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今年的金融海嘯已消滅全球財富近20萬億美元。這次雖然是新的風暴,但也是由一個老問題引發的,就是過度融資。
從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來看,一邊是資產,一邊是資本與負債。從金融企業來看,吸收的存款和從投資銀行處購買的產品是負債。人類過去的歷史,就是金融業發生問題造成社會太大動蕩后的不斷創新。這就是巴塞爾協定把銀行的最低資本要求至少是8%的道理,而且全球適用。
舉個例子,假如一個對沖基金經理募集到1億美元資金,若只投資在普通的兩房債或政府債,一年只能收到450萬的利息,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如果他以此為資本,借到更多低利息的資金,就可以賺很多錢,就很了不起。這種機會可能在日本,因為日本的錢都借不掉,銀行提供很低利息的資金,年息只要1%。如果借4億美元,加上原來的1億美元,到美國買住房貸款基金5億美元,可以收到2200萬美元的利息,除去付給日本的400萬美元利息,凈賺1800萬美元。所以,1億美元的本錢創造了1800萬的收入。這樣,這個對沖基金經理就會跟客戶收取高額績效報酬。
在2005年和2006年,不管是日本或美國,繳稅最高的就是這些對沖基金經理,而且都是名氣不太大的,因為它不是選股,而只是做資產調整,就可以幫大家賺錢。
如果一個普通投資者到銀行去買這種金融產品,沒人知道它會不會漲,在投資項目出現問題之前,也無從知曉其現狀。這就是金融風暴發生之后,沒有很快解決的原因所在。這是結構性的問題,而非處理能力的問題。
香港投資雷曼兄弟,如今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并進入了資產清算程序,香港開在雷曼兄弟賬戶里面的錢和股票在清算之前就拿不出來了。從9月到現在,有很多的交易機會全部不能用,萬一它買了一只股票這段時間一直在跌,那就會很慘。
各國政府都在拯救這樣的事情,目的是為了社會安全和政治穩定。如果不救,大家就都沒有辦法做生意了。就好比中國現在對地產開發商政策上做了改變,不是要救房地產開發商,而是要救這個產業。假如這個產業真正受到嚴重打擊了,可能更多會是農民工失去工作機會。因此,所有的政府都把原來的理念拋開了,這是新20國聯軍,就是要創造流動性,或者是彌補資本自足率。
中國狀況怎樣?進出口不會增長,民間產業投資基本上被消滅了,內需拉動消費的機會不大。中國之前擔心物價太高要控制貨幣存量,所以銀行提高存量準備金。這是貨幣學派的想法,認為控制等式左邊,就可以控制等式右邊,就可以讓物價不會上去。
現在,歐洲國家、美國國家碰到了流通速度掉下來的問題,各個國家注資都很多,理論上錢很多,市場該有反應,為什么市場上反應卻不理想?因為流動的速度消失了。美聯儲放出去的錢都哪里去了?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和美國銀行等的錢都很多,但是銀行收到錢之后不敢再拆借出去?像國內建行、工行、或中行等都有錢,但是因為形勢很緊張它不敢借出去。也就是說,現在,沒有了流通速度。
所以,現在整個歐美的狀況是貨幣流通速度下降太快形成緊縮。中國的貨幣政策會跟著美國繼續下調。國內的狀況是今年下半年公司債發行的速度比以前快很多,利率有往下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