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貶值,最堅挺的澳元除了套牢香港著名藍籌股中信泰富,也帶來了內地澳元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走低。
全球金融颶風席卷,在澳元兌美元匯率跌去超過30%之后,曾經跑贏CPI的澳元理財產品也無法獨善其身。
近日,香港著名藍籌股中信泰富所引發的一系列“澳元門”事件,更是將澳元推上了風口浪尖。中信泰富披露,其交易的澳元衍生產品投資失敗,將導致155億港元巨虧。據統計,在香港市場上,涉及結構性存款的上市企業有20余家,目前還未出現普遍巨虧的現象。
單就銀行澳元理財產品來說,由于眼下到期的澳元理財產品很少,尚未出現大面積損失,但產品收益率的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年中發行的產品預期收益率為8%,近期發行的澳元產品收益率僅為6%左右,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
從發售數量也可以看出澳元產品已經不再“受寵”。10月份澳元理財產品僅發行了16款,9月份發行了20款,而在8月份和7月份分別發行了35款和36款。據普益財富不完全統計,7、8、9月份,澳元產品的占比逐步降低,分別占5.1%、4.7%和3%。
據悉,某款掛鉤農產品的澳元理財產品已經虧損近40%。理財專家提示,對于掛鉤澳元的結構型產品,現在不管是固定收益型產品還是浮動收益型產品都有收益下降或虧損的可能。而對于銀行承諾的保證收益型產品,主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類產品、保證最低收益類產品兩種,發行量以前者居多,隨著澳元的貶值,當初所保證的收益面臨挑戰。
今年9月上旬,為對沖經濟風險,澳大利亞央行宣布了7年以來的首次降息,10月7日,再度降息至6%。澳元兌美元自此開始一路下滑,跌回到2003年初的水平。
本刊特約理財師提醒投資者,若手中持有澳元,澳元產品仍然可以列入考慮范圍。因為目前銀行對澳元的六個月期定存利率僅為3.135%,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也僅有3.41%,而澳元產品的收益率至少有6%左右。但如果準備用人民幣買入澳元,就一定要考慮到巨大的匯率風險。若此時購買澳元產品,一旦澳元匯率跌幅加深,很可能產品收益尚不能抵消匯率上的損失。
業內專家分析說,若澳大利亞央行再度大幅將息,新推的固定收益型澳元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同時,降息所帶來的澳元匯率的大幅波動,也將影響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收益。
而由于匯率的波動,近來也有產品出現提前終止情況。譬如,星展9月份推出的“星匯”系列第4期理財產品提前到期。星展中國的這款產品為3個月期澳元兌日元匯率掛鉤人民幣保本結構性產品,于今年9月份面向星展銀行客戶發售,產品掛鉤標的為即期澳元兌日元匯率,收益由即期澳元兌日元匯率在觀察期間(認購截止日至定價日之間)的表現決定。由于在迄今為止的觀察期間,即期澳元兌日元匯率已下探觸及小于初始匯率*95%的障礙匯率,因此星展客戶提前2個月鎖定最高不低于5%的年化收益。
專家提醒說,如果產品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相差不多,那么,提前終止對投資者來說并非壞事,這相當于在一個較短的投資期內,獲得了與長期投資產品相同的高收益,投資者還可以選擇新的投資機會。能夠得到這種結果還是幸運的,如果不巧購買了被動提前終止的外匯理財產品,預期收益就很難實現了。
近日,建設銀行也公告稱,于2008年10月3日對“匯得盈08年第09期外幣理財產品(6個月澳元)”行使提前終止權利,但并未公布提前到期時的實際收益。建行該產品于今年7月發行,產品成立時規定投資期為6個月,預期最高年收益率為9.10%。不過,我們看到,建行仍有澳元理財產品的發行,投資期限已經縮短至3個月。
10月份,還有其他中資銀行紛紛提前中止了澳元掛鉤理財產品。專家建議,在當前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應重點配置穩健保本型設計、投資期限較短及與市場關聯度較低的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