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回落,經濟增速放緩以來,債券市場隨之走牛,各種債券型理財產品趁勢推出。對于投資者而言,保本仍要放在第一位。
降息周期已然到來。央行降息以后,債券型理財產品隨之升溫,已成立或正在發行的、投資于債券市場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達到100多只,占比超過40%。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來一共有876只類似產品推出,占全部理財產品的17.8%。
今年企業債的市場表現不容小覷,前三季度成交同比增長203%,發行同比增長216%。債市走牛,債券類理財產品也水漲船高。債券類理財產品如何買,風險有多大?
產品設計流行短期
近日,華夏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都推出了投資期限僅為14天的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2.4%-3.8%。

一直以“安全”、“穩健”為口號的債券類理財產品,從目前來看,流動性很強。大部分產品的投資期限為1個月到3個月,最短的期限只有7天。這也是銀行規避風險的一種手段。據不完全統計,在10月已經成立或正在發行的71只債券型銀行理財產品中,多達42只產品的投資期限短于3個月。
不過,銀行設計債券型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較難與相關的債券期限完全匹配,也就是說,當理財產品到期時,投資的債券還沒有到期,銀行就需要在債券二級市場將其拋出。如果此時市場狀況良好,賣出時可能還會獲得一部分差價收益;若市場不好,還可能有一些損失。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為了使自己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具有競爭力,某些激進型的銀行可能把長期債券打散成幾個短期的理財產品銷售,例如用一年期央票按照時間先后順序設計成12只30天期的短期理財產品,可以保證較高的收益率,以此吸引客戶。
據了解,債券型銀行理財產品主要分兩類,一類是銀行將募集資金直接投資于銀行間債券市場具有較強流動性的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等,也會投資于中外資商業銀行同業存款以及企業債和票據等。這種操作比較考驗銀行的資金管理能力,但也省去了較多的中間環節,能給客戶更多的實惠。
此類產品大多數是打包產品,即一款產品涉及多個領域。相對來講,各領域的互補降低了投資風險。從投資期限來看,應該屬于短期或超短期理財產品,這也是目前客戶需求旺盛的產品。實業資金、專打新股資金等大規模流動性資金,在閑置期內都可通過此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另一類產品則是采取與信托公司合作的模式。由于投資機構風控的能力決定了產品的風險,一般而言,高收益債券類產品多數投資于期限較長的債券,其風險也較高。由于此類產品的投資組合不對外披露,保守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購買期限較短的如1年期債券類產品,其收益穩定風險相對較低,適合對流動性要求較高資金的投資者。
理財專家建議,投資者若是用閑置資金來購買,最好是買短不買長,短期投資既能獲得比同期儲蓄存款高得多的收益率,又能快速對政策變化做出反應。但是,也要注意一點,很多銀行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流動性較弱,提前贖回有較多限制,許多甚至不能提前贖回,所以投資者也要考慮緊急變現問題,一般建議投資時動用一段時間內不會使用的資金。
銀行債券理財 保本最重要
銀行債券類產品走紅,應該該如何買?“現在如果要我提出建議,那么保本肯定是最重要的一條。”某銀行理財師如此說。對于易忽略風險的產品,如債券類、票據類、信貸資產類產品等,更需重點分析其保本條款的設計,避免出現因盲目信任產品投向而引致的本金損失。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售的銀行債券類理財產品中,有“浮動收益”和“保證收益”兩種類別,部分產品可能并不保本。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結構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袁增霆表示,“浮動收益”型產品運作類似于債券型基金,真正能體現業績的是二級市場上長期限債券的交易。這是因為,長期國債利率較低,投資的主要獲利點在于二級市場的買賣價差,而不是持有債券到期所得的利息。而二級市場即意味著債券現價存在波動,如果投資機構恰逢在債券高點買入,而在產品到期清倉時又正處于低位,投資就可能出現風險。
因此,建議保守型投資者可購買保證收益類產品,而具備一定抗風險能力的投資者可購買浮動收益類產品。
此輪債市走牛的勢頭,不少分析人士均指出已經大幅透支了未來央行進一步降息的政策預期,提醒此時跟風進入的投資者注意風險。“尤其是在目前的高點上,投資者必須注意通貨膨脹一旦反彈將對債市形成極大不利影響。與此同時,雖然不少公司推出收益率很高的無擔保信用債,但如果未來宏觀經濟持續放緩,不排除這些債券出現信用風險。”某券商研究員指出。
降息利好債市,同樣,也會對債市產生不好的沖擊。如果降息,短期債券面臨估值風險,對長期債券則有利。從短期來看,由于市場需求旺盛、短債價格上漲較快,債券類銀行理財產品需要防范的是市場調整的風險。從中長期來看,在宏觀經濟背景和貨幣政策主基調不變的情況下,債券價格將繼續上漲,因此,將債券類理財產品作為長期投資是較佳選擇。長期投資債券需要注意的是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前者應通過選擇高信用等級債券如國債、知名企業債等來規避,后者應通過贖回條款設計和多樣化資產配置來規避。
日前,公司債出現暴跌,再次證明了任何市場都有風險。有關專家表示,投資債券類理財產品,最需要注意的是信用風險。
在債券類銀行理財產品所涉及的領域中,一般國債無違約風險,但企業債和公司債方面,如果公司破產,則本金和利息都不能償還;如果公司財務狀況惡化,其信用也會被降級,導致其債券價格下跌。企業債和公司債波動較大,風險較難控制。如果某些企業出現信用危機甚至是某些負面消息都很有可能將該只債券推入谷底,所以投資前還是要關注公司債和企業債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盡量壓抑過頭的投資沖動。特別是今年這塊市場投機成分較大,最好將投資重點放在評級為AAA等級的或AA+以上的公司債券。
此外,債券型產品的背后還蘊含著管理風險。不同的產品資產配置,帶來不同的收益。在如今的債券牛市背景下,產品設計人員及管理者的水平往往成了導致產品收益分化的主要原因。
同時,購買人民幣債券理財產品需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匹配性原則,即投資者必須根據自己資金的金額、投資期限、資金的穩定程度,選擇不同的債券投資方式;二是分散投資原則,即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三是組合投資原則,即必須在確定自己的預期收益后,將風險分散到不同的投資組合中,以獲得較高的綜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