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我從來不怕丟失錢包,因為總有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給你送回來。我感覺,原本并不輕信人的我,慢慢地找回了迷失已久的善良與信任。
好友從中國來我這里度假,我們去美麗的天鵝河旁BBQ(燒烤)。衣物、包、手機放在涼亭后,我就去免費的電爐前操作,老公帶著兒子在一旁踢球玩。好友見狀很感慨,如果在中國,所有的東西都要掛在身上還不放心,像這樣就這么一堆衣物擺在一邊如果沒有專人看守,必丟無疑!
我笑著跟她說了我在澳洲的一件事情。那是個周日,我們全家去中國城喝早茶,茶足飯飽后一家老小上車去另一個地方玩。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我老公傻眼了,兒子的兒童車被忘在了路旁。我更著急,出門的時候想在回國前買些免稅的禮物,我把三個人的機票、護照、相當于2000美元的澳幣都放在兒童車上。我們心急火燎地往回趕,一路上我和媽媽都認為肯定丟了,我急的眼淚都要掉出來了。老公很沉得住氣,任我怎么催他依舊規矩地開著車。一進丟車的街道,只見兒童車在人行道上,車上掛著的包被風吹得晃晃悠悠,一位澳洲中年男人倚在路邊看著我們的童車。我們馬上下車,老公忙著將童車收上車,我則向這人道謝。他笑著說:“我看見你們離開,喊你們也沒聽見,只能幫你們在這里看著,還好你們回來得快,不然我也成這棵樹了。”
回到車上,老公這才發言:“我就知道丟不了。”媽媽則不斷搖頭說不可思議,如果在中國,別說包,連童車轱轆都早不見了。
沒幾天,《澳大利亞時報》登了篇“我在澳洲丟錢包”的文章。我看了會心一笑,也只有在澳洲生活過的人才會相信這些。我將原文轉貼如下:
我在澳洲丟錢包
前幾天,一對夫妻從悉尼來堪培拉住在我這兒,中間抽空去購物中心買點東西。女士們坐在超市門口的座位上聊天,男同胞排隊交錢。回到停車場,一位女士才發現手袋不見了,連忙跑回超市,把走過坐過的地方找了一遍也沒找著。她急得不得了,錢包、駕照、信用卡、手機都在里面呢。沒辦法,我去購物中心的服務臺詢問,服務員胖大姐聽說是來找包的,就開始詢問包的顏色,里面有什么,而且不停地往前臺下面看。我心想,得,有戲,估計就在這兒了!果然,沒問幾句,大姐把包就給遞出來了。我這位朋友感激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順便問大姐在哪里撿到的,也好解開自己心里的謎團。大姐卻說:“我不知道,是別人送來的。”開車回去的路上,幾個人熱烈討論到底手袋在哪里丟失的,我于是講了幾個我以前碰到的丟錢包的事兒。
第一件事當然發生在我身上。那一夜,我去看電影,學生票便宜,當時才6美元。看著看著,為了舒服,我越躺越低,結果把后面口袋里的錢包給擠出去了。電影散場回家,走在半道我發現錢包不見了,趕回電影院下一場已經開演了,只有等兩個小時電影散場后人走光了才能再次進場尋找。澳洲的電影院又不對號,只能估摸著找大概的位置,最后還是沒找到。根據我在澳洲的經驗和對澳洲人的信任,我估計不會有人貪污,錢包里有我的駕照和住址,應該會有人送回來,于是我頂著有人冒用我銀行卡和駕照的危險決定等幾天看看。第一天,什么也沒有發生;第二天,還是沒人送回來;第三天,我開始擔心了;第四天一大早,我就把所有的銀行卡掛失,然后到RTA去排隊重辦駕照。正排隊呢,手機響了,是我室友,說我的錢包被人塞在門下面了,趕快回來吧。這可把我給氣得要死,我說你要還吧早不還,等我把卡都停了,你才給塞回來,還好,沒把駕照也重領一次。等我殺回家拿到我闊別已久的錢包,認認真真查了一遍,里面什么也不缺,連20塊錢都還在,只不過銀行卡都不能用了。
再說一說那位打電話給我的室友,這哥們兒也是個有頭沒尾的主。有天在圖書館,他彎腰系鞋帶,結果鞋帶系好了,手機放在地上人卻走了。回到家才想起來,立馬打電話去電話局把卡停了,然后花50美元買了個新SIM卡。晚上他把這事告訴我,還謙虛地問我哪里有便宜手機。我一聽,拍案而起,對他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指出他極為幼稚、缺乏對人基本信任的錯誤觀念,同時責令他馬上自我檢討,明天去圖書館把手機找回來,以行動戴罪立功。早上8點,這哥們兒就到圖書館去等開門了,圖書館一開馬上沖去接待臺,還沒來得及問,就看見學校保安拿著他的手機正在和圖書館工作人員說話,于是手機完璧歸趙。沒過多久,這哥們兒坐公交車,又把錢包給丟在車上了。他吸取上次丟手機的經驗教訓,不慌不忙在家給公交公司打了電話,介紹了一下情況。不一會兒,公交公司打回電話,告訴他錢包在終點站,讓他去領。錢包拿回來后這小子得意忘形,沒少和我說當時他怎么沉著冷靜,怎么大智大勇、化險為夷。
(責任編輯 段珩)