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案例
張女士30歲,在外貿公司工作,月收入7000元;張女士的丈夫劉先生32歲,在外企工作,月收入9000元;他們的女兒今年3歲。
張女士夫婦二人剛買了套80平方米、價值90萬元的住房,貸款60萬元,分15年還清,交付房屋首付款后,還有10萬元的活期存款:另有5萬元的銀行定期存款,5萬元的股票型基金。夫婦倆所在單位均繳納四金,但是二人沒有購買任何商業保險。
家庭資產情況
張女士一家月收入16000元,屬于北京的中等收入家庭。]

但是,該家庭的經濟劣勢比較明顯,首先家庭資產積累單薄;其次,孩子尚小,未來經濟負擔不容忽視;此外,兩人的現金流入渠道較為單一,全部是雙方的工資收入。
這樣的家庭資產配置狀況,一旦發生重大變故,將對家庭的正常生活產生較大影響,應考慮應急基金以及在保障方面的投入。
從家庭理財結構和目標上分析,屬于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偏穩健型的投資類型。
理財目標
1、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目前,沒有贍養老人的支出項目。但是,未來有贍養雙方父母的責任。
2、要養育下一代,為孩子準備教育基金,且希望為她提供較好的生活和教育。
3、規劃夫婦的退休養老計劃,適當投保保險產品。
4、再購買一套小型住房作為投資。
規劃建議
根據張女士的家庭財務狀況,適合從穩健理財原則出發,利用節余資金,有效積累家庭資產。
1、建立備用賬戶
對于一個家庭來講,儲備一定的應急基金用以應付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是非常必要的。從家庭結余中提取一部分作為緊急預備金,金額控制在月支出的3-6倍即可,可以以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的形式存在,在具有良好流動性的同時保持了一定的收益。
鑒于張女士夫婦的收入都較穩定,建議他們將現有活期存款中的2萬元作為應急基金。從提高資金收益的角度考慮,可將這筆錢按1:1的比例,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和銀行存款。其中,銀行存款采用階梯存儲法將1萬元等額分為五份,存期分別為3個月、6個月、一年、兩年和三年。
2、準備教育金
張女士家庭收入情況較好,目前衣食住行都無明顯的壓力,但小孩今后的大學學費支出是剛性支出,需要盡早做好準備,完善小孩的教育規劃。大約需要準備教育金8萬元,如果要出國留學,則需要準備每年大約30萬元的費用。
考慮到時間方面的因素以及盡可能減少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張女士可以從每月的收入結余中提出1000元做基金定投,為小孩子的高等教育早做教育金積累。
張女士也可以采用一次性投入,15年后領回教育金的方式,比如少兒教育保險。
3、選擇適當類型的保險保障
一直以來,人們重理財輕保險,或者認為先買基金等賺錢了再買保險,這是對理財觀念的誤解。許多家庭光是給小孩購買保險,而忽略家庭支柱,這同樣是一誤區。
張女士需要盡早為退休和養老進行規劃,為家庭成員購買一定的壽險,重點選擇那些具有養老功能的險種,采用期繳,到期一次或以年金方式提取,同時附加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保險。保額建議控制在年收入的5倍左右,保費支出建議不超過年收入的10%為宜。具體產品可以選擇像太平財富成長型年金保險等。
4、投資建議
張女士持有5萬元股票型基金,但由于2008年以來股市一直處于下跌行情中,損失不少。對于張女士而言,由于家庭資產累積較少,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已經購買了風險型理財產品股票型基金,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建議考慮購買收益相對比較穩健的分紅型保險產品,用以完善家庭整體財務規劃。
不妨設立理財專用賬戶,每年從家庭收入中拿出部分資金放入專用賬戶,購買收益相對穩定且帶有保障功能的分紅型保險。
分紅險作為中長期理財方式,意味著其投資期間將跨越熊市和牛市,以保險公司相對穩健的經營風格,可以為客戶帶來預計較為可觀的收益。購買分紅型保險不僅具備良好的資金積累和增值能力,更有助于培養人們養成長期理財的良好習慣。尤其是對于目前沒有足夠儲蓄或未養成良好儲蓄習慣的人。
以交費期5年,保險期15年的產品為例。如張女士購買,年交保費2萬元,共交5年,在保險期間內,可以享受的收益如表1。
此外一些分紅險產品在保險期間還提供公共意外全殘、身故等多重保險保障,如此可以運用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緩解可能發生的意外給家庭帶來的經濟壓力。

5、放棄購房投資計劃
根據張女士夫婦目前的情況,前面的幾個理財目標都是必需的。但是如果要完成這些目標,按照張女士一家的收入已經無力來進行房產投資了。同時,當下北京的房產市場動蕩,且目前租金收入低于其投資機會成本,如實行該計劃,會對生活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故建議放棄購房計劃。同時,夫婦兩人平時的開支也較大,建議其能夠適當節流,壓縮生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