勢所趨。2007年8月,我們啟動了以中兵光電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式,實現其控股股東華北光學集團軍品業務上市,不僅解決了上市公司原有業務萎縮、經營虧損的難題,也為華北光學的后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這一重組方案目前已獲中國證監會并購重組委的審核通過。
華北光學主營業務整體上市,將使中兵光電成為兵器工業集團第一家真正意義上整體上市的軍工企業,為集團工業乃至整個軍工行業進一步豐富軍品投融資方式、利用社會資本發展軍品產業、推進軍民融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以打造專業化產業集團為重點
進一步加快產業與資本的融合
專業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各項事業做精、做強、做大的必然要求。發展質量高低,不能簡單看幾個經濟指標,核心是看企業是否擁有專業化的競爭能力和專業化經營規模的產品。在推進產業與資本融合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一方面,沒有專業化的規模和專業化的競爭能力,就沒有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也很難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另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發展平臺,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有利于加快推進資源的專業化整合重組,集中力量、集中資源做強做大核心產品核心產業。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們要堅持以專業化為方向,以上市公司為平臺,全方位加大資本運作力度,積極推進專業化重組,打造一批具有規模競爭力、產業帶動力、市場影響力的產業集團,努力走出一條以產業為基礎、以金融證券資源為動力的發展新路。在著力培育一批新的上市項目的同時,當前要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現有上市公司的做強做大。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不但要打造一批資本市場的排頭兵,而且要使資本市場成為我們籌集發展資金、優化資源配置的主要渠道。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