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引發“退保潮”,保險業何處尋出路?
隨著次貸危機惡化,9月16日前后,各國保險指數急挫。美國國際集團(AIG)最終面臨出售資產的命運,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將成為歷史。
AIA退保潮
AIG處險境,其附屬公司友邦保險的投保人擔憂保單安全性,香港和新加坡涌動了“退保潮”。據報道,9月16、17兩日,在香港,友邦保險(AIA)遭遇退保2000份左右。在新加坡,許多客戶一早就在友邦公司辦公地點排隊。盡管美國政府迅速以850億美元接管了AIG,但客戶仍然都擔心友邦母公司AIG倒閉,連累友邦。
“以前友邦的代理人向我推銷保險時,一個重要賣點就是股東AIG是百年老店。連AIG這樣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都會有破產危機,我現在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真想干脆退保算了。”友邦保險客戶丁女士這樣說。
從另一方面來看,9月15日,AIG股價暴跌61%,至4.76美元。16日,AIG股價繼續下挫,最后收報3.75美元,跌幅達21%。17日,美國股市遭遇重擊,AIG再次暴跌至2.05美元,跌幅達45.33%。AIG股價持續走低,也反映出市場對未來的看法。
AIG風暴席卷香港和新加坡,大陸客戶的反應卻相對平靜。據友邦營銷經理介紹,近日有人打電話到友邦咨詢情況,但退保的并不多。
就在美國政府宣布將AIG國有化后不久,中國保監會在網站上發表聲明稱,AIG在中國大陸地區設立美亞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和友邦保險有限公司分公司,分別在部分地區經營產、壽險業務。目前,兩家公司經營狀況穩定,業務狀況正常。友邦保險負責人也表示,友邦保險目前業務運轉正常并資本充裕,完全能夠履行對投保人所作出的承諾與責任。
美亞保險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任何退保申請,投保企業或個人對事件反應均比較冷靜。
AIG重拾保險主業
次貸危機來了,AIG就要倒了,保單就要不保了。保戶投保是為了買保障,可如今后臺崩潰了,保障找誰要?能為明星一雙腿提供10億美元保障的保險公司,嘩眾取寵的錢是哪里來的?美國保民憤怒了,他們質問,保險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是賣保險的還是倒騰股票基金的?
面對質疑,AIG聲明將保留美國國內本土財產和責任保險及美國國外的財產保險業務,也將保留其在美國國外人壽保險運作的持續權益,并正在尋求出售其余下高質量的業務和資產的機會,以保險業務“起家”的AIG將重新“回歸”保險主業。
話說回來,堪稱全球保險旗艦的AIG之所以陷于今日境地,可以說是禍起金融衍生品,禍起資金運用風險防范之不足。AIG這次不是保險業務出了問題,而是衍生產品出了問題。專家指出,針對混業條件下金融機構的全球化活動以及危機向全球蔓延的特點,未來應采取更積極措施加強金融監管的全球協調。從目前看,盡管金融混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企業仍須加強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與此同時,對于中國保險商“走出去”戰略而言,應該更加審慎并注重長期收益。
AIG的回歸警示中國險企,警示混業經營業態。
次貸海嘯震動中國保險業
美國發達的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既成就了華爾街的興盛,也直接導致了這次危機。AIG在次貸支持類債券、信用違約互換和其它衍生品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蒙受了巨額虧損,才陷入了破產的邊緣,不得不向美聯儲求救。據悉,迄今為止,保險業遭受的損失主要來自于投資和承保兩個方面。在承保方面,次貸危機使得董事高管責任和錯誤遺漏保險、住房按揭保險、債券保險等業務的賠款支出顯著增加,許多公司陷入困境。
雖然國內大部分保險公司比較謹慎,并未持有出事的這幾家金融機構的相關債券,但仍有一些擁有海外資產的保險商不得不為錯誤的投資“埋單”。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保險業將面臨一次行業內“洗牌”,甚至可能改變目前的產業布局。
有業內人士稱,中國平安可能是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最大的中國保險公司。10月6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2008年3季報中對富通集團股票投資進行157億元減值準備,并終止其投資宮通投資管理公司50%股權的協議。據透露,中國平安對富通集團的投資可能對公司今年的收益沖擊不小。
就在AIG宣布引入少數投資者后不久,市場傳出中國人壽有購買的意向,但在紐約上市的中國人壽,其在美國的股票價格始終萎靡不振。數據顯示,去年10月至今,中國人壽的股價由最高時的106.63美元/股,下跌至52.21美元/股(10月3日)。中國人壽同樣被金融海嘯弄得焦頭爛額。
最讓人擔心的是,這場海嘯對整個中國保險行業的影響。首先,AIA自1992年進入中國上海,目前是惟一一家獲準在中國大陸經營保險業務的外資公司,已成為中國大陸最大的外資壽險公司,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其所占市場份額甚至超過一些老牌的中資壽險公司。
其次,國內的合資保險公司,由于其外資方很難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在中國的業務也難避免不受沖擊。這些合資險企包括太平洋安泰、首創安泰、中德安聯、信誠人壽等多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