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行業的冬天,往往是VC/PE行業的春天,危機中蘊含著轉機。在新-的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環境中,積極調整投資心態和投資策略,是VC/PE們的必修課。
VC/PE的投資者需要有長期投資的心態、平和的心境、園工的耐心,也要有和風投家一樣的思維節奏,這無疑也給投資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近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經久不息。
貝爾斯登、美林被收購,雷曼兄弟宣告破產,大摩、高盛轉型,華爾街五大投行相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此次危機的影響程度,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稱之為百年一見。全球金融市場可能面臨漫漫熊途,IPO市場也將可能步入低谷,給私募股權投資蒙上了深深的陰影。
另一方面,急劇下降的資產價格,給無數卓識的PE經理以大顯身手的機會。
金融風暴,對剛剛起步的中國PE市場將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春天還是冬天?
退出遭遇10年最低谷美國VC/PE謹慎前行
美國創投協會(NVCA)和湯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聯合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08年第二季度美國證券市場上沒有一筆風險投資支持的IPO項目,這是自1978年以來的第一次。
另據安永最新的全球IPO季度報告顯示,2008年第二季度全球IPO的項目數和募集的金額均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一半之多。IPO數量由去年第二季度的567筆減少到258筆,募集金額從904億美元降低到374億美元。
逐步惡化的經濟環境和日益衰退的投資者信心,將對風險投資行業未來幾年帶來影響,將迫使他們開始轉變商業模式,謹慎前行。
根據歷史數據回歸分析發現,風險投資的投資額和投資輪數與NASDAQ指數有著明顯的相關性(根據中信證券產業基金業務線的測算,其相關系數為0.88和0.9)。而且利用當年的NASDAQ指數能夠預測下一年創業投資的募集資金額。2001年網絡泡沫破裂時,NASDAQ指數一落千丈,風險投資募集資金額跟著急速下滑,并且比NASDAQ指數落地更快。
中國VC/PE投資回歸理智促進行業洗牌
Thomson Reuters報告,中國在2008年年中收到17億美元私募股權投資,較上年同期的16億美元略有增長,為亞太區(日本除外)最高紀錄。德勤最近一項調查顯示,私募股權預期投資活動將會增加,原因是由于IPO市場偏軟及債務融資收緊,導致PE市場相對吸引增大,PE投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前景仍充滿信心。金融街PE研究院認為,主要由于信貸政策從緊的宏觀背景和極度低迷的股市,使得國內企業通過信貸和上市獲得資金的機會越來越少,只能轉向私募股權基金尋求融資。這種需求的增加為私募股權基金提供了更大運作空間,吸引了國內外海量資金加速涌入私募股權投資領域。
但根據JRS-PE數據庫統計,繼7月份基金募集有所放緩,8月份基金募集情況創出本年度新低。清科研究中心統計的8月份數據,1億美元規模以上(含1億美元)的大額VC或PE投資在近三個月以來首次出現空白。
隨著美國華爾街五大投行相繼退出舞臺,投行神話作古,金融風暴的寒流不斷從太平洋的另一岸襲來,中國VC/PE市場也在短短幾個月之間,經歷了從到“瘋投”到理性回歸的過程。清科研究中心副總裁鄭杏果,在《VC/PE如何走過金融海嘯》文中表示,在中國市場上很多以前仰賴美國資金來源的投資機構,將繼續放緩投資步伐、縮減投資規模,部分機構甚至可能面臨斷炊之虞。這對那些希望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并順利退出的企業來說,無疑增加了操作的難度。同時由于證券市場提前遇冷,國內的創投企業上市步伐也明顯放緩,投資機構難以借助企業上市出售股份獲益離開,眾多因素的互相影響,導致了創投市場觀望情緒的擴散,開始出現“蟄伏”跡象。
金融風暴對于中國的VC、PE機構的沖擊不可一概而論,需要區別對待。資金來源依賴美國資金的PE,以及一些熱衷于房地產、證券等的對沖基金等,將受到嚴重的影響:資金來源更多地是依靠富有個人和大型企業,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未來人民幣基金將有寬廣的市場空間,將逐漸成為中國PE市場的新生力量。
以上所述影響,將帶來VC/PE行業的分化,促進行業的洗牌。“2008年只是PE及VC業洗牌的開始,明后兩年還將有更多私募被市場淘汰。”普凱投資基金主管合伙人姚繼平判斷說。金融業的漫漫嚴寒,對VC/PE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為了將來能在行業中勝出,優秀的VC/PE會把更多時間花在與企業一起做基本功上,“抱團取暖”度過嚴寒,即利用自己的優勢,幫助被投資企業確立領導地位,控制成本、管理財務。多數企業不僅希望引入資金,更加希望作為戰略投資者私人股權機構能夠提供增值服務,PE應該努力加強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提供高效的增值服務,以便在下一個春暖花開之時,收獲沁人心脾的香。
盡管目前局勢對PE及VC來說相當嚴峻,但仍有部分VC對國內市場的長期投資前景表示樂觀。“很少有中國這樣相對獨立的市場,尤其在美國及歐洲市場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后,中國更加突顯價值洼地的份量。”漢能資本董事總經理趙小兵表示。
未來的前景與應對策略
面對近期全球金融動蕩的局面,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前景仍充滿信心。
畢馬威關于國際資本流動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在未來5年將趕超美國成為機構投資者眼中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國家,尤其在IT&T、工業產品和采礦業領域扮演最具影響力的角色。這項調查報告主要針對15個主要經濟區域的300余家大型跨國公司的投資策略制定者。調查結果還顯示投資資金逐步從美國、日本、新加坡和阿聯酋等國家流向“金磚四國”即:巴西、俄羅斯、中國和印度。而德勤最近一項調查也顯示,盡管監管環境、近期信貸狀況及經濟環境不斷帶來新的變化,導致對中國PE市場近期前景看法不一,但投資者普遍對未來一年及更長期的PE市場發展充滿信心。
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及海外投資機構參與中國PE市場的競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所體現的產業優勢和附加值將更顯寶貴。德勤中國私募股權服務主管合伙人古博(Chris Cooper)先生說:“在競爭激烈的交易環境下,僅提供融資服務是不夠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需要建立成熟和反應靈敏的基礎平臺追蹤主要交易、人力資源及相關資產,磋商及確定交易,以及充分了解中國市場以便向合伙方與監管機構提出具有實際意義和價值的建議。這些是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能夠在中國投資市場創造超級回報的主要因素。”
由于私募投資的特性,投資要經歷播種之后漫長的培育才能獲得心動的回報。產業行業的冬天,往往是VC/PE行業的春天,危機中蘊含著轉機。在新的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環境中,積極調整投資心態和投資策略,是VC/PE們的必修課。
VC/PE的投資者需要有長期投資的心態、平和的心境、園丁的耐心,也要有和風投家一樣的思維節奏,這無疑也給投資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